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核心素养,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9-08 19:44
李庆中
(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保桓中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使得初中数学教学方式进行了创新和优化,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成为首要选择,它促进了课堂的活力以及持久发展,打造了新型教学模式,提高了教与学的总体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运算、分析、建模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逻辑与想象、推理和创新能力。基于此,本文介绍了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开展方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11-004-01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在目前初中教学中,数学的学习较为困难,学生的能力不一,教学方法的单一性造成了教学质量的低下。由此,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进行分层教学,建立相应的教学目标,整合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进行培养。数学作为初中学习的重点,对其进行合理教学时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面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也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面对能力不同的学生,教师不断进行学习方法的探索,对教学进行分析,利用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教学。从而做到真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创设有利的学习条件。
一、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建设和发展,现代教学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我们更加提倡在了解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得到良好培养[2]。分层教学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学习情况、心理情况和学生的个人能力对学生进行合理区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初中数学教师在使用分层教学时,要明确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针对性更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让教学资源可以被更加合理地利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利用分层教学,教师还可以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管理,使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明确学习目标,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数学能力。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教学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自主探索和学习的空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
要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展开课堂教学,首先就要对学生进行分层,这既是为接下来的其他具体层次做铺垫,也是为课堂教学的展开进行必要的准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不应只将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作为分层的唯一标准,还应当考虑到学生的性格、学习态度以及能力等多种方面。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学生目前的知识掌握程度等综合情况,将学生分为高等、中等以及较差三种。这样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就可以根据三种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从而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制定分层化教学目标,指引具体教学行为
目标是行为的导向,只有根据学生的层次来制定分层教学目标,才能保证教学活动和行为的层次化,以真正实现分层教学、落实核心素养。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深入细致地研读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以及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不同层次来的制定教学目标,即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知识内容的程度来提出差异化的教学要求,既要保证目标包含知识、情感与能力三个维度,又要保证目标的层次性和整体性,以指引具体教学行为的高效开展和进行。例如,在教授《平行线的特征》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掌握平行线的特点,根据课程特点,需要学生们经历探究的过程才能掌握本节课程的知识。所以,在本节课程中,笔者设置了学生探究空间,并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布置探究任务,与此同时,笔者会根据不同层次中学生们的能力制定不同难度的探究任务,以此符合学生们的认知水平,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这样,笔者通过制定分层化教学目标,指引具体教学行为,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课后作业分层
作业设计作为对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和延续,其合理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作业的设计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原则,包括科学性原则、及时性与滚动性相结合原则及针对性与典型性相结合原则。科学性原则是设计任何作业都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作业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内容的科学性和作业量和难度系数的科学性。其中,内容的科学性主要以作业是否正确无误、是否是对所学知识点的反馈和延伸来衡量;作业量和难度系数的科学性在分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是对分层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作业量和难度系数的选择可以借鉴管理学中“等边三角形法则”,即以该层次学生能力、作业量和难度系数为边构建一个“等边三角形”,以保障学生作业的完成和自信心的提升。及时性与滚动性相结合原则指的是作业的布置既要以当天所学知识点为主又要和之前所学知识融会贯通。针对性与典型性相结合原则指的是布置作业时既要考虑学生学情又要考虑到知识点的重要程度。在分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们的作业既要考量各个层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要全盘衡量学习需要。由此,作业应该既锁定各个层级学生学习目标,又要突出重要知识点。
结语: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地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所收获有所提升,从而将数学知识转化成自身的数学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帮助。实施分层教学还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核心素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洪生.探究式阅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1(35):43-44.
[2]张善群,高华娟.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J].试题与研究,2021(27):67-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