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自制剧:走向“百分百”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江苏卫视,自制剧,张彦,定位
  • 发布时间:2011-05-10 13:19
  人的平均语速大约是每分钟150-300字,但张彦的语速远超此平均数。张彦,江苏卫视节目采购部主任。张做事风格和其语速一样——“花较少的钱办更多的事”。

  约见张彦是想了解一下从“ 情感定位” 升级为“ 幸福定位”一周年后的江苏卫视,在自制剧领域有哪些即时体会,下一步规划如何,更重要的是自制剧为江苏卫视带来了哪些变化。经过4年多资源上的储备和积累,2011年江苏卫视斥资8亿元,打出了“晚间黄金档全独播”概念。在这个概念下,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自制剧对江苏卫视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我们希望,每年能够推出一到两部享有百分百版权的自制剧。”

  见到张彦的时候,他刚结束与“哥儿们”柳云龙的饭局到酒店。也许是酒逢知己,虽然忙了一上午《断刺》的后期,却是一脸踌躇满志,神采奕奕。和张彦的谈话就是从这部《断刺》开始。

  百分百 Made In江苏卫视

  “我们的自制剧首先一定要‘烙印’着江苏卫视的L o go,同时一定要为精品、大剧。在合理投入、有效控制成本的前提下,与最好的导演、演员、制作人合作,做中国最好的电视剧。”《断刺》是江苏卫视着力打造的“史诗三部曲”最后一部,也是实施全独播概念一年来的江苏卫视黄金档下半年的重头戏。前两部“史诗”作品——倡导人间大爱的《养父》和歌颂信仰的《中国远征军》已分别于今年1月和2月在江苏卫视黄金档独播,“这两部戏分列江苏卫视黄金档收视率的第一和第二名。” CSM媒介研究36城市监测数据显示,《养父》开播19天连续位居省级卫视电视剧收视榜首,单日收视率最高达1.67%。

  尽管前两部戏成就斐然,但对江苏卫视,尤其是对张彦所在的节目采购部来说,《断刺》的锋芒和意义更显非凡。首先,对于江苏卫视节目采购部来说,《断刺》是由其主导的第一部完全自制的电视剧,拥有百分百的版权。而《养父》属于委托定制剧,《中国远征军》则是合作拍摄。

  在《断刺》之前,江苏卫视平台拥有百分百版权的是“生死之恋三部曲”(《新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新永不瞑目》《新玉观音》),由江苏卫视另一部门“自制剧工作室”主导。“新海岩三部曲”已于4月初以百集连播的方式在江苏卫视与观众见面。

  另外,从2010年开始,节目采购部不仅要做好江苏卫视的节目采购工作,还被赋予了参与电视剧制作的职能。“运作《断刺》这个项目,让我们采购部真正从办公室走到了电视剧制作的一线。这种历练对个人而言是幸运的,对部门业务而言是提升的,对频道发展而言是需要的。”

  近年来,大量资金、人才涌入影视文化产业,“国字号”“民营”制作公司纷纷入市,加之电视台、新媒体等播出平台竞争的需要,电视剧市场蓬勃发展。“可以讲,目前国产电视剧的制作质量在整个华语圈是顶级的。”另一方面,近5年来,相对于地面频道和城市台的平稳发展,省级卫视在市场化竞争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悉,今年江苏卫视的广告创收预计30亿元。 “我们在电视剧市场的发展和卫视平台发展的交合点上,在省级卫视平台上运营电视剧的过程中,寻求行业发展和平台发展的契合点。”

  “对于一线卫视,走向自制剧、定制剧是必须的。”张彦认为,热衷自制或定制剧,完全或部分掌握版权是卫视发展的需要。首先,掌握了版权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一般播放权只有两到三年,但拥有版权不仅播出不会受限,还能经过二轮或地面的销售获得可观的经济回报。其次,能够节省卫视平台的采购成本,把控剧集品质。如今影视剧的市价水涨船高,如果全从市场上购买,卫视负担可想而知。

  张彦就《断刺》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一流的演员阵容;导演是“战争美学教父”赵浚凯,剧本由著名编剧孟洪峰打造,音乐由“捞仔”吴立群制作;30集的剧本,拍摄周期将近百日……这样的阵容和投入下,张彦把单集成本控制到大概70万元。“如果到市场上购买或销售,可能要200多万到250万元一集。”实现这样的成本控制并不容易,其实张彦讨了一个巧,因为有多年的朋友情义,很多人给出了友情价。“一般演员成本占总投入的50%-60%,但我们这个项目控制在40%,为的就是不压缩制作费。”

  此外,参与自制或定制剧,将更符合卫视的定位和需求,利于节目的编播。

  上星,二轮如何运作要看频道的规划。《中国远征军》将于5月1日二轮上星播出,《养父》10月份二轮上星播出。《断刺》虽然尚未启动宣传,但业内反响非常不错。“C C T V-1有意与我们合作播出,另外,已有10多家卫视兄弟台表示了与我们拼二轮的意愿。”

