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共享按摩座椅“霸座”的?
- 来源:电脑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共享,按摩座椅,“霸座”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9-08 12:48
郭勇
电影院中“霸座”的共享按摩座椅
继高铁站按摩椅发现虫子、女子长发被卷进按摩椅之后,近日共享按摩椅相关话题再次被送上热搜。有网友呼吁“按摩椅能不能离开电影院”,引发一种吐槽,网友们在嫌弃之中又显露出无奈的情绪。
一位上海市民在某社交平台发布笔记称,在上海市徐汇区的SFC 上影城(绿地缤纷城IMAX 店)观影时,按摩椅垫“正好顶在颈椎那里,超难受”。没想到她的不满引发了不少观众的跟评:“我看《封神》的时候坐了一个按摩椅,坐得我头昏脑涨,回家头疼了一晚上。”“我上次看电影也遇到这样的按摩椅垫,后脑勺被顶着很不舒服。”
据网友反映,目前很多影院中的“黄金观影位置”都设置了按摩椅垫,只要感应到有人坐在上面,就会启动让人体验一下。而安装按摩椅垫的原因,有影院工作人员也承认是与商家有合作。
对于按摩椅有人痛恨,有人讨厌,也有人认为“看电影时我就需要按摩椅”。花钱买电影票已经构成了消费行为。但离谱的是,买票的时候电影院并没有履行对消费者的告知义务,在选座时也没有明示按摩位,罔顾消费者的知情权。
除了电影院,火车站的共享按摩椅同样成为大众吐槽的对象。多位旅客吐槽说,山东泰安高铁站候车厅内,近500 个座椅中有九成都是宽大的共享按摩椅,占用了大量空间,导致候车室容量缩减。
“鸠占鹊巢”的共享按摩椅
近年来,付费按摩椅早已“攻城略地”,占领了各地机场、车站、医院、宾馆、景区等公共场所。作为一种商业合作模式,共享按摩椅进入这些公共场所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符合市场发展趋势。但从消费者的体验来看,共享按摩椅却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按摩椅的占地面积更大,会导致座椅总量减少。可以想见,在高峰期时,车站人流密集,座椅异常紧张,乘客无椅可坐,定然是心生抱怨。当然,如果条件允许,可在VIP 候车室、车站角落、边缘区域等少量摆放按摩椅,满足少数旅客的身体保健、精神享受需求。
而共享按摩椅大举“侵入”公共场所,无非是冲着利益而来,毕竟这个是坐地收钱的模式,只要铺设好,就等着用户付费使用了。但是,并非所有的公共场所都适宜铺设按摩椅,例如车站、机场、医院等场所,过量铺设就会适得其反,干扰正常的乘坐,引起大众反感,惹来社会舆论的批评。
此外,共享按摩椅还不乏侵权之处。不少消费者表示,不知从何时开始,一些电影院悄然把普通座椅换成了共享按摩椅,还专门放在了黄金观影位,消费者常面临“要么在较佳观影位置享受按摩椅的‘折磨’,要么在边缘位置坐普通座位”的无奈,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消费者的正常选择空间。
共享按摩椅真能“躺赚”吗
作为“共享+ 无人”经济的结合体,共享按摩椅一度是互联网经济的风口项目,目前共享按摩椅的经营模式大多采用租赁和合作投放模式。在租赁模式下,品牌方提供设备,每台每月数百元租金,并需要缴纳一定保证金,产生的收益归租赁方所有。这种模式费用比较高,所以选择这种合作模式的比较少。
合作投放时,品牌方免费提供设备,经营者免费提供场地,双方都从按摩椅的扫码收入中获利。一般来说,收益分给各方 30% ~ 60% 都是正常比例。合作投放模式一般是在一些大型的商超,对于商超来说,场地放着也是放着,能多赚一笔是一笔。
推广早期,共享按摩椅曾被认为是一门“躺赢”生意,一款均价在6000 元左右的设备,如果每天3~5 人使用,按照单次消费10 元计算,基本半年时间可以回本。而一台辆按摩椅有3 ~ 5 年的更换期,此后就是“躺赚”期,不少加盟商选择以合作的方式进入市场。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18 年,全行业共享按摩椅铺设的数量是爽客12 万台、摩哒10 万台、乐摩吧11 万台、民本摩歇座4 万台、头等舱互联2 万台,加上其他不计其数的科技公司,全国共享按摩椅铺设量超过100 万台。然而到了2019 年,共享按摩椅行业却突然集体哑火,不仅行业内再无大额融资,共享按摩椅概念也不再被投资人津津乐道。
疫情之后,各大品牌开启新一轮跑马圈地,甚至卷向海外市场。无数中小品牌也靠低价贴牌生产的设备涌入市场,再加上不少地方开始接受合作投放模式,进一步加速了共享按摩椅在2023 年的爆发,尤其是摩哒逐渐退出共享市场后,其影院渠道一半被乐摩吧拿下,还有一半被很多小品牌拿下,品牌聚合效应下,新一轮融资、投放已经蠢蠢欲动。
只不过本轮疯狂扩张的按摩座椅是否最终能实现流量变现还需要时间检验,可在商家们赚钱之前,用户的权益却已经被侵占,这样的商业模式真的能被市场接受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