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海派清口崛起的秘密
- 来源:凤凰生活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09-08-07 15:51
小沈阳借春晚名声鹊起,一时间红遍大江南北,也成为了中国娱乐界风头浪尖的人物。东北二人转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终于继相声之后第二个“修得正果”,登上了“艺术”的殿堂。但同时,另一个幽默搞笑却又十分含蓄的表演形式在上海迅速的兴起,这就是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在上海滑稽剧界,周立波可是年少成名、无人不知的一名出色的演员。但周立波是个怎么样的男人?他表演的海派清口有什么魅力,为什么他在离开舞台,离开大家视线那么久之后,却依然能火遍中国?
浪子回头 再回舞台
2006年,对于周立波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开始重新回到上海舞台,尝试着使用类似广东“栋笃笑”的形式向观众调侃世相百态。出乎意料的,受到了上海市民的热捧。其在上海的爆红,跟郭德纲的爆红如出一辙,而且大有后来居上之势。2008年底,周立波特别推出了《笑侃三十年》主题演出,30场的票房收入突破了600万,创下了近几年来上海曲艺类剧场演出的票房奇迹。而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其演出的装备却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人、一个乐谱夹子、两把椅子、一杯水。单从成本与收益的比例上来看,张艺谋与冯小刚那肯定只能望尘莫及。
有人说周立波不同于郭德纲苦熬十年出头,创下票房奇迹的同时,距离他重返舞台仅有短短26个月。其实此言差矣,谁也不能否定周立波如今的火爆程度。但周立波的成功,绝对不能只从26个月之前算起。1981年,14岁的周立波考入上海滑稽剧团,19岁时,他就已经成为红遍上海滩的“小滑稽”。然而就在1990年,年仅23岁的他,却因为误伤了当时极力反对他恋爱的女友的父亲而被判刑。在被关押了205天后,周立波被提前释放,上海滑稽剧团敞开大门欢迎他回家,但刚刚经历人生重创的周立波却没有踏进,他希望换一个舞台展现自己,于是义无反顾地跳入商海。
许戈辉:好像在舞台上演得好了以后去做生意的有,但是做完生意又回到舞台上的很少。
周立波:很少,很少。
许戈辉:不是说你的生意做得挺火的,最多的时候真的是腰缠万贯?
周立波:我的生意有三起三落。1992年、1993年,我运作的资金已经达六、七个亿了。做投行嘛,帮人拉存款,存贷。后来又做过房地产策划,做过家庭装潢、居室装潢,1996年我是上海排名第三的装潢公司老板。我是一个经商方面的天才,但是我是个守财方面的蠢材。我这人易于开拓,不易于守江山,所以每一次都是,哗……起来,嘭……下来,我无数次地绝地大反击,是因为我的智慧,但是我无数次地反击以后,又开始下去,是因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性格。所以其实回到舞台上是正确的。
许戈辉:我发现你是一个心很野的人,那到底是什么把你又重新从那个商海中,揪回到舞台上来了?
周立波:关键是我大哥叫我一定要回来,他说你现在是演员最好的时间,你必须回来,你属于舞台,生意场上不少你一个周立波。
许戈辉:你都离开那么多年了,还有这个市场?
周立波:人走了,味儿还在。因为我一直是属于蛮风口浪尖上的人。第一场演出非常感人,我看到了两台推车都进来了,推着轮椅进来看我。半场的时候我就失态了嘛,整个人,就是讲不下去了,鼻子一酸就哭了。一看下去,人家是满城尽带黄金甲,我满场净是白头发,全部是45岁以上的人,很多六七十岁的都过来看。第一,没忘记我,我觉得非常开心,第二就觉得,哎呀,这么长时间还记得我。然后每一场年龄,一场场下来,现在年龄已经全覆盖了,连小学生都吵着要过来看。
周立波公开成功秘笈
2009年5月20日晚,能够容纳1300多人的美琪大戏院座无虚席。台上表演的人叫周立波,他表演的,正是如今火爆上海滩、一票难求的“海派清口”。只靠一张嘴,几页稿纸,每晚滔滔不绝讲120分钟;不赠票、不包场,却场场爆满。如今,周立波经典语录已成为很多上海人的个性标签,而通过网络和碟片,周立波独创的用上海方言,“雅侃时事”的海派清口,也渐渐为全国人所熟知。
许戈辉:你能先用你自己的语言给我们解释一下“海派清口”是什么吗?
周立波:“海派”代表上海,毋庸置疑,“清口”是针对荤口,浑口,粗口。就是我的清口,清澈简单,然后我没有太多的辅助的东西,就是一个人、一张嘴,一台戏、120分钟。
许戈辉:这个体力哪儿来的?菲尔普斯曾经被问到他的食谱是什么,好像就包括什么一顿饭六个鸡蛋。你呢?你的什么样?