  据张彦介绍,江苏卫视黄金档全年需要600集独播资源,其中有独立版权或联合版权的自制剧要达到200集,即占全年黄金档独播量的1/3。而这200集中有30-60集是江苏卫视享有100%版权、完完全全Made In江苏卫视的。

  “接下来,我们陆续会有一些自制、委托定制和合作拍摄项目。比如将与孔笙导演合作《逃离无名岛》;与柳云龙合作《风枕》《监控》;有望与郭靖宇合作一部超越《铁梨花》的力作。此外,与著名制作人于正、简远信,导演沈怡、林添一等,也会以各种方式展开合作,尝试不同题材和类型。”

  江苏卫视的自制剧不会只有一种类型——不单是为了拼收视和拼口碑,更最重要的是要丰富产品线。“江苏卫视的幸福剧场是很广谱的剧场,很多题材类型都适合,只要是精品。”

  张彦毫不讳言江苏卫视的野心,“今年下半年幸福剧场非常值得期待,我们有信心成为全国黄金档的翘楚。”他希望能够不断推出新题材、新类型、新故事,引领潮流。“应该去尝试突破新题材新类型,虽然尝试会有风险,可能会成为先烈,但也有可能成为先驱。”

  采购团队下一线

  “ 江苏卫视今年含采购、制作的运营投入为8亿元,而在制作方面就有2个亿。”张彦对记者介绍说,目前很多自制剧、定制剧的运作方式以合作居多,实际上属于采购的延伸。而像江苏卫视这样将采购部门推向一线,完全由采购部门去运作一个全自制的项目, 在全国省级台中并不多见。

  “我们希望在全国卫视的采购工作上能够走在前面。”张彦的节目采购部大概有十余人,以年轻人为主,他们的“本职工作”原是负责电视剧、电影、外购栏目的采购、评估和后续的服务工作。

  “每天上午,整个部门都在审片,最终给出审片结果或剧本评估结果。剧本一般要经过三审才能定案。我们还有观众审片环节,为的是拿到男女老少各阶层收视习惯的参照,不能离观众太远。”这样做是为了修正采购工作的主观判断与收视表现之间的差距,江苏卫视的电视剧场观众男女比例几乎为1:1。35岁以上的中高知识阶层的男性观众,比例很高。“我希望江苏卫视剧集能够更贴合平台,更大气,有更高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这是我们的诉求目标。”

  张彦和他的团队追求的目标是力求全国省级卫视黄金档第一,“我们已经连续四年黄金档收视第一。”

  《断刺》作为采购部第一部自制大剧,从频道总监景志刚到张彦,再到采购部每个人,都花了不少心血。“《断刺》是去年7月中旬在内蒙古草原开机,到上海、北京拍摄,前后大概90多天,而我在剧组就待了81天。”《断刺》从剧本打磨、建组、拍摄、后期,乃至送审,整个投资和运作流程都是由采购部完成。

  “我们是去年2月拿到孟洪峰的剧本,修改了5次,改了5个月。主创阵容是我们定的;拍摄阶段,我们还委派会计和管理人员进到剧组,负责整个剧组的管理。其他部门的同事也投入了很大精力。在上海和北京拍摄期间,我们评估和采购的同事都定期到剧组轮训,分别承担了宣传工作、制片管理工作,包括厂期的工作等。”

  目前,《断刺》的粗剪已经完成,30分钟的粗剪片花也已制作完毕,预计9月份在江苏卫视黄金档上线。“11月是我们的广告年会,9、10月份的收视成绩对广告年会推介非常重要。”

  “投资每一部剧都是一次风险投资,成功模式不容易移植。付出百分百的努力,不一定有好的结果,但不付出百分百努力,一定没有好的结果。形而上的东西没有用,只有到一线去修炼你的理论。”

  张彦坦言,这一年半来的制作经历,让他和团队受益匪浅。和编剧研讨剧本不再是浮光掠影,可以深入剧情、人物性格走向、结构和节奏。还了解到组建一个剧组,需要什么样的摄像机,需要分几个摄制组,需要什么样的灯光、美术、道具、场记、服装、化妆,后期需要什么设备,如何剪辑合成等整个复杂而细微的流程更需要实际体验。

  做全国卫视台中最专业的团队,修炼掌控剧本的能力、拍摄能力、后期制作能力,这是张彦对自己和团队的要求。“我个人比较重视细节,一方面是成本控制的需要,同时,细节对片子最终的质量和内涵也至关重要。”这次《断刺》项目让他接触到不少于6种后期制作的软件,有苹果的colour,最高级的达芬奇,Autodesk的flame、smoke等。此外,他还参与了调光调色、A B机制作、词曲创作、音画配合等合成工作。“一般采购是不会关注这些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很大锻炼,直接提升了业务能力。反过来,这种实践经验将很好地指导我们接下来的采购工作,这是很重要的。”

  在张彦看来,现在电视台的竞争是系统与系统的竞争,链条与链条的竞争。他希望江苏卫视的节目采购部能够从同行中脱颖而出,做到“判断精准、决策快速、业务水准较高,能花较少钱办更多事,能开创性地做一些事情。”

  文/张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