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十年

  今年的“两会”上,一份名为《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加快网络市场构建的建议》的建议书备受瞩目。建议书提到,在金融危机下,政府应当支持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综合型网站由信息发布平台逐步提升发展为具有行业集聚性强、综合性明显的网上交易平台。

  这确实是B2B电子商务的一个契机。10年间,我国B2B电子商务市场已经完成了从零到3万亿元规模的飞跃,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10年里,郭凡生的慧聪、马云的阿里巴巴等B2B电子商务网站在培育市场、唤醒了企业主的电子商务意识等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当前,在传统的中小企业销售贸易渠道面临考验与困难的情况下,B2B电子商务将成为更多中小企业关注和选择的产品推广销售新渠道。相关部门曾预测,2009全年我国B2B电子商务交易额将保持20%左右的增长速度。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未来的B2B将是一片坦途。在2007年“IT两会”上,阿里巴巴副总裁、B2B执行董事彭翼捷就表示,在整个的B2B贸易总额里面,电子商务占的分量是非常小的,B2B电子商务的路还很远。此外,B2B电子商务市场肩头还扛着外贸转内贸、行业网站整合和多元商业模式的转型等重任,相互之间的竞合也此起彼伏。

  现在看来,过去10年里,B2B电子商务最多只走过了萌芽阶段,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郭凡生:B2B电子商务是一场马拉松

  本报记者 汤浔芳

  在北京中关村那片高楼林立的水泥钢筋建筑群中,有一座很不“和谐”、但很“惹眼”的建筑,那就是慧聪国际董事长郭凡生的“慧聪书院”。虽然慧聪的公司地址是在大钟寺东路的京仪,但郭凡生却经常呆在慧聪书院。

  或许,是因为郭凡生喜欢有着古色古香气息的院落;但也可能,是因为郭凡生不愿意离开中关村。17年前,郭凡生就骑着自行车,在中关村的大小店铺收集着各类商情,为B2B企业的交易提供信息服务。到了1999年,伴随着中关村“热浪袭人”的互联网风潮,慧聪开始转型B2B电子商务。

  10年的时间里,“郭凡生们”将中国的B2B交易规模从零发展到3万亿元。这个数字虽然很大,但在郭凡生的眼里,中国的B2B电子商务市场还很小,10年发展换来的只是“占GDP5%”的评定。未来,中国的B2B电子商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B2B电子商务是一场马拉松。”

  起步10年 B2B走出4种模式

  当慧聪转型互联网的时候,马云在杭州湖畔花园创办了阿里巴巴;而在更早的1997年,孙德良率先“触网”,创办了国内第一个专业化的垂直化工网站China Chemical Network英文版,这也是“中国化工网”的前身;针对大宗产品的金银岛也于2004年成立。

  10年里,B2B电子商务上演着一幕幕完全不同的故事。到了现在,B2B电子商务已经探索出了4大主流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以慧聪、阿里巴巴、环球资源为代表的综合B2B,这些网站呈现出行业覆盖面广、大而全、内容综合等特点。而慧聪的转型、阿里巴巴的“帝国攻略”和环球资源的逐步扩张也是综合B2B这10年的标志。

  在“触网”之前,慧聪是一家很赚钱的公司,那时的慧聪商情“洛阳纸贵”。1999年,郭凡生痛下决心转型互联网,但转型互联网并非一件易事。到了2007年,慧聪的互联网服务在总营收中才占了38%,之后这一比例逐渐稳定了下来。在转型过程中,慧聪的营收一直停滞不前,在3亿元上下波动,2008年,其营收为3.14亿元,还没有达到2003年上市时的3.23亿元。

  阿里巴巴一开始的日子也不好过。2000年~2002年,阿里巴巴基本处于用“免费”吸引用户的推广阶段。但2003年的“非典”却成全了阿里巴巴的爆发式发展。接下来,马云开始编织阿里巴巴的帝国梦:2003年,淘宝成立;2004年,支付宝成立;2007年,阿里妈妈成立……

  另外,1972年创立的环球资源已经早早地开始了中国的B2B电子商务。这10年,环球资源一直保持较迅速的增长。2008年,其来自中国内地的净营收为1.35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4%。

