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为幼儿成长“编织”适宜环境
- 来源:留学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新西兰,环境,成长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0-11 20:26
文_ 漪江
在新西兰,宽松、灵活的教育环境背后,有着严谨的教育体系与科学的教育框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教育引导性文件当属“教育大纲”。在全球享有盛誉的新西兰幼儿教育,如何通过“教育大纲”为幼儿成长“编织”适宜的环境?
始于出生之时的教育之旅新西兰的教育之旅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幼教作为孩子教育的第一个阶段,涵盖了从孩子出生直至入学的整个过程。新西兰的幼儿教育重视关注儿童的天性,提倡培养儿童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新西兰《儿童及青少年身心健康策略》中,政府提出了“让新西兰成为世界上最适宜儿童和青少年居住的地方”的愿景。为了实现这一愿景,新西兰教育部制定了专门针对幼儿教育的指导性纲领文件——《TeWhāriki 幼儿教育大纲》。该大纲明确了所有幼儿教育服务机构课程开发的原则、幼儿开展学习的目标以及学习结果的评价等,为新西兰幼教课程的质量与效果保障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新西兰的幼儿教育服务主要分为教师主导(teacher-led)和家长主导(parentled)两个类型,提供包括教育和托管服务、官办幼儿园、nga kōhanga reo(毛利语言巢)、亲子玩乐中心、家庭托儿服务和游戏小组在内的不同教育服务。其中,教师主导的幼儿教育意味着教育和照顾儿童的成年人中,有50% 的人必须具备幼教服务教师资格认证;家长主导的幼教服务则更多强调家长与家庭参与教育的重要性,更注重儿童与本地社区的关联,让儿童与外界建立联系,让孩子学会与其他儿童和成年人相处。新西兰政府还为3 至5 岁的儿童提供每周20 个小时的免费幼教,以减轻家庭养育儿童的负担,保障更多孩子有参与教育的机会。
幼教大纲的四个课程原则
新西兰的《Te Whāriki 幼儿教育大纲》,从广义上解释了课程的理念,包括幼儿在教育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参与及遇到的所有活动和事件。
《Te Whāriki 幼儿教育大纲》的内容覆盖了0 至6 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要求,根据儿童的年龄划分学习阶段,体现出分段式的一体化的课程设计思路,既突出了儿童课程的整体性,也照顾到不同年龄儿童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以有效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该大纲为幼儿教育服务机构提供了基础的课程框架,帮助教育机构“编织”出能够反映自身特色和价值观的本地课程。该大纲主张,所有儿童都享有保护和增进自身健康和福祉的权利、平等获得学习机会的权利、自身语言与文化和身份被承认的权利,以及参与自身生活的权利。
该大纲有四个课程原则(Principles)。一是赋权,保护儿童的权利和尊严。二是整体发展,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身体、情感、精神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三是家庭和社区,强调家庭和社区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四是关系,强调儿童在与人、环境和事物的互动中学习,家庭要为幼儿提供尊重、鼓励、温暖的环境。
该大纲的五条课程线索(Strands)分别为:健康,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福祉;归属感,促进儿童产生归属感和文化认同;贡献,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沟通,发展其语言和非语言交流能力;探索,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编织垫”搭建的良好环境
新西兰幼教大纲的名字“whāriki”,是毛利语中“编织垫”的意思。“编织垫”象征着幼儿教育课程,即将四个课程原则与五条课程线索交织在一起,共同传达《TeWhāriki 幼儿教育大纲》的核心愿景:儿童是有能力与自信的学习者和交流者,他们应身心健康、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相信自己能为社会做出有价值的贡献。
新西兰高等教育学院(New ZealandTertiary College, NZTC) 的Phoebe 老师在谈及“编织垫”理念时解释:“所有人都可以站在它的上面,它是能够承载所有人的垫子。最重要的是老师、儿童、家庭和社区共同合作,把这些原则和线索编织在一起,构建各自的个性化课程。”
此外,新西兰的幼儿教育强调“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的重要性。新西兰的幼儿教育适用于所有儿童,该教育认为所有儿童都有权参与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教师应结合每个儿童的优势、兴趣、能力和需求开展教育,并注重不同教育阶段儿童教育之间的衔接与过渡。
新西兰的幼儿教育将儿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婴儿(出生至十八个月)、学步期儿童(一至三岁)和幼儿(两岁半至入学)。
新西兰倡导通过老师、家庭、社区等方面共同努力,保障孩子们能够“无缝(seamless)”地进入新的学习环境,从而尽可能减少从幼儿教育到小学教育阶段的过渡给孩子们带来的影响。
注重教学实践的幼师培养
“Wa i h o i t e t oip ot o,k au a i t etoiroa.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一起,而不是彼此分离。”这句新西兰谚语强调了教师进行合作、共同助力孩子成长的益处。
教师是新西兰幼教服务中的关键资源。教师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反复考量并缜密设计的教学方法,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这意味着他们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包括能支持儿童的学习和发展、了解幼教大纲并掌握教学方法、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文化、掌握与家长和家庭有效沟通的能力等。
除了大纲反复提及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外,幼教实践同样是新西兰幼教人才培养的重点。新西兰八所公立大学开设了不少与幼儿教育相关的专业和项目,学生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前往各幼儿中心实习。在新西兰取得的部分幼儿教育文凭,在澳大利亚、中国、马来西亚等国受到认可。
新西兰高等教育学院开设了教学学士(幼儿教育)课程和教学学士后文凭(幼儿教育)课程。学生毕业后有资格在新西兰申请教师注册。同时,这两门课程也在国际上受到认可,毕业生有资格在澳大利亚申请幼儿教师身份。
重视实践是NZTC 的教学特点之一。对此,NZTC 执行总裁James Ward 解释道:“我们的毕业生就业率非常高,因为我们的课程要求学生每周到幼儿园实习。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并不经常来学校,因为他们都在幼儿园里参加实践。”
此外,James Ward 也提到了那些选择在中国就业的毕业生:“我们的学校与中国也有合作,是受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可的院校,许多中国学生毕业后会回国创办幼儿园,或在中国的国际幼儿园担任园长。”
新西兰与中国的携手合作
多年来,新西兰与中国在幼儿教育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经验交流与合作活动。双方联合举办的新西兰-中国学前教育研讨会,为两国教育部门官员、学前教育领域专家与广大从业者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大家积极分享政策经验,共同促进两国进一步加强幼儿教育的优质发展。
作为新西兰幼儿教育领域的专家,坎特伯雷大学教育学院院长Joce Nuttall 教授曾参与该研讨会,并于近期获得了新西兰-中国三兄弟教育合作项目的资助,以支持其“数字转型在早期教育中的应用:建立共享协作平台”科研项目的开展。目前,基于该项目,他们与上海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携手,研究幼儿教育中的数字化转型教学。
“新西兰教育对中国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很多中国学生选择到新西兰高校学习相关的教育项目,并于毕业后在新西兰成为教师,特别是在幼儿教育领域。”JoceNuttal 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新西兰的幼儿教育相信,所有孩子都天生具有巨大潜力。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有助于孩子们释放这种潜力,并为其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幼儿成长“编织”适宜的环境,重要而且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