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类霜天竟自由 我们的IT微观世界展望
- 来源:新潮电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IT,世界,展望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3-01 09:53
在2010年伊始,我们曾经通过《重构我们的消费价值观》—文,透过2010年消费电子世界某些标志性现象进行梳理,时光荏苒,当我们将这个IT故事再开序章的时候,在独立观察之外,我们也融入了来自业界的一些声音,为此,我们采访了数十位知名企业领袖,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得了一些值得分享的信息,为下一个十年的开篇抛砖引玉。
开放平台推动产业融合
在对多位手机企业中国区总裁、CEO的采访中,不约而同地提到“开放”和“融合”两个词。Android开放平台在2010年的火爆甚至超过了Google自己的预期,而国内三网融合的事实后动更是让机顶盒、数字电视、互联网电视等等融合产品成为市场的宠儿。在1月结束的CES2011上,我们看到了更多产业融合的可能。
Gooqle和苹果已经在数字家电类产品上卯足了劲,都推出或者更新了借助通信网实现电视网功能的产品。2010年中,Google发布Google TV平台,其中整合了搜索、查找视频、上网等功能,甚至可以使用Android手机作为遥控器。2010年9月,苹果发布了全新版本的AppleTV,这是已经寂寂无名4年的Apple TV产品最大的一次改变,新的Apple TV增加了诸多针对电视节目的改进,还引入了好莱坞电影公司Fox、ABC等提供的价格为0.99美元/集的节目租赁服务以及由网络视频网站Netflix、Youtube、FIicker、MobiIeMe提供的高清电影。
“未来的融合一定是跨平台的融合”,带来这一信息的是联发科SoC的电视和该公司数字电视产品事业部总经理Rvan Chen。在CES现场,Ryan Chen向记者展示了用于互联网电视和三维(3D)电视的SoC的演示。例如,使用Skype,在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与电视之间进行了1080p的视频通话,经由无线LAN在电视上播放智能手机中的720p的视频,另外,还演示了利用一枚芯片实现了4倍速(240Hz)、3D、补偿技术MEMC(Motion EstimatiOn,MotionCompensatlon)以及2D→3D转换等各功能的辅助芯片(Companion Chip)。这些功能目前尚属于先进功能,因此虽然与SOC独立,但将来有可能嵌入SoC中。此外,联发科还公开了配备有嵌人用软件平台“Android2.2”的电视试制品。据该公司介绍,从Android向“Google TV”切换也比较容易。
由于Android很容易适应不同的硬件平台,而且源代码无需授权费用和版税,这减轻了嵌入式开发商的财务负担。目前,Android已经进入了包括数字电视、机顶台、VoIP解决方案、移动互联设备(MID)、数码相框、汽车信息娱乐系统等在内的嵌入式设备,为用户提供时刻在线的联网应用和功能,换句话说,Android可以将原本独立的数字家庭设备和便携式产品转变成基于网络应用平台,Anaroid Market中的应用程序在经过简单修改之后均可以用于Android嵌入式平台。可以想象的是,由于各个原本相对独立的细分市场开始出现了初步的融合,Android的想象空间还会进一步增大。
在推动开放的同时,Android的版本更替也没有停止,Android 2 3还没有正式发售,Android 3.0就已经耐不住寂寞。在CES 2011上摩托罗拉发布了其平板电脑产品MOTOXOOM,这很有可能将是首款使用Android3.0的产品,从操作界面来看lAndroid 3.0与此前的Android操作系统有了很大的改变,更适合双手同时持握和操作,毫无疑问,正是由iPad引发的平板狂潮促使了Anaroid 3.0的提前亮相。
iPad推动平板电脑发展
与通讯类企业关注于Android不同,传统IT企业在接受本刊调查问卷的时候更多的提到的是iPad所带来的冲击与变革的机遇。虽然iPad直到现在为止都还只是一款高高在上的数码产品,但它却毫无疑问地推动了平板电脑的第二波热潮,根据苹果公司的数据,截至20lo年底,iPad的全球出货总量将达813万台。
iPad的出现点燃了平板电脑市场沉寂已久的星火,摩托罗拉、戴尔、宏基、华硕、爱国者、e人e本等一系列国内外厂商纷纷迫不及待地公布或者推出了自己的平板电脑产品,其中大多数都在使用Android操作系统,
在CES 2011上,Pad类平板电脑产品绝对是全场最耀眼的细分产品分类,以至于很多人都以“世界是平的”(这是马斯,L,弗里德璺的一本书名)来形容这一盛况,不过他们也应该想到,弗里德曼后来又出了一本书,叫做《世界又热又平又挤》,这或许用来形容2011年的平板电脑最为恰当。
各种品牌、各种尺寸、各种规格、各种应用的平板电脑充斥整个市场,这些企业来自IT市场的不同细分领域既有联想、华硕、戴尔这些传统的电脑制造商,也有RIM,三星,摩托罗拉这些手机厂商,夏普、优派、AOC等显示设备制造商也不甘落后,甚至连家电厂商也跃跃欲试。不包括大量的山寨厂商就已经有了超过50家企业进入人个市场。让我们感到疑虑的是,消费市场真的有如此巨大的规模?