  第二种模式是以中国化工网、中国服装网、我的钢铁网为代表的专业B2B,这些网站一般专注于某一行业,内容和服务专业化程度高。行业B2B电子商务网站的主要成长期是在1999年、2000年和2003年年间。在那段时间里,它们如雨后春笋般疯长起来,最终发展成如今3000余家的规模。

  第三种模式是以网盛生意宝、中搜为代表的“小门户+联盟”模式,这些企业提供“既综合、又专业”的服务。

  网盛科技(现已改名为网盛生意宝)就是这两种模式的典型代表。在创办初期,网盛是走的是专业B2B模式,凭借其旗下的中国化工网、全球化工网获得了较好发展,并有了做大做强的实力。到了2007年,它提出了“小门户+联盟”模式,推出基于行业网站联盟的电子商务门户及生意搜索平台—生意宝,并连续收购了中华纺织网、中国服装网等垂直类电子商务网站,意欲开创新的B2B电子商务模式。在网盛科技董事长孙德良看来,未来3~5年、甚至未来10年,“小门户+联盟”都将是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潮流。

  第四种模式则是以金银岛为代表的仓单交易模式,这种模式一般将信息流、支付流和物流结合起来,提供一条龙服务。2007年6月,金银岛交易规模突破1000亿。

  不同发展模式的B2B电子商务,盈利手段也大相径庭。

  郭凡生毫不动摇地坚持慧聪走“网+刊+服务”的模式。企业商情的成功销售不仅让慧聪大赚特赚,更是让郭凡生对“工商业目录和黄页目录”这一块业务持续深耕不缀。2008年,工商业目录及黄页目录的营收在慧聪的总营收中占到了50%;郭凡生还认为,“企业资讯分析”将会是未来B2B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方面。2008年12月成立的慧聪邓白氏已经启动了两大研究项目,一是对高端人群的消费形态研究,一是对企业的B2B消费行为研究。

  与慧聪不同,阿里巴巴走的是“B2B+B2C+C2C”的全模式运营方式。2007年,阿里巴巴开始给卖家提供海外担保的功能,并逐步将淘宝的用户与阿里巴巴嫁接起来;此外,阿里巴巴还开始向内贸拓展。2007年,阿里巴巴国内市场的营收只占其总营收的28.4%,而到了2008年,这一数字急剧地上升为36.7%,到了今年第一季度,则是37%。

  金银岛则走上了针对大宗交易的专业化道路,主要提供信息资讯、现货交易、全套解决方案等服务,而在收入上则包含会员费、交易佣金、全案服务费等不同的类型。为了规避风险,金银岛还采取交易资金由第三方监管的方式。

  积跬步,未至千里

  尽管B2B电子商务百花争鸣的时代已经到来,但在郭凡生眼里,它仍旧处于萌芽和起步阶段。表面上看来,B2B电子商务的交易额很大,但是和全国GDP相,还差很远,远远没有达到电子商务的终极目标——“让每一个企业都通过互联网做生意”。

  在1999年慧聪转型互联网的时候,郭凡生就认为,“B2B电子商务是一场马拉松。”十年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仍然保持这一观点。他表示,整体来看,电子商务最终是和经济发展大势、企业的信用体系、银行的支付体系联系在一起的。但由于国内相关环境并不成熟,使得这10年来,B2B电子商务一直是在积“硅步”。

  商业模式的单一和竞争的激烈,也让B2B电子商务企业无法做大。习惯了免费的中国网民,很大程度上不愿意付费参与到B2B中来,迫使网站在吸引用户时不得不采取免费策略。“广告+会员费”这种单一的赢利模式,已经被各大B2B网站用到极致。

  自2007开始,B2B电子商务就开始从信息平台转变为服务平台。而未来,B2B电子商务网站还将扮演交易服务平台和资源整合平台的角色。以广告费、摊位费、会员费等单一的赢利模式将会转变为以融合会员费、交易佣金、整体解决方案服务费等组成的多元盈利模式。不过郭凡生表示,新商业模式的形成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这将让B2B电子商务经历很长的探索过程。

  另一方面,营销服务渠道的不完整,也会让这场B2B电子商务的竞争成为一个马拉松。根据易观国际的统计分析,目前,中国的B2B电子商务网站提供的营销服务渠道主要有4种:线上平台、贸易展会、贸易出版物、买家见面会。其中,环球资源、慧聪网基本上能提供3~4种综合服务,而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等仅能提供1~2种。尤其在被认为“有效性”最高的“贸易展览”服务上,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等仍难以涉及。

