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人才供应链迎来“政策-产业-人才”三重共振
- 来源:支点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湖北,人才,供应链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4-24 21:40
黄春燕(全国工商联人力资源专委会委员、湖北锦绣人才科技集团董事长)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湖北科教人才优势突出、科技创新能力较强。2024年,湖北GDP迈上6万亿元台阶,增速居全国前列,数据的背后是人才的强大支撑作用。
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升支点的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战略人才力量建设是重中之重。今年3月,湖北发布《湖北省战略人才力量“十百千万”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用3-5年时间,培养引进10名战略科学家、100名科技领军人才、1000名卓越工程师、10000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这一目标直指产业链高端化与创新链自主化。
《行动方案》还提出“四大行动”——战略科学家引领、科技领军人才登峰、卓越工程师壮大、青年人才腾飞,全力打造各展其能的全球高端人才集聚地,充分发挥人才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的引领驱动作用,为支点建设厚植人才新优势。这些恰好与湖北人才供应链建设形成“政策-产业-人才”三重共振。
人才是加快创新发展的最大底气
当前,我国人才服务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东强西弱”特征,东部沿海地区凭借经济发达、产业密集等优势,在人才服务领域先行一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市场体系和众多具有影响力的企业。
中西部地区近年来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下,人才服务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以湖北为例,湖北以院士为代表的“塔尖”高层次人才总量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拥有“两院”院士82人,李德仁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国家人才计划入选者为代表的“塔身”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以青年科技人才、高水平工程师为代表的“塔基”人才不断壮大,在站博士后5000余人,在校大学生超过200万人,湖北省4人、2个团队获得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奖”,入选数量居全国第5。这些人才就是湖北加快创新发展的最大底气、最大优势。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湖北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5200家,营收超1亿元的有164家;全省已建成各类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27家,共入驻机构700余家,年营收突破400亿元。湖北省正发挥市场机制效能,打开人力资源流动新格局。
目前湖北已形成千亿级的人力资源产业规模,率先提出“构建高水平人才供应链”战略,旨在打破区域失衡,打造辐射中西部的人才枢纽。
同时,湖北的现代产业体系日益完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蓬勃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
构建人才生态联动机制
湖北省在推进人才供应链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与企业创新的协同效应,形成“政策搭台、企业唱戏、人才受益”的良性循环。这一协同机制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行政壁垒,整合多方资源,构建覆盖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的生态系统。
一是政策赋能与企业创新的双向驱动。政府通过顶层设计,为人才供应链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与资源倾斜。湖北省“十百千万”行动方案不仅是人才战略的纲领性文件,更通过细化支持措施,为企业精准对接高层次人才提供政策抓手。与此同时,湖北锦绣人才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绣集团)等市场化机构通过灵活的服务模式与技术创新,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二是资源整合与平台共建的生态构建。政企协同的另一个维度体现在资源共享与平台共建上。政府依托国家级产业园、大科学装置等基础设施,为企业提供物理空间与科研资源;企业则通过数字化平台、跨境合作网络,将分散的人才需求与供给高效链接。
以武汉重点产业为例,政府联合锦绣集团打造“光电子产业人才联盟”,汇聚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一体化人才输送通道。这种“政府搭桥、企业织网”的模式,不仅降低了企业的引才成本,更提升了区域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三是制度创新与容错机制的保障作用。为激发企业参与人才供应链建设的积极性,湖北省率先建立科技创新容错免责制度,鼓励企业在引才、用才过程中大胆探索。关于针对海外人才引进中的文化适应、知识产权风险等问题,政府可通过设立专项风险补偿基金,为企业分担试错成本。这种制度层面的突破,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安全网”,也为人才生态的长期繁荣奠定了制度基础。
人才服务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跃迁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湖北省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为核心,推动人才服务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跃迁,构建起智能、高效、透明的人才供应链体系。
一是智能化工具重构人才服务流程。数智化技术的应用贯穿人才供应链全流程。在人才招聘环节,虚拟面试系统通过自然语言处理与情感分析技术,精准评估候选人的专业能力与文化适配度;AI测评工具则基于海量岗位数据与历史绩效信息,构建人才能力画像,实现人岗匹配的精准度提升50%以上。这些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不仅将企业用工成本降低40%,更显著缩短了从人才引进到产出的周期。
二是数据驱动的区域人才战略决策。湖北省依托“数智人才研究院”,构建覆盖全省的人才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产业人才供需动态、流动趋势与技能结构。例如,通过分析光电子、汽车制造等支柱产业的人才缺口数据,政府可提前布局专项培养计划;企业则能根据区域人才流动热力图,调整招聘策略与薪酬体系。这种“用数据说话”的决策模式,使湖北在应对产业链升级、技术迭代等挑战时更具前瞻性与灵活性。
三是区块链技术构建人才信用体系。为解决人才评价中存在的信用缺失、信息孤岛等问题,湖北省探索建立基于区块链的人才信用平台。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人才市场的透明度,更为中部地区构建开放、互信的人才生态提供了技术底座。
在湖北省“十百千万”战略人才工程指引下,作为中部首家拥有6项发明专利、39项软著的高新技术人才服务集团,锦绣集团正以技术创新重塑区域人才生态。其打造的“人才有价”评估模型,通过金融工具量化人才资本价值,已衍生出人才股、人才贷等创新产品,激活50亿元人才资本流动性。
经过多年深耕,湖北省人才供应链建设已进入成果显现期,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出显著的杠杆效应。随着DeepSeek-R1智能算法的迭代升级,锦绣集团正将服务触角延伸至脑机接口、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计划在2028年前打造千亿级人才服务生态圈。
湖北人才供应链建设的实践,不仅破解了中西部“引才难、留才难”的困局,更探索出一条“以人才链激活产业链、以产业链反哺人才链”的内生增长路径。这一模式的核心价值在于,将人才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通过制度创新、技术赋能与开放合作,实现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的根本性转变。
未来,随着“十百千万”行动的深入推进,湖北有望成为中部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人才策源地,为新时代中部崛起书写“湖北人才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