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财政靠IT精细“理财”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河北,财政,IT,理财
  • 发布时间:2011-06-01 16:53
  经过多年信息系统建设,河北财政业务系统覆盖预算编审、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和非税收入等财政管理全过程。

  河北财政厅信息中心网络科副科长郭文东向《计算机世界》报记者表示:“随着财政管理与改革的不断推进,财政工作迫切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为此,河北财政搭建了覆盖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收入各环节的一体化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使信息技术融入财政管理全过程。”

  管理从IT运维入手

  据了解,支撑河北财政业务运行的IT基础设施异常复杂。以网络系统为例,纵向覆盖全省11个市、198个县区、2072个乡镇财政局(所),横行覆盖省直125个预算部门、400多个二级和三级单位,同时非税网络目前已经覆盖全省2000多家非税执收单位,涉及联通、广电、电信等运营商网络和包括中、农、工、建在内的所有银行及各市商业银行网络。全省各类服务器和数据库系统有500多套,支持了预算编审、项目库、预算指标、总会计、非税收入、国库支付、工资发放、政府采购、财会平台、专项资金监控等20多套财政业务系统。

  面对如此大规模且复杂的网络和应用系统,河北财政由于缺少综合IT运维管理平台,对机房、网络、服务器、系统、数据库、安全设备、业务系统等的管理和服务是由不同部门分散管理的,而各部门没有实现数据、信息和知识库的共享,无法实现规范化的流程和完善的制度体系,管理和服务不但粗放而且效率低下。

  “依靠传统的人工方式进行运维管理,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财政改革与发展对业务系统应用效率不断提高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梳理运维管理需求、规范运维管理流程,部署一套科学有效的融合组织、制度、流程、技术的运维管理平台,从手工、粗放和分散式管理逐步过渡到智能自动、科学规范、制度和专业化管理,构建完善的运维管理体系,为财政改革与发展创新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郭文东说,河北财政通过实施IT运维监控,改变了过去救火式、被动的服务方式,使全省IT系统运行变得“透明和可控”。

  目前,通过部署相关管理监控系统,河北财政已经能够实现对所有IT基础设施的集中、统一监控。监控内容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是否漏水等机房设施基础数据,以及网络设备、服务器、网络存储、中间件、数据库等软硬件产品的运行情况数据。

  “监控并不只是为了得到相关的数据,监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财政业务系统高可用性,经过整理分析,我们把财政预算执行系统、非税系统、政府采购系统、专项资金监控系统、CA身份认证系统等财政核心业务和服务,制作了监控视图,视图全面反映每项业务运行的全过程,从用户终端、中间件处理、数据库处理到数据存储,实时监控业务系统处理状况,通过分析、调整和优化资源,提高业务系统运行效率。”郭文东说,通过制作三维立体视图,全面反映省级数据中心机房电力、空调、服务器机柜、网络机柜和各设备物理安装部署,并和监控系统进行数据链接,IT监控系统告警、事件信息,进行三维立体呈现,使IT运维管理人员及时定位故障设备,有力提高了故障响应时间和运维服务效率。

  虚拟化服务

  专项资金监管

  一笔财政专款,从中央财政下拨至省财政、市财政、县财政,最终再下拨至具体项目乃至个人,需要经过诸多环节。由于上下级之间同一专款信息不一致,很难进行准确对账,更难以及时了解资金使用信息,有时甚至会发生挪用、虚报、冒领现象。为此河北财政自主研发了财政专项资金实时分析监控系统,对财政专项资金运行可以实现动态、全程、实时的监管。

  通过该系统,河北省各级财政部门都可根据相应权限在线查询专项资金运行情况,并对每一笔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下达、配套和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管理、跟踪和实时监控。由于系统制定了一整套财政综合统计分析指标体系,可以直接从系统中提取数据,进行多维多角度自动统计、对比和分析,彻底改变了“上级要数据-下级填报-上级汇总”的传统统计方式,解决了财政在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投入底数不易摸清的难题,为政府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翔实的数据依据。

  据了解,河北财政专项资金监控系统采用了英特尔多路至强处理器的IBM服务器,通过vmware软件实现服务器的虚拟化管理。“通过虚拟化,提高了服务器资源利用率,降低了数据中心能耗,减少了对数据中心空间的占用,保障了整个系统能够可靠运行,并有效降低了管理维护费用。”郭文东说。

  采访手记

  至强平台胜任关键业务

  财政专项资金监管重要吗?毋庸置疑,从“专项”二字,就能体会到这项工作的分量。业务分量重,自然河北财政信息中心工作人员肩上的担子也就不轻。而整个信息系统就像这些工作人员挑起千斤重担的“扁担”,这条扁担必须“耐用、可用”。如果系统不能满足应用的需求,扁担担不起这么重的分量而“断”了,那一切都将是白忙乎。

  在过去,财政专项资金监管这样的涉及用户核心的工作关键业务,都是运行在传统的专有系统上。自2009年以来,英特尔陆续发布了至强7400、至强7500、至强E7多路服务器平台产品,至强处理器不断地向关键业务应用迈出坚实的步伐,扮演起原来由小型机所承担的角色。基于上述这些处理器的服务器不但能提供出色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和数据保护能力,满足 IT 系统应对密集型程度极高的应用和关键业务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关键业务应用的可用性。

  以英特尔至强E7系列处理器为例,它采用了32纳米芯片制程工艺,最多可集成10个支持英特尔超线程技术的内核。至强E7系列处理器经过扩展最多可以支持到256路服务器,同时,它新添的节能特性还能降低芯片上待机部分的功耗。根据测算,它运行计算密集型应用的性能相比上一代至强7500处理器产品提升40%,能在科研和金融服务等领域提高其关键业务应用的运行速度和精确度。(文/汤铭)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