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璐
武汉外国语学校(特级教师)
摘要:实施有效的德育途径很多,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是为了立德树人,激发学生求知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有个性发展。师生之间的许下诺言,双方努力实现,也是德育的一种有效方式。
关键词:诺言;出国与高考;恒心与毅力
古有程门立雪这样的佳话,有康梁二人共同推动历史车轮的壮举,在我的教育生涯中,虽然没有这样伟大的事迹,但是有一段师生之间共同守护的诺言。这位学生叫朱雯,她是我班2011届高三学生。这个名字,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遗忘,只会活跃在我的班主任教育工作之中,在不断的讲述激励后来学生的过程之中闪闪发亮。
故事还得从2010年说起。那时的朱雯同学正在上高二,他爸是出国留学生,很想孩子高中时候出国,走他同样的出国求学之路。
朱雯在高一、高二时,成绩非常优秀,期中期末考试班级排名在10名左右,表现也不错,任班干部,是我班主任十分信任学生之一。说实话,这样优秀的学生选择出国,作为班主任的我是依依不舍的,几次想劝说她回心转意,留下来参加高考为班争光,但话到嘴边却开不了口。因为,我在劝诫自己,高考复杂多变,留下来的她考不好怎么办,不能为了班级升学率,耽误了孩子的前程。
从10月份开始,她就和班上其他同学走上了不同的分岔路,别的同学在按部就班学习高考各科知识的时候,她沉浸在托福赛达的题库里。
时光流逝,转眼到了三月份的高三。这时候的高三气氛已经剑拔弩张,每一个学生都在巨大的高考压力之下奋力挣扎。本来已经走上另一条人生轨迹的朱雯却突然之间又向我提出要参加高考。这怎么可能呢?当时我内心充满矛盾。心想,高三已进入二轮复习,你已经离校近一年,高二的知识好多没学过,怎么能这个时候又贸然决定回来参加高考呢?就算她托福赛达能拿高分,但是高考迫在眉睫,掉了一年的课怎么可能三个月之内就能补上?这不是影响班级的升学率吗?
朱雯很聪明,很善解人意,她从准备出国时候起,就读懂了老师当时依依不舍的内心。她很清楚,老师最担心的是,以自己现在的状态,参加高考可能连一本都考不上,直接影响班级重点率。但她又不甘心放弃高考,当时选择出国总觉得有一点对不住老师,回来参加高考,就是弥补老师的遗憾。
为了打消老师的顾虑,她主动找到我,郑重承诺:“我一定刻苦学习,考过重点线,为老师争光,为班级争光”。我当班主任几十年,见过的承诺太多,兑现的少之又少,小孩子一时冲动,说一些好听的话,让老师高兴放心,也无可厚非。我说:“朱雯你想好,高考不是小时候过家家闹着玩的,要靠实力。高考只剩下两个月的时间,你赶得上来吗”?她毫不犹豫地说,“老师请相信我,我能!”,看她认真坚定的眼神,着实让我佩服和感动,也让我无法拒绝她的真诚和勇气。我说:“好,朱雯,我们来个私下约定:你保证考过重点线,实现你的诺言,我保证请你吃饭,为你主持庆祝”。她说“好,一言为定!”师生双方就这么立下各自的诺言。
高考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让我没想到的是,朱雯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四月五月间,一份一份从海外飞到她的身边。多大的诱惑啊,美国重点大学录取通知书,比国内任何一所大学心动迷人。此时的朱雯,手握大学的入门券,有千万个理由毁约,不履行承诺,一走了之,放弃高考,去圆美国的大学梦。即使这样,我也绝不会责怪她。
但,朱雯坚守住了她的诺言,她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依然在教室与老师朝夕相处,与同学并肩作战,在高考题模拟海中探索,负重前行。据她爸妈讲,在学校上完晚自习后,回家复习经常到转钟两点,身体明显消瘦了许多,他们看到女儿这样辛苦,心疼地说,你这样拼命学习,会熬出病来的,赶紧休息吧,高考即使考不好,你尽力了,戴老师也不会责怪你的。天下没有不心疼自己孩子的父母,每每看到朱雯挑灯夜读时,她的父母暗自流泪,心痛不已。
经过两个多月备考,朱雯终于走进了差一点与她失之交臂高考考场。看到她每一科考完自信的样子,我知道上帝在眷顾他,助她一臂之力。6月25号,高考成绩发布,我第一个接到电话报喜的人是朱雯,当我听到616分,超过重点线40多分时,激动、兴奋和感动交织在一起,我说:“朱雯,您成功了,老师祝贺你,感谢你”!
八月份是高考学子举办谢师宴最繁忙的季节。朱雯的谢师宴定在八月十五号,这个日子是她爸妈跟我早就约好的时间。谢师宴当天,应该是我兑现承诺最好的时机,我一再跟朱雯父母声明,我请客,我买单,像拉锯战,来来回回搞了好几次,但都遭到她父母婉言谢绝,她爸妈理由很简单,谢师宴就是感谢老师,老师请客,不符礼数。我想,不请客就是不遵守诺言,就是不讲诚信,怎么办?孩子用惊人的毅力守住了自己的诺言,我作为老师如何能够食言?教数学的老师在关键时候就是不一样,我灵机一动,跑到仟吉买了一大包女孩子最爱吃的东西,亲手送给了朱雯。
当朱雯接到老师的大礼包时,我和她笑得十分开心,我说:“朱雯一诺千金,老师决不失言。”
几十年的教育生涯,像学生朱雯这样的故事并不多见。她的聪慧懂事、恒心毅力、吃苦耐劳是不可多得的良好品质。师生之间的诺言,一诺千金,神奇伟大,可以改写孩子的命运。这个故事从2011年开始到现在,我已经讲了8年,感人的故事总有强大的生命,它像指路明灯,还在教育学生催人奋进。
参考文献:
[1]史可宁《中学生诚信缺失的社会根源及教育对策》
[2]秦飞《浅谈高中生的诚信教育》
作者简介:
戴璐 ,男, 湖北应城人,1962年11月出生,武汉外国语学校数学特级教师,教研组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