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美术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中国,传统,美术
  • 发布时间:2025-03-14 16:20

  刘 玉

  美术教学对于小学生美育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而美术绘本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中国传统美术绘本是一类极具特色的读物,课本内容具有色彩鲜艳的图画以及生动有趣的故事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学生在阅读绘本时也可以根据故事情节充分启发自己的想象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思维模式的创新。将中华传统的美术文化融入儿童绘本中,充分展现着朴素、鲜活的生活特点,也是极具吸引力的表现方式之一。文中通过阐明中国传统美术绘本的重要性,分析当前传统美术风格的发展现状,从中找到美术绘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促进中国传统美术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长远发展。

  中国传统美术绘本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美术绘本通常采取以图片动画为主的形式去表达某一特定的主题或者是新颖的故事内容,充分将科学知识融入到美术绘本中去。学生通过阅读中国传统美术绘本,清晰直观的图像能够直接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感受,色彩鲜艳的动画呈现给人以愉快的感觉。因此,中国传统美术绘本采取图画这种更为直观易懂的表现形式,与传统的文字表达相比,图像更能适用于儿童的认知体系中,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绘本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兴趣。纵观我国对于小学教育的美术教育现状,中国传统美术绘本这一载体是一种科学且有效的途径,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初步地认识世界。

  在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中,中国传统美术绘画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继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将中国传统美术绘本应用到中小学美术的课堂中去,积极开展绘画进校园的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传统美术文化的认识,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儿童的全方面发展。与此同时,让儿童在小学阶段就能够接受中国传统的美术绘画,也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据调查可知,当前各小学校园大都通过开展非遗研学、非遗传承等活动进行中国传统绘画的宣传工作,但仅仅采用这种宣传模式具有局限性。在此背景下,将中国传统美术绘本作为载体,将这本充分展现中国传统美术的艺术特征、制作流程等知识的读物引入到小学校园中来,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阅读美术绘本就能更了解更多的绘画知识。而且对于现阶段的儿童来说,这种绘本采取图文并茂的叙述形式也能够更加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提升美育艺术素养,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方位发展。

  1 中国传统美术绘本的概述

  1.1 中国传统美术绘本的种类

  近些年,中国传统美术绘本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其原创绘本所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色彩吸引了不同目标群体的阅读兴趣。此外,为了充分展现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在图画表达中通常会采用极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元素,如手工剪纸、皮影、油画等表现形式,通过这些形式的融合来充分展现不同的主题类型,选题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因此,本文以张道一先生提出的民间艺术二分法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传统美术绘本的表现形式为依据,可以将其划分为民间绘画、民间工艺、民间杂艺、民间雕塑四大类别。

  1.2 中国传统美术绘本中蕴含的民间艺术元素

  通过分析当前中国传统美术绘本的众多图画作品可知,一本优秀的美术绘本其创作的灵感来源大多来自丰富的资源以及多样的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美术绘本的文化故事中,图像与文字相辅相成,充分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美术元素,彰显着中国人民对于民族情感以及艺术魅力的崇敬之情。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美术绘本的艺术形式是多种表现形式的融合,并不是单一独立存在的,不同艺术形态的有机结合共同展现出了美术文化的魅力所在。比如,知名插画家叶露莹女士构思和绘制的《洛神赋图》,将中国传统的画风与现代的漫画技艺充分结合,以现代的绘画艺术充分展现了传统文化故事的表达,生动形象的图画充满想象力且颇具东方意境;在《中国传统节日绘本》中,学生可以尽享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盛宴,通过极具特色的绘画了解到我国多种多样的节日民间特色,将中国的民间艺术与传统的节日紧密联合在一起,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充分感受民间艺术的美学特色,这无疑也让儿童为中华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弘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中国传统美术元素融入到儿童绘本的价值优势

  中国传统美术绘本是儿童哲学呈现的载体之一,其具有以下两个作用:第一,表达儿童的哲学。绘本在具备鲜明的文艺特点的同时,又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身心特征,其表达的故事内容与儿童的认知水平、情感愿景以及审美取向相匹配。第二,推销成人的哲学。对于青少年阶段的绘本,其内容具有鲜明的表现特色,不仅涵盖了文学艺术的人文性,又体现了“格物致知”的科学观。

