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或将成为中国第四大科技产业
- 来源:支点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人形机器人,科技,产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4-24 21:38
杨德龙(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当前,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甚至可以说是“跑马圈地”阶段。各大厂商都在积极上线产品并加大研发投入。上游从事机器人零部件及软件开发的公司也在积极投入,开发配套零部件。许多当前从事人形机器人零部件生产的公司原本是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其实,智能汽车和智能机器人在本质上并无太大区别,都是硬件与软件的结合,只是实现了不同的功能。因此,目前生产机器人的主力军反而是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人工智能+消费”最好的落地产品
人形机器人之所以成为机器人的主流发展方向,是因为我们所有的机器设备和配套设施都是为人设计的,人形机器人更适合操作这些机器和使用这些设备。将机器人设计成人形,其应用范围无疑是最广泛的。我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已占据领先优势。据统计,全球70%的工业机器人由中国生产和使用。以宇树科技为代表的人形机器人研制企业已占领大量市场份额,处于行业前列。
除了高盛外,摩根士丹利最近也发布了调研报告。尽管人们对人形机器人当前发展阶段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已处于领先地位。中国是世界制造大国,正迈向制造强国,在精细制造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目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遥遥领先,年销量超过1000万辆。可以说,“科技+消费”是我国的独特优势。尽管我们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可能落后于欧美国家,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较少,但在科技与消费结合的商业应用方面,我们的优势巨大。
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促进人工智能与消费的结合,而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消费”最好的落地产品。这轮股市“科技牛”背后,实际上是我国在第四次科技革命中的崛起,我们不能缺席这场革命,且必须保持领先地位,从而释放更大生产力,更好地提振经济增长。当然,许多人对机器人当前的工作效率仍表示担忧。有人测算,2—3台搬运机器人才能相当于一个工人的搬运能力。这就像火车刚发明时一样,速度甚至比不上马车,遭到人们的嘲笑。然而,两百年后,马车的速度仍无变化,而现代火车(高铁)已能达到每小时300多公里,磁悬浮列车甚至达到每小时400多公里。因此,当一个新生事物出现时,我们不应质疑、嘲笑或排斥,而应积极拥抱技术进步,相信它具有颠覆性潜力。目前,可能需要两三个搬运机器人才能相当于一个人工,但随着技术进步,未来1个机器人可能相当于10个人工。
然而,机器人的大量应用也引发了担忧,一方面可能导致部分体力劳动者甚至部分脑力劳动者失业。这让人联想到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发明后出现的“机器破坏运动”,工人因失业而砸毁机器。但这些并未阻止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因为在市场需求和利益驱动下,资本的力量非常强大,它不仅能推动技术进步,还能推动技术的普及。未来,社会保障方面需要出台相应措施,以应对因机器人大量使用导致的失业问题,解决生计问题。反过来,为了避免被机器人替代,我们需要提高认知,发挥人脑的优势,提高个人核心竞争力。人脑相对于电脑仍具有不可替代性,例如第六感、强大的推理能力以及对弦外之音的理解,这些是机器人难以企及的。
202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今年以来,市场表现最好的板块无疑是科技板块。从细分来看,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AI板块大幅上涨,港股方面以科技互联网巨头为主的恒生科技指数大涨,形成了一轮强势的科技股行情。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股的“科技七姐妹”今年以来出现了高位回落、大幅震荡的走势,美股的科技股已经上涨了十几年,很多已经产生了比较大的估值泡沫。
我国在历史上第一次科技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时缺席了,即当年的蒸汽机革命和电气革命,到第三次科技革命,也就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这一轮科技革命,虽然发源地不在我国,但我们因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世界上最多的网民,成就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巨头。“互联网+消费”产生了一批伟大的公司。现在,我们正处于第四次科技革命之中,也就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这次美国仍然是科技革命的领头羊,但是我们也不能落后。在OpenAI出来之后,美国不让我们参与测试使用,让很多投资者担心。而美国在高端芯片、AI等方面对我国的限制,可能会导致我们在第四次科技革命中被美国抛在后面。
春节之前,DeepSeek横空出世,让全球投资者看到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仍然有自己的优势,在不依赖于大量堆积芯片的情况之下,用较低的成本实现了赶上甚至超越OpenAI的功能。
春晚上,最吸引眼球的不是那些明星,而是登台表演的机器人,在全球投资者面前展示了我国在人形机器人等AI领域的领先优势。现在全球各大厂商纷纷宣布加大研发投入,尽快推动人形机器人商用化。202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量产的元年。马斯克旗下的特斯拉机器人无疑是领头羊之一。马斯克对人形机器人的量产计划非常乐观,他预测到2040年之后,人形机器人的产量可能会超过地球上人类的数量。现在地球有80亿人,马斯克预计人形机器人数量可能会达到100亿台。现在其他大厂,包括苹果、OpenAI以及国内的华为、比亚迪,还有一些造车新势力等,也纷纷表示将加快推出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只是时间问题。
这一轮科技股的行情实际上是对人形机器人产业长期发展趋势的提前反应,股市会提前反映产业的变化,并不需要等到人形机器人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板块才有投资机会,而是在这一切之前,很多先知先觉的聪明资金之间已经在提前布局。
事实上,根据现在市场的预期,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有一个5—10年的周期,现在还处于行业的先导期,相当于2014年电动汽车当时面临的情况。2014年,很多人不相信电动汽车能够逐步替代燃油汽车。续航里程短、电池撞击容易起火、充电桩不充足,当时大家质疑的很多问题目前来看都是成长的烦恼,在巨大的商业需求推动之下,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现在的机器人还不够智能,像很多人说“会蹦会跳不代表能干活”。最近我也和很多券商研究员进行了交流,我大致了解的情况是,在未来的两三年,人形机器人主要还是在工厂使用,在实验室进行训练。因为工厂的场景相对单一,比较容易训练出来,可能要三年以后才能够逐步地通过硬件和软件的进步,更加智能化,能够适应家庭这样复杂的环境。也就是说,人形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可能是三年以后的事,但是并不代表未来三年人形机器人不会量产,也不会等到人形机器人发展得非常完善的时候才会卖出量。春晚时宇树机器人上线了几万台,上线后秒光,哪怕大家是作为玩具来买,或者为了兴趣来买,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现在人形机器人发展的瓶颈之一是灵活手等硬件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在驱动感应等方面也要进一步地发展;在软件方面,则要更加智能化。这些技术进步的问题交给时间去解决,最终都不会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真正的问题。推动人形机器人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市场需求。可以说,人形机器人将是继家用电器、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我国的第四大科技产业。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将是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重要发展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