一个都不能少 论手机与相机交集之外的差异化
- 来源:新潮电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手机,相机,交集,差异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3-01 09:34
智能与网络改变手机
毫无疑问,手机是整合数码产品毋好的容器——它有屏幕,可以看电影、看电视:它有镜头,可以拍照、可以拍视频:最重要的是智能操作系统的加入,丰富的软件应用让手机变得“无所不能“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iPhone。一时间,满城用iDhone 4拍照的姑娘和微博上通过“iPhone终端发送”的照片变得不计其数。“以用iPhone 4拍照为荣”——我们可以看到由iPhone 4引领的手机拍照风潮绝不仅是因为它有多么给力的拍照效果、事实上采用了与DC一样大小CMOS的诺基亚N8和更专注于拍照的松下LUMIX PhOne等机型往往更具挑战DC的实力,iPhone的制胜法宝则是在于苹果APP Store中每天都在更新的众多拍照软件。正是有了这些拍照软件的运用,才极大地丰富了手机的拍照体验。Lomo、HDR拍立得,反转负冲等效果即拍即得,比相机更加自由、多样:别致、独特的操作界面比相机更好玩、更友好。当然,iPhone 4只是一个智能拍照手机的代表之一,在它身后,更多的Android系统手机同样组成了手机”反攻“DC的强大军团。
另—方面,3G网络的根速普及和全民微博运动的兴起,也为手机取代DC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从无线网络诞生的那一天起,分享便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而手机在这方面则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拍照后的上传与分享比任何一款其他类型终喘都要方便迅速得多。
在我们随机访问的不少用户中,绝大部分的年轻群体都表示会用手机拍照,而拥有微博的博主们则更是表示在购买手机时会特别看重智能手机的拍照效果,并且用手机拍照的时间大大超过相机。除此之外,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还有一小部分人表示会选择拍照能力较强的智能手机完全替代小DC,作为日常记录生活的工具,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部分的用户往往是拥有单反或者微单的消费者,对拍摄效果和目的的追求较呈现两根化的趋势。
市场细分才有更多可能
由此看来,你是否会觉得可以跟手中的小DC说Bye-Bye了?但事实却是:消费级DC每一年都保持着上千万台的销售增长,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人们对于相机的需求也为其销量增长带来了更大的空间一所谓的手机威胁论在数据面前顿时化为浮云。
就拍摄效果而言,尽管手机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但是想要完全达到DC的效果似乎还有不小的距离,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功能瓶颈期后,随着感光元件与处理器技术的飞跃,消费级DC迎来了功能全面突破的2010年。在这其中针对以往相机高ISO效果欠佳、长焦端对焦速度较慢等软肋的改善尤为突出,厂商精准地找到用户在拍摄中遇到的最急需得到解决的问题。此外,以索尼为代表的扫描全景模式、以卡西欧为代表的动态合成、以奥林巴斯为代表的艺术滤镜、以三星为代表的双屏设计、以尼康为代表的内置LED投影仪等特色功能和设计使得整个相机市场变得丰富多彩,每一个不同的用户都可以找到令自己满意的相机,除了功能上的领先,价格也同样是区分手机与相机市场的分界线之一。刚才我们提到的iPhone、N8、LUMI×Phone等手机都属于各家的旗舰级机型,基于同样价格区间的相机拥有和拍照手机完全不同的专业级定位,而最有可能受到冲击的低端相机也随着相机制造成本的下降拥有了更为丰富的功能和更优质的画面表现,因此都很难受到手机的影响。
如果将所有功能都集成在手机上,会扼杀很多可能。“索尼公司的合田大辅先生在其新品发布会上对在场的媒体这样说到。在手机与相机都逐渐成为每个家庭中不可缺少的数码产品时,它们更呈现出一种互相影响的微妙关系,相机让人们爱上拍照、爱上记录生活,因此随时携带的手机成为相机的另一个载体,并通过其软件的应用扩展拍摄体验:网络社交、手持设备、智能电话让人们爱上分享,相机厂商也同样增加V,键上传、内部处理等功能,索尼在新推出8g系列外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内置PMB软件、内置USB接口,极大增加了相机与网络的互动:三星在2011年CES上发布的SHl00除了拥有—直在尝试的Wi-Fi功能外,还能够与Android手机无线连接,让手机成为操作工具,并能够通过无线网络与家中电视、电脑等播放设备相连。求同存异,相同的是分享的理念和拍摄的乐趣?不一样的体验的方式,单一强调分享或谊照都只会让手机与相机走进死胡同。交集之外,应该是各自特色的最大限度的展现,差异化让人们多一个购买不同产品理由?也多一个产品进化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