  将中国传统的美术元素充分融入到儿童绘本中,具有如下优点:第一,青少年阶段儿童充满好奇心,将美术元素融入儿童绘本中增添新颖的民族艺术形象,能够更好地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此外,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来说,造型简单的形象能够增加辨识度,如泥塑、草叶编织等,更能够吸引儿童的关注。除此之外,为了激发儿童的思维想象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可以将传统的年画、皮影等美术形式融入到儿童绘本中,给予学生充分想象的发挥空间,激发儿童的创作思维,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第二,传统的美术元素具有鲜明的色彩,不同地区的民间艺术所具有的代表色彩也各不相同。儿童视觉发展是具有一定规律的,在教学中引入的剪纸艺术色彩可以从单一的红色逐渐演化为库淑兰“剪花娘娘”的彩纸,让色彩的高纯度给作品注入一种独特的美学特性。第三,书籍的触感也是吸引儿童关注度的重要内容。据调查可知,欧洲国家的图书中有一类可以真实触摸的摸摸书,可以增强儿童的感知能力。在此启发下,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有众多材料工艺品,他们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变至今,在现代材料技术的支撑下,将其有选择性地应用到中国传统美术绘本中,无疑是为儿童绘本注入勃勃生机。

  3 中国传统绘画在儿童绘本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3.1 创意的呈现方式

  通过调查美术绘本的书籍销量对比发现,2021年度在书籍销量排名前十的列表中大部分都是源自国外翻译绘本,仅有三本是国内原创绘本。而且国内绘本中采取传统美术样式的原创绘本较少,大都采用国外童话装饰的表现形式。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美术绘本表现形式较为传统,剧情人物形象较为单一,缺少创新,并不能充分引起低龄儿童的关注。为此,相关负责人员必须充分将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与儿童绘本充分融合,充分彰显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并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去。在此背景下,我国故宫博物院宣传部门的负责人员以故宫博物院的鲜明特色为基础,打造出了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儿童绘本——《哇!故宫的二十四节气》,以创意的呈现方式大大吸引了儿童的阅读兴趣。将故宫博物院的特色与传统的二十四节气相结合,让学生作为京城中的主角,在不同节气的变更中体验一年中丰富多彩的宫廷生活,以生动形象的传统美术形式呈现出来,传统建筑物上的祥兽图案也变得栩栩如生,拉近了珍贵文物与儿童之间的距离,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

  3.2 内容主题日趋多样化

  目前,将中国传统美术样式应用到儿童绘本中的读物并不多见,而且在绘本创作内容上普遍单一,缺乏创新性。通过书籍网站检索传统美术绘本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儿童绘本都是以我国传统寓言故事、节日元素为主要主题。在节日元素的众多绘本中,有关春节内容的绘本数量最多。春节主题在儿童绘本中的多次出现也反映出了我国传统美术绘本的主题内容较为匮乏,大多数画家一窝蜂地涌向同一个主题,导致了图画内容的同质化。因此,将绘本内容主题范围多样化是当前绘本创作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纵观国外的优秀儿童绘本发展现状,日本对于儿童插画领域方面做得很好,他们将手工创作、茶道、书籍等多元化的艺术文化要素融入到了儿童绘本中,从不同的角度展现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将这些文化要素传播给每一个小读者。因此,我国相关绘本工作者通过借鉴国外优秀的儿童绘本创作,充分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并有选择性地与儿童绘本相结合,使中华传统美术绘本的内容主题日趋多样化。比如,《飞来峰》文化绘本充分融入了我国地域特色,充满了中国艺术元素的美和力量,融合了中华人民智慧、善良的优秀品质;《花木兰》呈现了我国传统的英雄人物,用绮丽的中国风画面与经典的传统故事,带孩子们领略民间故事的魅力。

  3.3 趣味性和互动感倍增

  目前,我国传统美术风格的绘本大多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青少年阶段的读者大都对新奇的事物很感兴趣,如果绘本内容枯燥乏味,很难引起他们的注意。在当前的原创图书市场中,极具东方审美风格的艺术作品众多,但这类图书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读者年龄段的实际需求,虽然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但内容相对较为专业化,缺乏趣味性。对于年龄较小的读者而言,很难深刻领悟到文章内容所要表达出的实际含义,那么这类绘本在消费群体中就很难找到自身的定位,导致其价值也难以体现出来。为此,国内相关学者编写了一种全新的艺术风格,融入我国多种传统艺术形式,涉及“听”“说”“玩”“绘画”四大板块,以幽默诙谐的风格特点展现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民俗活动,绘制与书本有关的工艺实践活动和游戏,撰写《国韵童风:儿童传统文化游戏书》一书,该书籍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还能够增强亲子之间的互动性,凸显传统美术文化的特色。

  4 中国传统美术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4.1 促进学生理解和感悟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内涵

