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规律探索(节选)

  文/杨兰嵩

  第一章一定能够跨越卡夫丁峡谷

  一

  中国的社会主义不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产生而是产生于落后的生产力之上,他的产生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果。一个代表更高生产力水平的社会主义却是在极为落后的生产力的基础上展开,其中的困难和艰辛是难以想象的。这个被称作“卡夫丁峡谷”究竟能不能跨越。中国共产党人七十多年的艰苦探索的实践已经给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

  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但是在极为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产生的社会主义其表现形式,却是极为特殊。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社会主义还没有产生之前却是当时最为先进最为合理也曾有过极为长足的发展,“资产阶级在它的

  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写于 1847 年 12 月—1848 年 1 月。1848 年 2 月第一次以单行本在伦敦出版。原文是德文,中文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第四卷由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1971 年 11 月江苏第二次印刷第 28 页)

  一个产生于发达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目前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这里只是理论推导却非常重要)他必将继承资本社会的一切代表人类智慧的合理部分,而否定其不合理的内核。把资本还原为资金。资本本身就是社会资金在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下特殊的运用形式。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来说,其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体系中合理的部分没有太多的继承,却有不少需要学习。学习资本经济中合理部分,特别是现代发达的资本经济的合理的部分。西方的经济学家们只是针对其经济的困境提出破解方法,也取得了许多成绩对于我们来讲同样也很需要。但对于形成困境的深层原因资本社会背理之处的探讨却鮮有触及。所以有用也有限,所以抱西方经济学界大腿的所谓学者,他们的作用也更加的有限。他们在学术上所能达到的高度远低于他们的想象。

  在过去的岁月中,所谓的公平和效率一直困扰着我们。似乎是魚与熊掌不可兼得。其实它们之间是统一的和相互促进之关系。公平促进效率的提高,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也要求更进一步的公平。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是理想境界,这种境界和理想一两百年前被称为空想和(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称为)远大理想。而今天呢,只能称为伟大的理想,因为这就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实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之今,已经完全可以实行部分的按需分配,各尽所能。七十多年的发展史尽管曲曲折折但是也同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也已比较清晰的展现在其中,我们需要从理论上深刻的认识和掌握它,并且把它运用于今后的经济发展以使我们的经济走向持续稳定高速发展之坦途,并很快的达到完全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二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非常重要的特征是其具有极大的发展动力和极高的增长速度。过去的岁月这一特征已经有所表现,但还远远不够。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运行机制有过较大变动,激发出极大的热情使我们的经济大大前进了一步。据称总量增加七十倍以上,从我们自己的生活中也能深切的感受到。进一步的改革怎么进行,能不能使我们经济驶入持续稳定高速增长之快车道呢?答案是完全可以!!

  三

  全民发放基本生活费全民免费医疗。并且基本生活费将随着经济增长而基本同步增长。为什么说,运行机制收入分配格局如此一个大的改革措施,将会把我们经济送入持续稳定高速增长之快车道呢?首先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我们现在生产力发展高度所允许并迫切需要的。作为生产资料的主人换句话说作为社会总资本的主人,基本生活也理应得到保障。

  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效率的提高,这个保障也理所应当的同步提高。这是社会主义的真义所在,这是与资本社会根本的区别。资本的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同样随之有所提高,但远远不够同步,其生活水平增长的幅度远低于经济总量增长的幅度。因此有效需求不足就成了资本社会的绝症。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生产力的发展却是无法阻挡的历史进程。一切阻碍终将要被冲垮。在我们这样机制下,工资的内涵与资本之下的工资截然不同,并有着显著不同的规律。我们这时人们收入差距的加大反映的是在较低的生产力水平基础上诞生的社会主义,所具有的超高速增长之特征。随着生产力水平急剧的提高这个差距将会有所缩小。这个差距在一段时间里基本与经济增速同步,在较高生产力的某个节点将渐渐缩小。我们过去的改革已部分的显现这一特征,给人感觉较为负面。物质财富确实丰富了,但是觉得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甚至发出这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其实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条件一就是多数人的收入与经济基本同步增长,二收入差距大且合理比较强的能力对社会贡献也比较大理应收入高一些(要尽可能的清除“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三再就是保护经济稳定的科学的宏观调控系统,不要让经济的过大波动而减缓已有的经济增速。资本社会第二条在很大程度上做的比较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

  鉴,第三条他们也不断在完善和进步。唯独第一条他们没有完全解决的可能,一些高福利国家的一些举动无论如何完善他的性质也只是修补性的。一旦他们真正完善之时,也就彻底否定了自己而变成社会主义而且是发达的社会主义。

  在此机制下企业具有充分的工资决定权,有充分的用人权。可以随时增加和减少人员且不受最低工资制约。同时必须严格遵循社会主义的工资规律,企业无法在价值之下支付工资。当然过高过低的支付工资都会导致破产,因此尽量准确的支付工资是企业家的必修课。它必然导致收入差距的合理性。

  在此机制下所谓老年化问题将不会成为问题,我们知道人类在生育问题上自从能够控制后,仅仅余下如何正确确定人口数量目标。目标数量一旦定下后,无非三种增、减、持平,老年人口比例在增量下有所减少,在减量下有所增加。再则在平均寿命增加之下老年人口比例也呈增态。通常这些造成供养比的变化是小数量级的特征,与经济十倍百倍的增长相比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等级。

  所谓老年化问题,其实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他是一个伪问题。任何人的可以劳动时间的长度绝对小于生命的时间长度,如以工作小时计,在 8 小时工作制下它更小于可以劳动时间。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劳动时间在不断的减少。如现在通行的每周 40 小时工作制,平均每天 6 小时都不到。这就告诉我们,人们生理上可能的劳动时间长度小于生命的时间长度,实际上的劳动时间长度小于生理上可能的时间长度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将愈来愈少。这个愈来愈少的劳动时间长度,却要保证整个生命时间长度的消费,并且不仅仅是简单的保证消费,而且要保证整个生命时间长度有所增加的情形下(平均寿命的提高)消费水平仍然有所提高。夸张老年化的人们用人口小数量级的变化解释近代生产力大数量级

  的变化从逻辑上来说也是十分显然的因果不对称。始于建国初期的婴儿潮 1970 年前后陆陆陆续续并逐步大量的加入社会劳动的大军。在那个时间段抚养比老人在总人口的佔比应是比较小的。当时家庭拥有空调电扇电视手机智能手机私家车有多少每百户拥有多少,现在呢?已经被称作老年化社会的今天,每户每百户又拥有多少?是不是据此可以得出老年化反而更好的结论呢?显然不是,它告诉我们研究问题切忌表面化简单化片面化。多年的独生子女决策,淡化并化解了

  婴儿潮问题。时过境迁应当有所变化,但是生育决不能放任必须要有计划。现在的所谓老年化问题,主要是化解当时婴儿潮问题而带来的一点后遗症。随着经济的发展,计划生育的常态化。以上的问题及一点点的后遗症将逐渐消失,并再也不会产生。要使经济走上持续高速增长之坦途,计划生育也是极为重要的保证条件之一。它的性质归于宏观调控系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