iPhone 4崛起和反iPhone的积聚
为什么买iPhone 47这个看似很傻很天真的问题,其实细想之下可以有很多的解读方式。齐格蒙特,鲍曼在《工作、消费、新穷人》对于当下的消费观进行了创新性的解读:穷人如何成为穷人、被看做穷人,取决于与他们同在的“我们”——既非贫穷也不富有的普通人——的生活方式以及我们如何赞许或者反对这种生活方式,这些“如何”投射了关于我们自身的现实。当生产者的社会转变为消费者居多的社会,穷人意味着完全不同的事:“成为穷人”曾经的意义来源来自于失业,今天,它的意义主要来自于有缺陷的消费者(flawed consumer)的困境,有调查现在,全球超过一半的水货iPhone通过各种途径流入了大陆市场,但是超过五成依然只是用来打电话、发短信,甚至还有不少的iPhone用户根本没有用过iTunes,至于“越狱”、“iOS升级”这些更是闻所未闻。不知伟大的乔布斯如果了解以上数据的时候当作何感想,是陶醉于苹果超凡工业设计能力,还是变成一只“愤怒的小鸟”?但是这并不妨碍iPhone在中国市场的大行其道,有道是买不起5万的vertu还买不起5000的iPhone么?直到现在为止苹果中国网上商店的iPhone 4依然然于缺货状态,而中国联通的合约iPhone 4也需要等上至少1个月才能拿到。最后,我们可以给读者八卦一下的是,本攻采访的跨国企业中国区总裁没有—人使用iPhone,使用最多是诺基亚,黑莓和摩托罗拉次之。
突然,我们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到底是iPhone 4成就了移动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成就了iPhone 47抛开狂热果粉对苹果的追捧不谈,iPhone 4的确给手机的硬件和软件带来了新的可能。Facetime可视电话、3.5英寸屏幕960×640分辨率的Retina显示屏、效果优秀的摄像头和高清摄像、三轴陀螺仪等等都给手机的高级功能定义了新的指标。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竞争是IT界永恒的主题,就算处于垄断地位如英特尔、微软之流也不敢稍有懈怠,更何况苹果这个闻入通信行业的新丁,哦,其实称其为鲶鱼也许更为恰当一些,由于苹果的封闭,自然将所有前辈们放在了其对立面。2010年可以看做Android联军真正形成战斗力的元年。全球份额从2009年第二季度的1.8%上涨到2010年第二季度的17.2%。在美国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Android已经超过RIM排名第一,在全球也超过苹果排名第二
在Android手机市场刚刚起步没多久,摩托罗拉就认定了这一趋势,随后的发展证明,摩托罗拉的这一选择非常正确,Android把摩托罗拉的终端部门从多年亏损的泥潭中拉了起来。而陷于亏损和落后已经相当长时间的国产手机似乎也看到了重生的希望,一窝蜂地扑向7Android市场。根据Mogan Keegan的报告,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约为800~1000万台,其中Android手机的销售量占据了近半壁江山。
目前国内的And roid手机厂商走的主要是两种路子:联想乐Phone、魅族M9、华为HiQQ部是软硬兼施,—方面自己生产终端,另—方面对Android进行深度定制,并推出自己的服务,目前联想乐Phone的市场表现并不算太好,其品牌推广也还停留在炒概念、打民族牌、走集采的路线一对于真正的消费级市场并没有多少影响力,魅族M9和华为HiQQ都是最近刚刚推出的产品,从目前已经发布的相矣信息来看,魅族M9在硬件方面颇有优势,完全不逊色于现有的主流Android智能手机但实际表现如何还需市场验证,华为HiQQ则通过与腾讯深度定制,将Android原本的Google服务都取消,并加入了大量QQ服务,同时计划走低端路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打的还是走运营商集采的主意。
