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贵州铜仁支教的日子
- 来源:《师道》(人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贵州,铜仁,支教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10-14 16:52
郑钰杰
2022 年7 月,当得知新一轮东西部教育协作启动,需要从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选派教师去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支教时,我第一时间报名,因为我来自山区,并在山区工作过8 年,深知山区老师和孩子们对外面世界的好奇,我想给山区的老师和孩子打开一扇窗,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2 年8 月23 日, 我们一行4 人来到了铜仁市碧江区正光小学。正光小学是一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配套学校,这类学校碧江区还有好几所,当地政府非常重视安置区学校的建设,学校硬件设施配套齐全,师资方面以青年教师为主,缺乏骨干教师的引领,更为特殊的是: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特别需要老师的关爱。
有情怀的校长
一年时间,我们先后去过铜仁市的八所小学,每次和校长们交流时,大家都会说相同的话:学校青年教师多,且个人素质不错,希望支教团队的老师们多多指导,让他们意识到专业成长的重要性,从而爱学习、肯钻研。每当听到这样的话语,我都特别感动,感动于校长们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殷切期盼和负责。
在交流中,我还听到这样一件事。正光小学在2019 年5 月开学前夕,教育局统计到的入学需求是约500 名学生,但正光小学的罗芳校长结合自己对安置区的了解,认为实际需求可能更多。那时,教育局还未给学校配齐教师队伍,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罗校长带着筹建团队挨家挨户进行家访,最终统计出入学需求高达1200多名学生。学生名单都是罗校长带领大家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样的校长怎能不叫人心生敬意呢!
学校领导平时工作再忙也不忘关心生活有困难的特殊家庭,记得有一次对这些家庭进行慰问时,有一个家庭让我印象深刻:进门就闻到一股酸臭的味道,大半个客厅堆满了废品,经了解得知这家有两个孩子,父母离异,俩孩子都跟着爸爸,爸爸在沿海打工,手头有钱了就会给家里寄一点,迫于生计,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只能通过捡废品增加经济来源,为了能卖个好价钱,偶尔会把废品囤一段时间。据罗校长介绍,这样特殊的家庭在安置区还有很多很多。
好学的老师
来到铜仁,除了日常教学,更多的时间是和正光小学数学科组的老师们一起教研及外出送教。正如校长们所说,当地教师的素质都不错,只是专业提升的意识需要加强。经过一年的交流研讨,大家渐渐发生了变化。
11 月中旬有一天晚上8 点多,我收到正光小学徐秋月老师的微信,问是否方便立刻过来跟我研讨《认识几分之一》这节课。白天徐老师根据自己的设计上了这节课,觉得有几个环节不顺,但又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便想到了来和我交流,以便第二天能去另一个班上课。徐老师的好学消除了我工作一天的疲惫,那天,我们聊到将近11 点。
还有一次去铜仁市第二十六小学交流,我先为大家进行经验分享,从个人成长故事讲到如何研读教材和教学用书,老师们听得很投入。结束后立刻有老师邀请我去听课,由于工作繁忙,我们就利用午休的时间在教务处评课。参与评课的还有一位资深教师,他说听了我的分享,感触很深,平时老师们就应该像分享中说的那样去研读教材和教学用书,这样一来,对教学目标、重难点会把握得更准,老师变得专业了,学生学得也会更轻松。那一周,每次我去哪间教室听课,这位前辈一定在,还会积极参与研讨。后来,从校长口中得知,自从我去了,老师们的积极性特别高,都争着想邀请我去听课,尤其是“老”教师的观念都转变了,以前拒绝参加教研的“老”教师现在也积极了。
我想,这就是专业的力量。短短一学期的时间,我所做的工作得到了铜仁市碧江区教育局和各所结对学校的高度肯定,2023年2 月,在碧江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莞铜协作碧江区小学数学郑钰杰名师工作站。
工作站成立以来,坚持每月开展一次研修活动,每次活动都得到了东莞、铜仁两地专家们的大力支持,学员们积极参与,经常周末甚至是深夜大家还在线上研讨。同时,我还定期为工作站学员分享东莞优质的线上资源,例如:广东省陈晓燕名教师工作室的读文品课活动、松山湖阳海林名师工作室的研修活动等。学员们的积极让我倍感压力的同时也更加有学习的动力,我总觉得与学员一起成长是最幸福的事情。
朴实的学生
我们支教老师住在学校旁边的安置区,每天上、下学路上会和孩子们同行,一路上会不断有孩子们向我们问好,孩子们的真诚和朴实每时每刻都打动着我。
在正光小学,每天早上8 点,国歌准时响起,升旗仪式开始。此时,无论学生在教室、走廊,还是在校门口,都会原地肃立,行队礼唱国歌。
不用外出交流的早上,我都习惯7:20 到校,学校是7:30 准时开校门。总有几个学生比我更早,其中一个就是我们班的孩子乐乐。有一天,我问乐乐是否吃早餐了,乐乐回应吃了,我追问吃的什么,乐乐才支支吾吾说没吃,因为妈妈6点就去加油站上班了,爸爸外出务工,家里也没有什么可以吃。我立刻要带他去吃早餐,被他拒绝了,理由是自己可以扛到中午。我赶紧换了策略,说老师还没吃早餐,能否陪我一起去,乐乐这才同意。后来,我跟乐乐说可以让妈妈准备些食材,自己学着做早餐。第二天,乐乐主动告诉我,早上“吃了牛奶和鸡蛋”,多朴实的孩子。
国庆假前一天放学后,班里的诺诺见我拎着包准备上车,跑过来问我去哪儿。得知我准备回东莞时,又追问:“您还会回来吗?”“老师一定会回来的!”听到我这样回应,诺诺这才放心离去。收假后,当孩子们隔着数十米看到我便欢呼着向我奔来。我想,这就是当老师最大的幸福:孩子们一直牵挂着你。
本学年接的班级基础薄弱,学习热情相对较低。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发现孩子们除了基础弱以外,更多的是不自信和对数学缺乏兴趣。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内,我将数学游戏、数学魔术融入数学课堂,课外,和学生零距离交流、玩耍,同时,建立数学学习评价体系,让每一个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被看到。还记得第一次进班上课,小风同学就引起了我的关注,课堂上的小风趴在桌子上,仿佛课堂与他无关。直到我说希望有同学配合我完成魔术时,才唤醒了他,见他举手,我毫不犹豫地给了他机会。从他举手的那一刻直到下课,他都非常专注。课后,我就在思考怎样让小风这类孩子每节课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我想,被看到、被肯定应该是最好的办法。于是,第二次上课就和孩子们一起约定数学课堂规则和数学学习评价机制,每周都会进行数学学习情况总结,评出学习之星、进步之星、书写之星。果然,孩子们的课堂表现越来越棒,小风同学经常获得进步之星,而每周五中午的学习总结会也成了孩子们最盼望的时刻。
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总结这一年的支教生活,那一定是“幸福”。当看到铜仁孩子们真挚的目光时、当收到东莞孩子们的祝福时、当老师们深夜或周末主动找我交流教学时、当各级领导对我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时,这些幸福感更加坚定了我作为一名教师的价值感。未来,我将继续努力,争取收获更多的幸福。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成 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