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吴兰芳

  武汉机电工程学校

  摘要:兴趣是一切学习动力的源泉。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更需要教师把激发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放在第一位,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语文的必要性和意义,精准把握中职学生学习特点,运用多变实用教学手段,唤醒学生成功欲望,同时发挥教师个人魅力,有效的激发中职生学习语文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习语文,真正做到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关键词:激发兴趣;中职生;语文教学;精准有效

  我国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学生一旦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索之路上,更显得任重道远,毕竟我们面临的是中职生,他们大多数是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是基础教育中长期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学习兴趣几乎与之无缘,低分值给他们带来的只有厌学、颓废、放弃、麻木,上课说话、睡觉、吃东西、玩手机、看课外书等现象已成常态。其实中职生在很多方面可以表现得很聪明。比如易于接受新事物,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强,善交际,有较强的抗压性,渴望人格平等,自尊心强,向往美好的形象和优质生活,不服输,追求出人头地。但他们不愿把精力花在学习上,经常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早恋的同学也很多。对于这样的,根本体会不到学习乐趣的,有许多恶习的群体,点燃他们的学习兴趣之火显

  得异常艰难而又尤为迫切,我们中职语文教师要义不容辞的担负起这份责任。

  怎样才能激发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多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教学经验:

  一、认清学习语文的必要性和意义,激发中职生学习语文兴趣

  中职生普遍语文成绩较差,表现在平时写的请假条都会有错别字,格式也不准确;写贫困申请书,语言匮乏,缺少逻辑,层次不清;平时的作文更多的是在网上查找,大段抄袭,拼凑牵强,毫无创意。如此的语文基础,将来考上大专院校,毕业时也很难撰写出像样的毕业论文,试想如果这些中职生毕业后去求职,他们能否被招聘人员录取,结果令人堪忧,因此,我们有必要让中职生认清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1.弥补以前欠下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漏洞。

  中职生语文基础在初中阶段,甚至在小学就没有打好,中职语文教材由浅入深,安排了系统的语文知识,结合中职生学习特点,尊重学生实际,从查字典、了解汉字的字、形、义学起,注重口语交际训练,写作从记叙文入手,加入了便条、请假条、书信等应用文,同时又安排了精读与略读、加圈点与做卡片、列提纲等实用学习语文方法和技巧,易于中职生接受和学习,课文都是精选名篇经典,经过专家精心编排,如学生真正认真学习,会最大限度的弥补学生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上的欠缺。

  2.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授学生以鱼,不如授学生以渔”,再好的教育也不可能把全部知识和全部能力都教给学生。当今世界知识更新的速度,超出人的想象,学习能力这一点石成金术,是我们每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本领。学习能力主要是对语言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中职语文课在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思维能力这两方面的培养占有绝对的优势,所以,学好中职语文,有利于中职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

  3.立德树人,培养人文精神

  党的二十大指出:立德树人是全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学好中职语文,可以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传承中国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以文化人,以文培元从而实现立德树人。学好中职语文,还可以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我们通过学习人文学科实现拥有人文精神。人文学科包括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艺术、道德等内容,中职语文课包含了这一切,如《鸿门宴》讲述生动的历史故事;苏轼的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展示了豁达人生态度,充满哲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劝学》《师说》《寡人之于国也》等都是很好的道德素材;《琵琶行》蕴含音乐与文学艺术之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好中职语文课不仅可以立德树人,更能获得人文精神。

  4.提高学生审美鉴赏力和创新能力

  优秀文学作品可以给中职生带来美的享受,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鉴别好与坏,进而提高中职生审美鉴赏力。另外,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极富意境,尤其是古文,字里行间令人产生无限遐想,要读懂需费一番脑筋,但就是在这看似费力的理解文章过程中,会让人变得聪明,训练了人的思维,增强人的想象力,激发人的创造力。

  学生认识到了以上学好中职语文的好处,学习语文会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二、精准把握中职生学习特点,有效地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中职生大部分都是学困生,学习上无基础,无兴趣,无目标,无自信,无方法。针对这些特点,精准采取应对措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无基础,就适当增加初中或小学的知识,我通常会把初中学过的古诗词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背诵,唤醒他们深处的记忆,激发学习语文兴趣;学习无兴趣,就经常变换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刺激学生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语文兴趣;学习无目标,就在每节课前清晰明确写出学习小目标,如一节课需掌握几个生字,几个生词,几种修辞方法,了解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掌握有哪些写作方法,你最喜欢文中哪句话等,引导学生实现小目标,享受成功的快乐;学习无自信,就经常不失时机的鼓励他们,哪怕记住一个生字,也会大肆夸奖一番,激励学生,产生自信心,激发学习语文兴趣;学习无方法,就教会学生大量的先进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运用先进有效的方法后,获得成功学习体验。比如学生背课文困难,我就教会学生反复记忆,及时复习的记忆方法,外加联想记忆法,结果许多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大段文字,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学生学习语文就更有兴趣了。总之,我们中职语文教师要及时精准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特点,甚至“不折手段”的触动学生学习兴趣点,有效激发中职生学习语文兴趣。