除此之外,就是专攻硬件或者专攻软件的厂商,专攻硬件的包括了一些二线国产品牌以及大量山寨品牌,这反倒是给用户增加了更多的低价选择。而专攻软件的目前主要是创新工场推出的点心(Tapas)操作系统以及雷军投资的小米科技和雷军可能有注资的MIUI,MIUI是一个专门定制Androld ROM的团队,而小米科技在获得3500万美元融资之后也在扩充硬件、基带开发以及接口开发的工程师,再加上雷军投资的其他应用软件产品,布局相当庞大,但另一方面,这个布局的成果在短时间内还很难看到。
理性消费更主流
对于消费者来说,从2009年开始,经济疲软带来的影响开始逐渐显露出来,同时,各项生活成本也有所提高,因此,很多收入并不丰裕的消费者在消费电子产品购买上的费用开始削减,为了应对越来越大的低价市场,厂商们也做出了应对,通过压缩成本链,提升技术水平,希望能够为更多的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的产品。在这其中,随身影音设备和数码相机就是其中典型的两个细分市场。
智能手机的普及、掌上游戏机的热销和平板电脑等产品的发展让随身影音设备江河日下,江浙广东一带曾经无比红火的MP3、MP4厂商也纷纷改行。从2010年的市场来看,目前随身影音设备留下的强势品牌已经不多,只有苹果、创新、微软等寥寥几家。同时,不少随身影音设备品牌—方面力推其低价高清产品,甚至将高清MD4播放器的价格也下探到不到200元的区间,简直就已经成为利润率超低的代名词,另—方面,一些有一定实力的以随身影音设备起家的厂商也已经转战手机、平板电脑甚至数码相机市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2011年将是随身影音设备由盛转衰的关键一年,随着各种数码设备,特别是手机高清解码能力的提升,MP3、MD4等产品的价值将会逐渐衰减,也将让出在一线市场的空间,转而进入三四线城市甚至更低端的市场,或许2011年,我们将看不到现在市场上大多数随身影音设备再推出新款产品。
2009年,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数码相机厂商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用户在细分市场的需求,其中最大的创新,恐怕就是由松下、奥林巴斯等厂商提出的单电相机概念,这种相机没有反光板,因此机身可以做得比较小巧,镜头也可以更换,而且感光元件远远大于一般的传统消费级相机,其效果也接近单反相机。
2009年松下和奥林巴斯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单电相机产品G1和EP-1,但是由于市场接受度不高,没有引起很大的关注。进入2010年之后,奥林巴斯和松下接连发力,奥林巴斯推出了E-P2与E-PL1两款单电相机,松下也推出7G1的后续机型GF1,外观进一步接近消费级相机。同时三星和索尼也推出了多款单电相机。几大消费级数码相机厂商的相继介入,让单电相机迅速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产品体系。
从2009年到2010年的短短两年时间里,单电相机走过了从概念产品、初期样品再到成熟产品线的历程,单电相机均衡了画质、便携性和购买成本,为一部分并不需要配件众多、外形笨重,后续投资大的单反相机的用户提供了新的选择,目前,单电相机已经在3000~5000元市场中成功地打压了各竞争对手的旗舰消费级数码相机一甚至危及到了尼康、佳能等一线品牌入门单反的市场。
根据DIGUTIMES的调查,索尼凭借NEX系列微单数码相机的出色销售业绩,已经在我国台湾地区可交换镜头相机市场取得优秀的成绩,市场份额跃居到第二名,达到30%左右。在大陆市场,单电相机的发展势头同样非常迅猛,相信在2011年,这一市场还会进一步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