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屏崛起,教育大屏市场却有些落寞
- 来源:电脑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教育,市场,乏力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11-02 19:22
上善若水
头部企业增长乏力
近年来,教育部将“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作为重要任务,全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以智能技术促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根本转变,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创新人才成为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这样的大背景下,各类基于新技术的教学创新不断涌现,而智慧教育大屏成为新一代智能教学终端的核心设备之一,自然成为市场趋之若鹜的黄金赛道,除了赛道上的传统玩家希沃、鸿合科技,联想、华为、海信等主打C 端的硬件厂商也在这个红海赛道中跃跃欲试。
然而,经过数年的高速发展,教育大屏在 2022 年首次遭遇“滑铁卢”。根据洛图科技(RUNTO)的数据报告,2022 年中国大陆的大尺寸交互平板市场遭遇了“史无前例”的下滑。全年出货量仅为144 万台,比2021 年减少了28.9%。其中,教育交互平板下降了26.6%,出货量为99.6 万台。前不久,深耕教育大屏的鸿合科技、希沃母公司视源股份纷纷发布了其2023 年中报告。鸿合科技上半年营收16.2 亿元,同比下降 24.28%;视源股份上半年营收83.37 亿元,同比下降7.15%。
种种迹象表明,交互智能大屏的黄金时代正在过去。
困在教室里的大屏
所谓时势造英雄,而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室中的智慧大屏无疑就是这个“英雄”。在校园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教室是一个天然且普遍的载体,它承担着让信息化教学变得更便捷高效且智能的任务。因此,如果搭建好一间智能化的教室,那么便有可能在教学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智能交互大屏即教室建设中的一项“利器”,也是现在及未来教室中的新基建。相关研报显示,交互智能大屏应用在义务教育的比重超过了70%。但这也就意味着,交互智能大屏市场的发展非常依赖于教育体制内的政府采购,一旦学校端的需求减弱,交互智能大屏市场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萎缩。
2022 年,我国的新生儿数量首次降至千万以下,仅为956 万。有消息指出,2023 年的新生儿数量将会进一步下跌,或跌至800 万级别,这无疑将为三年后的幼教、六年后的小学带来巨大的招生影响,K12 阶段的交互智能大屏的需求正在提前迎来饱和。部分业内人士表示,交互平板的设计寿命一般在六年左右,经过前几年的智慧教室方案的落地升级,大部分学校都没有进入到新一轮的更新周期,前期的大量采购在某种程度上透支了去年的市场需求。
种种因素叠加起来,交互智能大屏似乎已然陷入了一种困境。企业本身很难单纯通过产品力的提升去扭转市场下跌的局面,销售渠道和销售能力反而成为交互智能大屏品牌们的核心竞争力,可市场蛋糕不断缩小的情况下,销售再强也很难让企业重回上升趋势,创新、变革成为当下大屏企业们的核心议题。
压力下的突围
在大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教育大屏企业纷纷寻求新的突破口。在教育大屏市占率前三的企业中,鸿合科技选择硬件创新的突围路线,其最近推出的鸿合智能数字绿板,首创的虹吸光学技术,能精准捕捉书写笔迹,成功地将内容显示、书写、护眼功能融为一体,进而提升适用空间。而希沃除了教育大屏外,本身就有学习机产品,早在2020 年,希沃就推出了第一代网课学习机WO。不过相比于其他竞争对手在不同价位、不同硬件形态“广撒网”式的尝试,希沃的更新速度一直都算不上快,思路上也有不小的差异。
在希沃的构想之下,学习机不应该是内置学习内容的平板电脑,它应该拥有更加固定的使用场景。因此,即便已经推出了四代学习机,希沃仍只支持插电使用。此外,希沃在学习机内容上的策略也更加专注。当小度、科大讯飞等纷纷打出全学段学习内容的策略时,希沃仍在启蒙和小学阶段深耕,并且开始越来越多向素质教育内容倾斜。
这样的策略让希沃更容易获得细分赛道青睐,但在大模型浪潮下却多少有些乏力,继而陆续推出听力机S1、护耳耳机和音乐学习机,以期开拓更多教育硬件市场来弥补教育大屏市场的收缩。相对这两家,联想则推出“软件+ 硬件+ 平台+ 服务”四位一体的“教学教研1+1”解决方案,如在备课环节,联想备授课5.0 覆盖从小学到高中的备授课资源,教材版本覆盖超过500 家,一站式备产老师所需的课件、教案、试卷等素材:在授课环节直接适配于PPT 和WPS,无须改变教师的使用习惯,操作简单迅速上手。
而除了在国内市场用创新竭力突围外,出海或许是教育大屏企业们不错的选择。与萎靡的国内业务相比,海外教育大屏市场依旧保持着较高的增速。根据迪显咨询《2022Q4 全球IFPD 市场研究报告》,2022 年海外教育市场交互智能平板的出货量为 125.7 万台,增速为 20%,未来 5 年海外教育市场交互智能平板的预估复合增长率为11%,这或许才是教育大屏企业们真正的第二增长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