  中华优秀美术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民间美术的审美体验具有典型的融合性美学特征。阿诺德·贝林特指出,审美情境是民间艺术中的关键内容,主张读者要把自己置身于活动的实际情境中,保证参与的互动性和整合性。立体绘本《中国传统节日发声立体书》以传统节日为主题,呈现3D立体效果的绘本,整套书本涵盖中华民族极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知识内容覆盖面广,设计每种节日的来源、风俗、典故以及传说等多个模块。采用精湛的3D立体工艺,立体全景展示图文,让儿童身临其境,通过翻页、抽拉、折页等多种互动形式,呈现出深深的立体感,书中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热闹气氛,比如端午节的赛龙舟、中秋节的团圆赏月、春节的贴对联等多种活动内容,感受更多写实场景。除此之外,神话典故的趣味性也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如嫦娥奔月、年兽传说等,让学生了解节日的由来和发展历程。每一个贴心的设计都在诠释着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承载了丰富的人文信息,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民间活动中的精神文学化内涵。

  水墨画绘本也是中国传统美术绘本的一大特色之一。《水与墨的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荷花镇的早市》等知名水墨画图书都是中国画风的典型代表,将色彩丰富,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传统水墨与传奇的神话故事相结合,让中国传统水墨画融入现代审美,提高学生对于水墨画的兴趣。在美术课程授课之前,美术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平台播放有关水墨画作品的制作流程,让学生对优秀的水墨画作品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在课堂上对这些作品进一步欣赏和解读,发掘出其中所蕴含的艺术知识。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操控多媒体软件进一步挖掘水墨画的细节,深刻体会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有韵味。因此,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投入到美术课堂中去,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为学生今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

  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实践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审美情感、思维能力等多种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并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故事内容进行分析。此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采取提问式教学的方法,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为出发点,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在讨论环节可以采取分组教学的方式,鼓励学生之间彼此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需要及时地给予完整细致的解答。在课堂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水墨画绘本的创作,选取一个特定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并让学生之间彼此分享绘画心得,挑选优秀的代表作品进行展示,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美术绘画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让他们对美术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4.2 培养学生美术图像识读核心素养

  中国传统美术绘本的最大特点就是采取图文并茂的叙述形式,美术绘本的外形尺寸、版式以及书本图画中的色彩、排版等视觉要素都会直接影响整个故事内容的表达。在小学教育阶段,美术课堂教学中侧重于对学生美术图像识图核心素养的培养,确保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有所收获,这其中不局限于艺术形式、色彩呈现、构图表达的收获,也包括对图像故事的深层次寓意以及情感层面的认识。因此,中国传统美术绘本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图像识读,都需要对其内容进行理解与联想,并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进行分析。《我有一盏小灯笼》是一幅典型的水墨画绘本,故事讲述了一位小女孩每天拂晓前,就要起床踏上上学的路。虽然四周还笼罩在夜幕之下,道路遥远,她却毫无惧色。因为她有一盏小灯笼,它发出温暖的光芒,照亮了她前进的道路。整个故事的内容情节并不复杂,书中插画体现了熊猫、灯笼等中国元素。通过书本图像的呈现,众多视觉图像能够让学生直接判断出女孩的生活环境,住在山区的小女孩每天要奔赴很远的路途去上学,但因为他对于知识的渴望当时他忘记了恐惧,但某个夜晚,小虎子顽皮地弄坏了小女孩的灯笼,四周顿时陷入一片黑暗,小女孩心中的恐惧顿时涌起。但就在这时,远方的微弱光点逐渐靠近,原来是她的老师手持灯笼,前来接她,为她带来了安全和温暖。这一故事的呈现无疑将整个故事又上升到了更高的理解层次,小灯笼代表着光明,是山区儿童照亮未来路的指明灯,绘本中每一幅图像学生通过观察寻找和分析都能够对人物的表达有更为全新的认识,每一次微小的变化都引导着故事脉络的发展,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传递。该绘本通过色彩、光影等多种视觉效果的表达,将小女孩对于知识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个阅读过程也是学生对于寻找、发现、解读、绘本阅读过程的直观展现,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于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

  4.3 发掘美术绘本素材,促进学生绘画技能的发展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画笔创作的形式进行教学,将中国传统美术绘本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绘本的内容来进行模仿绘画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学生在进行绘画时,美术教师需要适当地给予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引导他们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在绘本《小蝌蚪找妈妈》中,创作者通过不同的环境背景展现出小蝌蚪不同的情感表达。教师可以在学生绘画之前,先根据绘本内容进行初步的讲解,让学生对于文本素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对绘本内容加以创作,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除此之外,中国传统美术绘本通常采取了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如《团圆》采用水粉颜料进行呈现;《母鸡萝丝去散步》采用线条构图的形式;《丢了耳朵的兔子》采用剪纸风格的形式等,通过观看绘本和插图,小读者可以体验到不同的传统艺术风格的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和阅读能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将中国传统美术绘本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去,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纳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掌握传统美术文化中的人文知识,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美育核心素养,还能够推动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因此,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结合中华传统美术绘本教学,创新教学方式,通过传授中华美术绘本内容、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开展课内外美术文化活动,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美术绘本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青岛人民路第二小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