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探究学习的实践体会与思考

  •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
  • 关键字: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教学实践
  • 发布时间:2023-10-06 17:09

  杨桂华

  (湖北省公安县埠河初级中学)

  【摘要】近些年来,各国对于民族文化凝聚力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大,对历史教育的重视也随之增强,当前,提升国民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了解历史是每一位国民应有的使命。初中时期是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阶段,如何发挥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实施探究性学习能够在发挥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类似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式学习历史。这种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与创新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2)11-008-01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新型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位置,老师主要起引导者和辅助者的作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的围绕问题展开深层次的知识探究。探究性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开展知识探究的同时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均得到显著的提升。

  一、探究性学习的概述

  探究性学习是以发现式学习为基础,衍生出的一种学习方法,探究性学习主要强调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义,由此可见,探究性学习所追求的是自主性、开放性以及兴趣性,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了出来。应用探究性学习开展教学活动时,所关注的内容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学生对知识进行获取的过程,即学生能否独立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其二,对学生的创新和学习能力进行培养。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应用策略

  (一)注重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

  学习历史,需要了解这门学科的特点与功能,即在一定历史观的指导下对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叙述和解释,需要学习者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探寻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通过对历史功能和特点的了解,明白学科的重要意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要突出“探究”二字,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和思考,了解每个内容背后的深层背景及意义,培养唯物史观,以科学辩证的态度看待历史时间和历史进程,以历史参与者的角度体会每个时代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发展。因此,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绝对的主动权,能够自主思考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用辩证的态度看待历史。历史事件的是非评判经常能够引起大家的热议,教师可以多多组织历史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辩证的态度,客观、理性地看待历史人物和理性事件,也能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例如,以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人物为主题展开辩论,隋朝的隋炀帝杨广,影视剧里经常把其塑造为荒淫无度、劳民伤财的昏君,但在学习了解隋朝的历史后,学生可以了解到这位帝王在位时也曾做过很多利在千秋的大事,修京杭大运河、开科举考,教师可以以此人物展开辩论:“隋炀帝功大于过,还是功不抵过。”

  (二)开展分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课堂地位,占用大量时间进行课堂教学,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改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地位,开展分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多自我学习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历史课程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导学生“两汉科技与文化”的课程时,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给学生布置历史探究内容“在两汉时期有哪些科技和文化对当时人们带来巨大的改变?”学生通过对课文分析以及前几节课的内容掌握,展开小组内部讨论,对两汉时期的文化和科技进行总结,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纠正学生的思考方向,帮助学生总结正确的历史知识内容。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两汉时期发明了造纸术降低了纸张的成本,让更多普通家庭能够读起书,神医华佗和医圣张仲景,为我国古代医学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同时也是现代中医的始祖,很多医学理论在现代医学界仍然适用。”通过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自我学习机会,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三)问题探究,加强学生的信息理解

  课堂问题是探究式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加强学生对史实资料、历史信息的理解能力,还能检验学生的学习质量,夯实学生的课堂基础。因此,在历史课堂活动中,教师应从问题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发展状态,合理设计问题内容,把握学生的探究方向,使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获得更为深刻的主体理解,保证课堂活动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对夏朝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等知识点只是初步了解,为加强学生的历史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对此,笔者结合当前学情设置以下问题:“公天下”是如何变成“家天下”的?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什么?夏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从夏商的更替过程中,你得到什么样的启示?我国古代的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开始于哪位人物?通过对课堂问题展开探究,不仅能加深学生的细节理解,还使学生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历史的发展轨迹,树立理性分析的观念。

  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教学中,只有采取探究性学习才能在真正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不仅能够有效的加深学生的历史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在不断的历史研究中,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念。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促使学生主动的进行知识的探究,还要为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知识的探究。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自由的发展,提升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张佳静.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学业多元评价方式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08):242-244.

  [2]杜剑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历史故事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8):74-76.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