周立波:好,那么我就公开我的食谱吧。我早晨一般8点半起来,我会吃三根虫草,虫草吃完以后,那我也不吃早饭,我开始上网,看书。然后差不多9点半到10点钟,我要睡了。睡一个小时,还魂觉,或者叫回笼觉。起来以后要吃一根海参,很难吃的。然后反正我太太就说,一直帮我变化高汤的样子,然后她就像饲养员一样的。我就吞下去。
许戈辉:你这么率性的人,怎么能够干自己不愿意的。
周立波:我为观众,为我的体力,健康是吃出来的。吃完中饭以后,聊聊天,看看书,然后去游泳。游一个小时,回来以后睡一到一个半小时,起来之后就去剧场。然后晚上会很兴奋嘛,直到一点半睡觉,睡觉之前再吃一盅燕窝,就这样。我演出的时候,是很有文彩的。
成功来自细节与勤奋
2006年,周立波开始尝试以“海派清口”的形式,向观众调侃世相百态。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演出,周立波一个人,一张嘴,就能撑起一台戏。在他嘴皮子的翻滚中,哪怕是改革开放30年、上海开埠160年这样宏大的命题,都能换来上海人郁积已久的笑声。周立波自认是一个极具时事情怀的演员,他虽然一个人,一台戏,但从来不会出状况。他说,他天天都在天马行空,有时候这个故事这样说,有时候换一个说法,也有可能想起一个故事,然后又问,哎,那个事是怎么回事?不断的努力积累,让他台上永远保持着一份潇洒从容。
许戈辉:就对你来说不存在比如忘词这件事?
周立波:没有,因为根本就没有词,无底本,是一人之夜,而且我也没有彩排。没有彩排,就是我所有的东西都是信手拈来的,因为我有非常庞大的阅读量,我每天阅读时间少说也得有4小时。我家里每个月卖旧报纸的钱是18块左右,两百公斤的样子,方方正正这么一坨,我订了14份报纸,主流媒体应该全面覆盖的。然后我是一边看报,一边上网,我上网的习惯跟别人不一样,我是两台电脑。
许戈辉:为什么?
周立波:我有一台大电脑,一台小电脑,它们都是通连的,大电脑用来浏览,小电脑用来搜集。而且我身边永远有记事本,灵光一闪,我马上就写下来。我关注所有的时事焦点,我家的电视一年四季停留在凤凰卫视。这不是因为你采访,我才这样说。因为我比较喜欢这个媒体,所以凤凰资讯节目,我是天天看。如果看国内电视的话,我会看纪实、财经,虽然我做娱乐,但娱乐我几乎不看。我不看娱乐台,有自己节目我也很少看。
……
浪子回头 再回舞台
2006年,对于周立波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开始重新回到上海舞台,尝试着使用类似广东“栋笃笑”的形式向观众调侃世相百态。出乎意料的,受到了上海市民的热捧。其在上海的爆红,跟郭德纲的爆红如出一辙,而且大有后来居上之势。2008年底,周立波特别推出了《笑侃三十年》主题演出,30场的票房收入突破了600万,创下了近几年来上海曲艺类剧场演出的票房奇迹。而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其演出的装备却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人、一个乐谱夹子、两把椅子、一杯水。单从成本与收益的比例上来看,张艺谋与冯小刚那肯定只能望尘莫及。
有人说周立波不同于郭德纲苦熬十年出头,创下票房奇迹的同时,距离他重返舞台仅有短短26个月。其实此言差矣,谁也不能否定周立波如今的火爆程度。但周立波的成功,绝对不能只从26个月之前算起。1981年,14岁的周立波考入上海滑稽剧团,19岁时,他就已经成为红遍上海滩的“小滑稽”。然而就在1990年,年仅23岁的他,却因为误伤了当时极力反对他恋爱的女友的父亲而被判刑。在被关押了205天后,周立波被提前释放,上海滑稽剧团敞开大门欢迎他回家,但刚刚经历人生重创的周立波却没有踏进,他希望换一个舞台展现自己,于是义无反顾地跳入商海。
许戈辉:好像在舞台上演得好了以后去做生意的有,但是做完生意又回到舞台上的很少。
周立波:很少,很少。
许戈辉:不是说你的生意做得挺火的,最多的时候真的是腰缠万贯?
周立波:我的生意有三起三落。1992年、1993年,我运作的资金已经达六、七个亿了。做投行嘛,帮人拉存款,存贷。后来又做过房地产策划,做过家庭装潢、居室装潢,1996年我是上海排名第三的装潢公司老板。我是一个经商方面的天才,但是我是个守财方面的蠢材。我这人易于开拓,不易于守江山,所以每一次都是,哗……起来,嘭……下来,我无数次地绝地大反击,是因为我的智慧,但是我无数次地反击以后,又开始下去,是因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性格。所以其实回到舞台上是正确的。
许戈辉:我发现你是一个心很野的人,那到底是什么把你又重新从那个商海中,揪回到舞台上来了?