  三、运用多种实用教学手段,有效地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第一,有效利用“课前五分钟”,预热课堂,激发兴趣。

  我在学校读书时,记得我们语文教法老师就在课堂上实践过课前三分钟活动,深受学生喜爱。我的语文课上一直使用这种方法,“课前五分钟”内容灵活,如讲故事、朗诵诗歌、美文欣赏、即兴演讲、戏剧片段表演、时事热点、名言警句、人生感悟等等,学生们对这个活动表现出极大地兴趣,课下积极准备,课上认真展示,开始学生还是放不开,羞于表现,内容贫乏,表现平平,后来我给学生的表现打分,并记录在案,算作平时成绩,极大促动每个学生的神经,表现异常热情,效果显著。学生经过这样的热身,很自然的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思维活跃,兴致勃勃,何愁课堂效果不好?

  第二,利用有创意的导语,导入课堂,激发兴趣。

  导课的方法不拘一格,可随机应变,富有个性,一般采用以下几种:

  1.演唱歌曲,导入新课。

  每一首歌都是一首诗,本人也酷爱演唱,利用音乐特长,在课前演唱一段,引起学生极大兴趣,比如在讲《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就在课前演唱了一段《滚滚长江东逝水》,课件里播放着三国时期战争场面,配上浑厚的男中音,直接把学生带到硝烟弥漫的赤壁战场,学生沉浸其中,回味无穷。同时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这首词的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

  2.声情并茂的朗读名篇佳句,导入课堂。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代伟大的文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引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名篇佳句,并声情并茂的朗读出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在教学老舍的《我的母亲》时,我就深情的读了《孔子家语》中《子欲养而亲不待》(丘吾子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闲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见者,亲也。)一段,每当我读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就会不自觉想到我年迈的老母亲,眼眶湿润,语气哽咽,心里还总埋怨自己,不该把这句引入课堂。感情的自然流露,唤起了学生对母亲的眷恋之情,带着这种亲情阅读《我的母亲》,他们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3.用讲故事导入课堂。

  生动讲述学生没听过新鲜故事,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好奇心,有利于讲授新课。例如教读朱光潜《咬文嚼字》,我讲了唐代的杰出诗人高适“半江水”的故事:一天,高适观月赏景写了一首诗:“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湿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角竹房。”写完后途经钱塘江时细看江潮,发现月落时,江潮随风而退,只有半江之水。他感到用“一江”来描写月夜之时的江潮,不符合实际,决定改诗。可是,一踏进房门,便看见这句诗已被人改过来了。问后得知是一官员从此路过,偶然看见了这首诗说:诗写的很好,但“一”字用得不如“半”字准确,便径直给改了。高适感叹:“这人真是我的一字之师!”故事既引入了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教育学生观察事物要细致入微,有效进行思想教育。

  4.巧设疑问,导入课堂。

  常言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学生就要不懂就问,勤学好问,才有学问,教师就是要精心设问、善于提问。如教学《最后的常春藤叶》一课时,我就设置了这样的导语--“这篇课文为什么叫《最后的常春藤叶》,能不能给换个题目,叫《最后一片叶子》或是《重生的琼珊》、《逼真的杰作》?你们周围也有这样的常青藤叶吗?问题一提出,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读课文的欲望。都想尝试改一改,学生思维活跃了,讨论气氛热烈了,学习兴趣也调动起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提升。

  第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从视、听、说、演多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课件教学,是现代教师普遍运用的教学手段,疫情期间,大部分教师都尝试了网上授课,微课、网上视频、音像、等大量教学资源被普遍运用,现在又提倡网上精品课的研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步应用到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这无疑是对现代语文教师一次巨大的挑战。合理运用网络教学资源,是我们今后教学的方向,有待以后深入研究。这里就线下教学,谈一下自己的心得。比如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背景我做了精美设计,采用山水画风格,显得古朴、淡雅、有文化底蕴。背景音乐我选择古琴和箫的合奏音乐,有历史沧桑感。导课时插入了《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音乐和三国火烧赤壁的战争影视画面,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课前搜集的大量的与词中相关精美图片和视频资料,如周瑜、小乔、曹操的人物图片,乱石穿空的意象图片,惊涛拍岸的视频画面等播放给学生观看,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更深的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时感情充沛的泛读,加入了领读、齐读、强弱变化读、分层次有起有伏读,其中又编排了学生舞蹈元素,展示小乔的人物形象,如果能加入周瑜指挥火烧赤壁调兵遣将的戏剧片段会更出彩。如此设计,课堂内容丰富,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兴致不减,回味无穷,何愁上语文课无兴趣。

