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年╱圖文
香港有不少本土特有的民間信仰和風俗活動,在三月就接連有「觀音開庫」和驚蟄「打小人」等活動。喜歡拍攝民俗風情的朋友,自然不會錯失攝影機會。
「觀音開庫」信俗的起源
傳說「觀音開庫」的日子,在每年的正月廿六日,即是白衣觀音在生日那天打開金庫、借錢給人間的時候。香港的觀音信徒們很重視這一天,在前一天開始齋戒,正月廿五下午紛紛到供奉觀音的廟宇去排隊,為的是在正月廿六日凌晨盡早進入廟堂拜觀音。希望得到觀音菩薩賜予財運的人,則要趁「觀音開庫」時向觀音「借錢」,這就是所謂「觀音借庫」。
觀音是中國漢傳佛教廣泛信仰的四大菩薩之一,也是民間最為尊崇的菩薩,尊稱為「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漢傳佛教的觀世音菩薩有32 相,以白衣觀音為本尊,她是觀音母、蓮華部母與蓮華部主;藏傳佛教則稱她為白衣佛母,為五方佛母之一。每當眾生遇到危難和困厄時,就會祈求大慈大悲的觀音救助。
「觀音借庫」這一傳統活動,源自明末清初在廣州、南海、順德等地盛極一時的「生菜會」,日期在白衣觀音寶誕:農曆正月廿六。民眾在慶賀白衣觀音寶誕同時,必舉辦「生菜會」,家家戶戶吃生菜包,取「生菜」諧音引伸「生財」之義,也寓意生猛有福氣,目的是求財和求子。
生菜包的材料幾乎都含有寓意,如生菜寓生財,粉絲象徵長壽,酸菜表示子孫,蜆肉表示顯貴發達,韭菜表示長長久久,吃生菜包希冀人財兩旺。還有「摸螺求子」活動,即在現場設養有螺蜆的水池,供女性摸取,摸到螺者喻可生子,摸到蜆者則生女。
後來社會發展,商業氣氛日濃,「生菜會」衍變為主要求財運的「觀音借庫」民俗活動。不過,大批善信前往觀音廟「借庫」,實際上不但求觀音娘娘借財富,也期望借健康、福運、人緣、智慧及學業等等。
民間用一個「借」字來表達這種活動,顯然是明白有借有還的良性動力:為了實現自己的願望,不但借助神靈給予的精神力量,還須經過自己的親身努力。如此得到的收穫,應有借有還,才算圓滿。
借庫還庫,皆有規矩
香港有許多人為了提升財運,通過「觀音借庫」的儀式,祈求得到觀音幫助。前來「借庫」的人要遵循傳統的程序。他們帶着香、供品和觀音衣獻給觀音;還有5 個利是封,其中4 個分別寫上:「借財星拱照」、「借財運亨通」、「借財源廣進」和「借財來有方」,第5 個利是封裝入香油錢,送給廟祝祈福。善信還必須準備一件百解符,上而寫着:何人、何時借,借多少,何時還。
祈福後,廟祝會給借庫人一份「開庫功德」,內有生菜(寓意生財)和利是一封,封內寫了借得的金額;金額會隨着社會經濟狀況而變化,但必定是天文數字。香港今年的借庫熱點紅磡觀音廟,借庫利市金額由3,000萬至10 億元不等;而我去觀禮的另一熱點銅鑼灣大坑蓮花宮,利是金額也達到300 萬至10 億之高。
看官須知,並非金額愈大即財運愈好,其實應視為得到觀音借出力量和運氣。善信們都要謹記「有借有還」,在農曆十二月就要「還庫」、酬謝神恩。按香港華人廟宇委員會網頁所示,全港舉行「觀音借庫」活動的廟宇有十多處:紅磡觀音廟、銅鑼灣大坑蓮花宮、筲箕灣譚公廟及天后古廟、茶果嶺天后廟、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深水埗天后廟、黃泥涌北帝譚公廟及天后廟、灣仔玉虛宮(北帝廟)、香港仔天后古廟、土瓜灣天后古廟等等。
部分廟宇設有「代客借庫」服務,為有意願但未能親身到場的信眾向觀音借庫。善信向觀音借庫後,需於年內「還庫」並酬謝神恩,儀式一般在農曆十二月舉行。善信參與觀音借庫和還庫儀式,必須連續進行至少3 年,才算功德圓滿。
「還庫」的儀式與「借庫」差不多,只是4 個利是封裡寫的字句不同,分別寫上:「壽金為本銀為利」、「有本有利」、「有借有還」、「有利歸還」等;第5 封是香油錢,已經獲利的施主當然應捐得更加闊氣。
攝影心得
作為攝影者,凡是拍攝含有宗教禮儀的民俗活動,要注意尊重儀式的進行,不干擾禮儀秩序和信眾。這次觀音借庫活動,我在正月廿五、廿六日,一連兩天到香港島銅鑼灣大坑蓮花宮拍攝,為了保持行為低調,我在廟宇內、外均只用手機拍攝,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善信介懷,也為了能拍到真實、自然的情景。
廟宇內光線較暗,又有香火和煙霧瀰漫,因此拍攝的難度大,手機攝影的影像質素比相機差。但是手機也有其長處:其內建的AI 功能往往較能適應複雜的光線環境,得到很好的光色平衡效果。
雖然光影很暗,也不要隨便使用閃光燈,以免造成生硬失真的環境,並且引起人們不安,使現場失去靜穆的自然狀態。權衡之下,我寧可把生動的人文關係、真實的環境氣氛放在首位,而不在乎追求完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