周立波:关键是我大哥叫我一定要回来,他说你现在是演员最好的时间,你必须回来,你属于舞台,生意场上不少你一个周立波。
许戈辉:你都离开那么多年了,还有这个市场?
周立波:人走了,味儿还在。因为我一直是属于蛮风口浪尖上的人。第一场演出非常感人,我看到了两台推车都进来了,推着轮椅进来看我。半场的时候我就失态了嘛,整个人,就是讲不下去了,鼻子一酸就哭了。一看下去,人家是满城尽带黄金甲,我满场净是白头发,全部是45岁以上的人,很多六七十岁的都过来看。第一,没忘记我,我觉得非常开心,第二就觉得,哎呀,这么长时间还记得我。然后每一场年龄,一场场下来,现在年龄已经全覆盖了,连小学生都吵着要过来看。
周立波公开成功秘笈
2009年5月20日晚,能够容纳1300多人的美琪大戏院座无虚席。台上表演的人叫周立波,他表演的,正是如今火爆上海滩、一票难求的“海派清口”。只靠一张嘴,几页稿纸,每晚滔滔不绝讲120分钟;不赠票、不包场,却场场爆满。如今,周立波经典语录已成为很多上海人的个性标签,而通过网络和碟片,周立波独创的用上海方言,“雅侃时事”的海派清口,也渐渐为全国人所熟知。
许戈辉:你能先用你自己的语言给我们解释一下“海派清口”是什么吗?
周立波:“海派”代表上海,毋庸置疑,“清口”是针对荤口,浑口,粗口。就是我的清口,清澈简单,然后我没有太多的辅助的东西,就是一个人、一张嘴,一台戏、120分钟。
许戈辉:这个体力哪儿来的?菲尔普斯曾经被问到他的食谱是什么,好像就包括什么一顿饭六个鸡蛋。你呢?你的什么样?
周立波:好,那么我就公开我的食谱吧。我早晨一般8点半起来,我会吃三根虫草,虫草吃完以后,那我也不吃早饭,我开始上网,看书。然后差不多9点半到10点钟,我要睡了。睡一个小时,还魂觉,或者叫回笼觉。起来以后要吃一根海参,很难吃的。然后反正我太太就说,一直帮我变化高汤的样子,然后她就像饲养员一样的。我就吞下去。
许戈辉:你这么率性的人,怎么能够干自己不愿意的。
周立波:我为观众,为我的体力,健康是吃出来的。吃完中饭以后,聊聊天,看看书,然后去游泳。游一个小时,回来以后睡一到一个半小时,起来之后就去剧场。然后晚上会很兴奋嘛,直到一点半睡觉,睡觉之前再吃一盅燕窝,就这样。我演出的时候,是很有文彩的。
成功来自细节与勤奋
2006年,周立波开始尝试以“海派清口”的形式,向观众调侃世相百态。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演出,周立波一个人,一张嘴,就能撑起一台戏。在他嘴皮子的翻滚中,哪怕是改革开放30年、上海开埠160年这样宏大的命题,都能换来上海人郁积已久的笑声。周立波自认是一个极具时事情怀的演员,他虽然一个人,一台戏,但从来不会出状况。他说,他天天都在天马行空,有时候这个故事这样说,有时候换一个说法,也有可能想起一个故事,然后又问,哎,那个事是怎么回事?不断的努力积累,让他台上永远保持着一份潇洒从容。
许戈辉:就对你来说不存在比如忘词这件事?
周立波:没有,因为根本就没有词,无底本,是一人之夜,而且我也没有彩排。没有彩排,就是我所有的东西都是信手拈来的,因为我有非常庞大的阅读量,我每天阅读时间少说也得有4小时。我家里每个月卖旧报纸的钱是18块左右,两百公斤的样子,方方正正这么一坨,我订了14份报纸,主流媒体应该全面覆盖的。然后我是一边看报,一边上网,我上网的习惯跟别人不一样,我是两台电脑。
许戈辉:为什么?
周立波:我有一台大电脑,一台小电脑,它们都是通连的,大电脑用来浏览,小电脑用来搜集。而且我身边永远有记事本,灵光一闪,我马上就写下来。我关注所有的时事焦点,我家的电视一年四季停留在凤凰卫视。这不是因为你采访,我才这样说。因为我比较喜欢这个媒体,所以凤凰资讯节目,我是天天看。如果看国内电视的话,我会看纪实、财经,虽然我做娱乐,但娱乐我几乎不看。我不看娱乐台,有自己节目我也很少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