  四、运用激励方法,唤醒成功欲望,有效激发中职生学习语文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欢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公平公正的善待每个学生,不失时机的给他们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并及时的加以鼓励。出现错误时,要耐心启发引导,小心维护学生自尊心,降低问题难度,不间断的给他们成功体验,持久的保持学习语文积极性,尤其是学困生,不善发言的,他们大多存在自卑心理,更需要不断的鼓励。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样的学生最好不是刻意的给他们机会,而是看似不经意的,让他们感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快乐,直击心灵,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通常采用如下激励方法。

  1.语言激励法

  当学生回答正确一个问题时,我会说“你回答的真棒!”“你的答案怎么和我想的一样”“你们能专注听我讲课,是给我最大的鼓励”“聪明,你真聪明!”“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你回答的比我的答案要好”感情真挚,外加一个竖起的大拇指,紧接着是学生集体的掌声。也可以适当播放胜利音效代替掌声,颇有新意,我比较喜欢胜利欢呼和战斗号角音效,也可由学生自己选择。学生受到这样直接的鼓励很受用,之后他们会更积极的投入到你的课堂。

  2.赏识激励法:

  人都渴望被人赏识,我们中职语文教师要更多的发现学生身上值得肯定的东西,问题回答正确就及时表扬,让他“锦上添花”,回答错误也可以从答题态度等方面加以肯定,给他“雪中送炭”。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赞同的点头,一个赏识的微笑,足可以让他们欣喜,在欣赏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有动力积极的表现。

  3.荣誉激励法

  语文课上,我会毫不吝啬赐予学生各种头衔和名号,还可以适当颁发奖状或书签、励志粘贴等小奖品。并结合平时成绩,适当加分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现,踊跃发言,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中职生们小学也许有机会得过奖,初中几乎就没有,到了高中更是与获奖无缘,为了让学生体验久违的荣誉感,我设计了众多奖项:语文成绩优秀奖、连续语文成绩优秀奖、语文进步奖、背诵小达人、故事大王、写作大王、成语达人、最佳朗读、最佳阅读、最佳小记者、最佳主持、小诗人、小书法家、课本剧优秀表演、语文基础知识之星、积极发言之星等等,一张奖状,一个头衔也许在一个成年人眼中并不重要,可是在一个中职生的心中,它足可以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让他们的生活充满希望。我们的学生都很珍惜这些奖状,也很享受这些头衔。当然,这些荣誉离不开平时大量组织的各种语文竞赛活动,学生会在众多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树立自信,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培养学习语文兴趣。

  以上激励方法也许不能适用所有学生,但我相信,如果我们中职语文教师真正懂得了激励学生,一定会研究出跟多更好的方法,希望每个学生每天都拥有一个被激励的语文课堂。

  五、利用教师人格魅力,激发中职生学习语文兴趣

  《学记》里有句话叫“亲其师则信其道”,意思是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开始喜欢这个老师所教授的科目,并且会努力把它学好。学生们都喜欢我们,也就期待上我们的课,因此我们心中要有学生,一心想的是把我们的知识倾心教给学生。我是一个做事专注的人,对我的职业充满着热爱,我的性格也是乐观向上的,我深深知道我在课堂上的每一个表情动作,每一句话都直接影响到我的学生,每到上课时,我的心情是愉快的、信心满满、热情真挚、幽默风趣、情绪高昂的,我的朗读才能、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学识、高尚的品德、优秀的涵养、宽阔的胸襟等个人魅力都能在课堂上充分展现。如果我们中职语文教师都能把自己的课堂当作学习的乐园,带着自己的学生遨游美文的世界,体验成功,享受快乐,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高涨,语文成绩自然提升,岂不美哉。

  总之,激发中职生对语文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需要我们中职语文教师满怀激情,娴熟的运用语文教学技巧和多种教学手段,准确把握中职生学习特点,巧妙运用激励机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杨立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现代语文,2019.11

  [2]覃小红.中职生学好语文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J].中国校外教育,2019(33):71.

  [3]张达凤.如何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J].新课程(中学)》2021年01期.

  [4]王玉民.让激励与新课改同行--激励中学生的四个有效方法[J].中国教育科学.2021年06期.

  [5]倪文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4.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