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讨

  • 来源:素质教育
  • 关键字: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学,有效策略
  • 发布时间:2023-12-16 15:12

  黄普

  (重庆市江津第八中学校重庆402260)

  【摘要】在高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是一门相对于较难的学科,对比其它学科来说有更强的逻辑性,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空间思考能力、逻辑能力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在高中的数学教材中,圆锥曲线的教学一直是一个重点的部分,同时也具有较高的难度,在高考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就目前的教学情况与学生的学习来看,在对这一部分来说,很多学生的学习理解程度都不理想,本文就针对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开展圆锥曲线教学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5-4197 (2023)09-015-02

  引言:通过相关研究我们知道,在高中数学中,圆锥曲线的学习一直都是一个重点的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学习效果较差,主要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心理上的因素,很多学生刚一接触到这部分的内容就觉得很难,有的时候没有尝试就直接放弃了;二是计算过程的影响,这部分的内容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其中有着大量的计算过程,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常常不能正确的计算;三就是知识内容的因素,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不够准确与牢固,这些都影响着圆锥曲线的教学。

  1 圆锥曲线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1 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内容的教学

  虽然课程改革推行已久,但是在当下的社会与教育的环境下,大多数教师仍然不能转变教学观念,仍然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开展教学活动,这就导致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部分,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去讲解理论知识;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帮助学生快速的理解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做题效率,很多教师都会直接告诉学生解题的方法和相关的技巧,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后学习的过程中,不会再主动的思考,而是用教师告知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就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的思维方式受到限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即使学生在考试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也不能真正的理解课堂内容,不会灵活的运用知识。

  1.2 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较差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圆锥曲线这部分的内容相对于其它的部分来说具有较高的难度,并且涉及的范围比较多,计算量也比较大,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感到一定的压力,很容易产生放弃学习的心理,这就导致课堂教学的效果步入预期的高。在目前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存在两种普遍的情况:第一,学生对于课堂中教师所讲的内容掌握的较少,虽然有时候掌握了解题的方式,但是一旦转换题目,学生仍然不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其中。同时很多学生不愿意再询问老师,这就导致问题的积压,影响后期的学习,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对于这部分内容的重点与难点的知识学生并没有真正的掌握,运用的不够灵活,这也是受到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受到时间的限制不能一一的带领学生详细的学习解题的步骤,学生就不能深入的理解其中的重点内容。

  2 提高圆锥曲线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 因材施教,帮助学生突破心理阻碍

  对于这部分的学习内容比较难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合理的进行教学活动,开展因材施教的方式,帮助学生突破心理障碍,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首先,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内部学生的不同能力帮助他们设置学习目标,对于能力较高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争取获得满分,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就可以拿到简单部分的分数,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其次,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的进行引导,在学生遇见困难的时候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其面对困难的心理。最后,在教师的备课环节,也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课堂内容与进度的调整,合理的进行提问环节的设置,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

  2.2 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部分的学习内容不仅比较难,而且计算过程复杂,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枯燥性,教师就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展开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有兴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比如在学习圆锥的定义之前,教师就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人造卫星的运动轨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提出问题,使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2.3 重视解题过程的详细展示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以及问题的解答,还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提高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自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知识进行有效的运用。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教学中,教师讲解例题问题求解时,即“椭圆C 和点P(9, 3)已知,A、B 两点由点P 作直线交于椭圆所得,在线段AB 取点H,问点H 轨迹曲线方程?”上述问题的难点在于“多动点”,这让学生不知道该怎么解答,而教师可通过解题过程演示,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应用参数进行解题,即:先选定参数,之后用两个参数分别表达点H 横、纵坐标,最后消除参数,从而有效解决问题,并得出正确结果。

  2.4 完善现有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的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深入的学习。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会遇见大大小小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的引导学生进行解决,并且在学生解决问题后及时的给予肯定,使学生有自信去解决更多的问题。教师的有效引导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不断的进行自主的学习、探索,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

  在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知识点,教师可引导学生用“韦达定理”解决该知识点,即 ax2+bx+c=0(a≠0),也可指导学生将圆锥曲线准线、切点、焦点作为切入点对圆锥曲线问题进行解决。

  结语: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这一部分的学习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仅是教学活动较难开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能很好的消化理解,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这部分的内容又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灵活的转变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帮助血神更有效的进行学习,促进学生能力不断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解题中构造法的使用[J]. 洪云松. 农家参谋.2017(13).

  [2] 优化圆锥曲线解题过程的有效方式分析[J]. 邹舒然. 经贸实践.2016(23).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