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问题看似复杂,有些道理可以触类旁通。用简单的、通俗易懂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的现象,这样,好理解的多。
文/张雄 AMT咨询 咨询顾问
关键词:定制软件 定价 评审
最近见了这样一个企业客户:他们正准备上一套系统,也已经选好了一家软件公司,在与我们见面的时候,他们已经收到了软件系统的报价和标书,正对着软件需求说明书、技术标书等一大堆文件一筹莫展,见到我们,如见救星。对于他们来说,看这些东西无异于看天书。随后,我们针对标书写了一份评审报告,帮助他们从容解了困惑。
在标书的评审过程里,我们发现,我们提出的一些关于标书的意见,企业客户并不能充分的理解。有个客户这样说:“对于这个系统和这个供应商,我们老是没底,到底是贵了还是便宜了?你们怎么不能给估一个价呢?跟买苹果一样嘛。”于是,我就以“买苹果”为例来解释一下这个标书。
买苹果的第一步,是选一个水果摊。如果我们对小区边上的水果摊都光顾过的话,那么就会对所有的水果摊的信用、摆摊的历史以及摊主做一个综合评价。这个就是我们在选软件供应商的时候所做的企业资质、行业经验以及人员素质的评选。
第二步,称苹果。我们选了不同大小的苹果,然后给摊主,算一个总的重量。这个就是我们在定制软件服务时,软件提供商使用功能点后会最终折算出的一个功能点的总数。他们将功能根据难易程度,分成几个层次,每个层次有不同的功能点系数。那么,最后我们得到的就是整个苹果的重量,也就是折合成功能点后的数量。在这个阶段,主要关注的是功能点的计算合不合理,也就是摊主有没有短斤少两。
第三步,根据单价算出总额。在这次的案例里,供应商算出的功能点和报价对应以后,发现每个模块的功能点报价都不一致,有的低了900元,有的高了1250元。同样的苹果,为什么会单价不一样呢?这是这个阶段比较重要的一点--价格计算方法要合理,有逻辑。
最后就是付款了。苹果和软件不一样,软件是可以一边吃一边付钱的。吃到烂的,就不付钱,如果不换好的,后面的也可以不吃。
这当中,当然还有个选苹果种类的过程。回到软件价格评估这个案例,企业客户想知道这个价格是否合理。由于需求部分是已经经过该企业客户确认过的,也就是开始决定买苹果的个数已经确定,唯一不确定的地方就是称苹果的方法(算功能点)以及苹果单价(功能点单价)。然而,由于他们的系统并不是常规的人力资源或者财务系统,能够有能力给他们开发这样的系统的,全国也就4~5家,所以我们很难评估这个功能点单价以及软件总价是否合理。因为青蛇果和红富士的价格肯定是不一样的,而根据现有的资料我们很难判断这个摊主卖的是青蛇果还是红富士。
理论上来说,软件和苹果一样,都是有客户的预算(心理价位)的。比如,3个青蛇果10块钱就在我的预算范围内,15块的话我就认为超出预算了可能会选择不买。软件也是一样的,不同的供应商,其人员组织结构、管理能力都不一样,给出的功能点单价自然也不一样,客户应该是有个心理价位:要什么样质量的软件,给出多少钱的单价应该是合理的。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引导企业客户来制定一个标准对软件功能点单价进行评估。可以从软件供应商的资质等方面、软件本身的功能方面及软件交付的过程等方面进行考虑,制定一个自己认为合理的单价即可。
软件后期的实施交付能力以及售后服务能力的评估,在“买苹果”的例子里,其实加在了最初的“摊位综合评价”,也是软件供应商的资质评选里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