  有行业的优势不一定有用户的优势,有用户的优势不一定有服务的经验。“这个马拉松我觉得会跑得有声有色。”郭凡生认为,未来的B2B电子商务会出现许多大起大伏。“很多名噪一时的公司难以坚持,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慢慢地就得到了发展。”

  开始艰苦转型

  郭凡生所说的这种“大起大伏”,已经开始显现端倪了。

  在10年发展之后,B2B电子商务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而行业B2B电子商务则首当其冲。有分析人士认为,2009年是B2B电子商务的新一轮洗牌年,而首先惨遭洗牌的是行业网站。郭凡生也在许多场合公开表示过:“行业网站是趴在窗户上的苍蝇,有光明没前途。”

  事实也确实如此。目前,只有少数行业网站达到了千万元或亿元级别,而绝大部分的行业网站规模仅为300万~500万元。在利润不足、竞争惨烈、商业模式单一、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能够“自力更生”的行业网站并不多,更多的行业网站萎靡不振,甚至夭折。

  金融危机催生的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在迫使B2B电子商务寻求转型。从宏观形势看,受经济结构调整的长期动力和金融危机带来的短期压力影响,我国经济将不可避免地由出口导向转向内需主导。而受制于经济结构的缓慢转变,外贸转内贸既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又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这也决定了B2B电子商务的转型将比较长久。

  郭凡生认为,目前中国的进出口额只占GDP的40%,未来会降到30%,甚至更低。所以,“我觉得未来的B2B电子商务市场,内贸业务将占70%~80%,外贸业务占20%~30%。”郭凡生还认为,做生活资料B2B是没有前途的。他认为,未来消费类的B2B会受到B2C的挤压。

  郭凡生还指出,在不久的将来,企业独立的B2B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出现还会给市场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其与第三方B2B电子商务平台之间的互博也给B2B市场增加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未来,B2B电子商务将会出现既有统一、又有个性化的局面。对大型的企业来说,自有的B2B电子商务平台会是一个重要的网络营销渠道;但是对中小企业来说,第三方B2B电子商务平台将成为其网络营销的主要渠道。”

  “前一万米跑得快,不一定跑得好,那么怎么样合理分配体力才是最重要的。”郭凡生认为,在10年发展之后,B2B电子商务的摸索也开始了回归理性,不再追求冒进式发展。但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的B2B电子商务什么时候能起来,这个谁也不知道。”郭凡生并没有给出答案。

  链接:B2B电子商务“IT两会”一瞥

  “还没真正开始,怎见得两脚泥?”郭凡生说,现在的B2B电子商务,还只是一个雏形。

  确实,在历届“IT两会”上,关于B2B电子商务的观点,普遍的体现出一种趋势性,以及对B2B电子商务发展配套设施的诉求。

  比如说,2003年“IT两会上”,与会者呼吁,无论是B2B还是B2C,都需要银行的支付系统与企业、普通老百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联接。

  再比如说,2005年“IT两会”上,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全球高级副总裁熊晓鸽表示,如果信用卡能够普及,包括国营企业、中小企业在内的企业都用信用卡来进行交易,B2B电子商务就会火起来。

  或者是,2007年“IT两会上”,阿里巴巴副总裁B2B执行董事彭翼捷发表演讲称,在B2B电子商务的客户需求不断增加的今天,B2B电子商务网站的平台应该越来越开放。

  到了现在,上诉言论都已经成为了事实、或者已经被付诸实践。“IT两会”虽然不曾有过专门针对B2B电子商务的探讨,但由于它的参与者包括了各行各业的CIO、互联网的开拓者和投资界人士,他们聚在一起,就碰撞出了针对B2B电子商务的真知灼见。

  不过毫无疑问的是,今年的“IT两会”一定是会掀起对B2B电子商务探讨的热潮。今年上半年,国内众多B2B企业已经通过开拓市场、与政府合作、创新经营模式等方式,提升了行业信心,使得该行业仍旧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最近的利好消息更多了:阿里巴巴投资1亿美元在成都建西部基地,生意宝宣布全国扩张计划新增3个省级分支机构,金银岛获得达晨创投的投资资金……

  我们相信,下半年的B2B电子商务市场一定会更好。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