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雅达:浙商精神渗IT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信雅达,浙商,IT,金融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6-01 16:27
成立日期:1996年
公司定位:金融IT
营业收入:6.34亿元
员工人数:300人
优势领域:流程银行
金融BPO
电子银行
安全银行
智能金融终端
5月23日,信雅达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给杭州银行流程银行咨询项目圆满结束。在庆功宴之后,董事长郭华强、副董事长耿俊岭很兴奋,两人在西湖边找了个茶馆,聊了一宿。
“这意味着信雅达在流程银行上又树了一个典型的应用案例。”当记者再次提及此事时,郭华强和耿俊岭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做透主业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围绕金融IT的业务,信雅达不遗余力地扩张细分业务,意在做透主业。
“信雅达在银行电子文档影像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达43.6%;在银行Call Center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达30%;在银行风险预警系统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达 34.7%。”在国内某知名IT调研机构的报告中,信雅达在多个细分领域备受推崇。
“这是我们多年来,认真做好金融IT业务取得的成绩。”在接受《计算机世界》报记者采访时,郭华强对于外界的褒奖表现得极为淡定。
据记者了解,目前,信雅达围绕金融IT主业形成了四驾马车——金融软件、金融设备、金融BPO(业务流程外包)、金融咨询,在这四个细分领域,信雅达又通过一系列细分产品,来夯实各个业务层面的实力。
“未来5?10年,趋势都是金融的自助化与自动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非常重要,这意味着金融IT都有很多机会。”耿俊岭说。
在金融软件领域,信雅达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金融作业平台解决方案,包括电子影像、工作流、规则引擎、展现、交易等平台。在金融设备领域,信雅达拥有立式、柜式、大堂式的柜面终端,具备高安全、高性能等特点。在金融咨询领域,信雅达将从国有、商业等银行服务的经验中提炼出来,形成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给中小银行提供咨询服务。在金融服务领域,信雅达面向国内银行、证券、保险等数十个全国行业用户提供业务流程外包服务。
而在这四个业务中,最值得一提的还是BPO。目前,信雅达在国内金融BPO中独领风骚。目前,已经打下了工商、招商、中信、浦发、兴业、广发等诸多银行的BPO项目。在保险业也取得了突破,获得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泰康人寿等保险公司的BPO项目。
这一切都得益于郭华强的深谋远虑。早在2006年,信雅达就开始布局BPO,开始建立位于杭州、合肥、苏州、大连的四大BPO中心,这为信雅达这两年频频拿下金融BPO大单奠定了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下,国内商业银行正在探索由部门功能性银行向流程化银行过渡。”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郭华强频频表示,流程银行是银行IT的大势所趋,做好了这块业务,未来几年都有“饭”吃。
根据IDC提供的报告,全球BPO以每年超过15%的速度高速增长。2010年,市场规模达到7000亿美元。未来几年,中国的BPO增长速度高于全球。“这意味着信雅达有很多机会,我们希望形成金融软件、硬件、服务、咨询为一体的业务与服务。”面对大好形势,耿俊岭对信雅达的业务版图有了更长远的思考。
心态决定长度
“且长凌天翮,乘春自有期。”——信雅达在15年的发展中,有过蓬勃、有过亏损,但一直保持着浙商从头再来的心态,一次次度过难关,赢得生机。
打开信雅达公司的官方主页,一幅航海舵手的动画映入眼帘。正如动画表述的一样,信雅达一直是行业的先行者。这缘于郭华强在金融IT界的响当当的地位。
1991年,在热浪滚滚的下海潮下,看到金融IT商机的郭华强毅然从工商银行科技岗位辞职,创办了电脑公司。1993年,郭华强等人又创立了杭州新利电子有限公司,并担任总裁。后来,新利公司的8名部门经理集体出走,创立了如今在证券IT行业叱咤风云的恒生电子。并且,郭华强带出来的下属也在银江股份、新中大等IT公司担任要职。在杭州金融IT圈,郭华强被称做金融IT界的“黄埔军校校长”。
“郭华强能够依次创办南天、新利、信雅达这三家公司,并且都取得成功,很难得。这与郭总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分不开。”提起郭华强,某同居杭州的金融IT界人士称赞有加。而当本报记者提及“金融IT教父”的称号时,生性低调的郭华强连连摆手,表示愧不敢当。
1996年郭华强正式从如日中天的新利出走,开始将精力投入到信雅达上。从1996年到2001年,在信雅达起步的5年里,郭华强潜心打造了银行票据缩微影像系统、客户服务中心系统、支付密码器系统这三大拳头产品,使信雅达的业绩呈现几何级数增长。
郭华强的务实让信雅达很快实现了持续盈利,2000年实现净利润1930万元,2001年净利润为2806万元,2002年净利润为3201万元。2002年,带着这样的飘红业绩,信雅达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在信雅达完成了以四位一体的主业布局之后,郭华强开始寻找新的业务突破点,“那个时候,我到处找机会,每天见不同的人,和他们聊天。”
信雅达的多元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2002年上市之后,信雅达曾先后进行了一些跨行业领域的探索,寻求多元化发展,它办过电厂,甚至运营过煤矿。但是很快,郭华强就发现,这实在并不是公司的强项。“2008年,公司亏损,我们痛下决心,将这些资产进行剥离,专注于金融。”回忆起这些,郭华强告诉记者,这源自浙商的精神:不怕失败,大不了从头开始。
环保、IT双管齐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环保科技领域,信雅达从头开始。
虽然收缩业务,退回了主业,信雅达的多元化也并非一无所获。最新的财报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信雅达营收1.25亿元,比去年同期的8007万元,增长了56%。“今年第一季度营收的大幅增加得益于环保业务销售收入的提高。”提到这一点,郭华强很高兴,自己苦心经营几年的战略业务终于有了丰收。
据了解,2006年,信雅达成立杭州天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意在开拓新业务。经过几年发展,天明环保与菲达集团、福建龙净成为环保领域的三只领头羊。在细分的电除尘器领域,信雅达更是一马当先,先后承接了国内外多个项目。
“我们有两个愿景,一是为金融行业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二是为中国的明天做好节能减排,让中国的天空更明亮。”在采访中,郭华强表示,未来,除了继续投入环保科技,信雅达更重视主营业务的开拓,正朝着金融IT的产业链上端延伸。
今年4月底,恒生电子、信雅达、新中大、杭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公司和浙江大学共同发布了金融中间件软件平台。据了解,这个金融中间件软件平台主要面向银行、保险、证券、基金、财政等5大金融行业。中国软件网总编辑、知名软件行业分析师曹开彬认为,现在,中间件呈现出平台化、领域化的新趋势。很多企业都在建包含诸如ERP、CRM、商业智能报表等商业组件的信息化平台,很需要这种针对行业的基础软件平台,而这也是提升本土软件自身价值的好机会。
面对环保与IT这样两个好市场,虽然此前没有过并购经验,信雅达也准备放手一搏。“今后,我们也会借助资本的力量,通过并购迅速长大。”耿俊岭表示,自己将是“50%的精力放在主营业务的并购,50%的精力用于公司决策、集团的运作与协调”。信雅达的并购将围绕以下3点来进行:侧重战略并购;符合公司战略、市场空间比较大;并购对象一定要有产品、技术、市场等自己的价值。
冠军观点
干事业的三个境界
王国维认为读书有三个境界,我认为干事业也有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说我们要站得高,看得远。
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就是说,我们要竭尽全力为事业奋斗。历经了这两个境界,才能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第三个境界。
——郭华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