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要向美国投行学习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美国,学习
  • 发布时间:2011-06-20 10:21
  近日,投行中讨论最多的莫过于A股首例IPO发行失败。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证券发行虽然逐渐规范和市场化,券商保荐也在逐步强化,但券商在融资和发行业务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仍然不是定价能力和销售能力,证券发行的项目争夺主要依靠人际关系,而非产品设计、定价能力和销售能力,更非依靠融资或担保服务,而是还停留在“拉项目”、“报材料”、“拿批文”上。

  融资,只是券商众多业务之一,但这是否预示着证券业面临重新洗牌?对更多的证券公司而言,又是否预示着一场危机在靠近?

  危机,意味着新生,假若这是新的起点,路又该如何走?滕泰博士《投资银行——财富天使VS金钱魔鬼》一书对中国、西方投资银行的发展历程、价值创造体系、创新中的问题及潜在社会问题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思考。

  从业务上看,投资银行的本原业务是证券承销和经纪业务以及以此为依托而产生的客户理财、资产管理。而以经纪业务的佣金自由化和网点设立自由化为代表,中国证券行业正在一步步告别垄断和管制带来的超额利润。

  危机或在逼近

  国内证券公司对营业部有着天生的喜爱。刚刚完成增资扩股的证券公司,一般会将一定比例的新增资金用于收购或新设证券营业网点,因为这几乎是国内证券公司唯一的经营性资产投向。

  在上一次全行业亏损阵痛之后,证券公司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业务模式,而是靠全流通和资本市场规模扩大化解了危机,虽然部分券商懵懵懂懂地意识到要提高信息咨询和投资顾问服务,但并未形成客户粘合度或新的收入来源。

  到目前为止,我国券商的经纪业务主要是交易通道服务,竞争的手段虽然包含部分理财咨询产品,但更主要的还是网点开户、交易便利和佣金价(1538.50,-0.60,-0.04%)格。当交易通道稀缺时,证券经纪商所得到的是垄断利润,当交易通道过剩时,证券经纪商就可能亏损。

  2000年左右,中国有120多家证券经纪商,证券营业部不足2900家,已经形成了过度竞争格局,预计2011年底,全国证券营业部数量接近5000家。

  证券营业部的增加,背后是佣金博弈。

  在2009年以后的佣金价格战中,大部分证券营业部都把交易佣金降低到交易额的万分之八以下,部分恶性竞争的券商向大客户收取的佣金甚至只有交易金额的万分之三、万分之二。

  按照万分之八的平均交易佣金水平,如果2011年A股市场交易量萎缩到2008年水平,证券交易总收入一定会低于2008年的1042亿元,甚至萎缩到几百亿元,这个蛋糕被5000个营业部抢夺瓜分,预计至少三分之一的营业部面临亏损。

  假设熊市来临,交易量进一步萎缩,或者平均交易佣金降低至万分之五的水平,50%的证券营业网点面临亏损。

  加之大部分券商尚没有足够大的资产管理业务和并购咨询业务,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还在试点,股票自营规模不敢扩大,资产证券化业务、大宗商品业务、金融衍生品业务还没有形成主要收入。

  如果占中国券商收入80%的经纪业务大面积亏损,是否又面临着全行业再次亏损?

  跳出“中介机构”窠臼

  真正的投资银行仅仅是“服务业”,还是经营资本的企业?他们的收入是服务费还是资本经营报酬?真正的投资银行是一味回避风险的“中介机构”,还是必须创造、吸收、对冲风险并赚取风险报酬?真正的投资银行仅仅是靠某项资格收取交易佣金或保荐承销费,还是应该成为交易成全人、流动性创造者、融资担保人和产业整合顾问?

  任何一个服务业,无论这种“服务”具有多少技术含量,也很难做到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长期获取暴利,华尔街做到了,全球的投资银行都做到了。因为,它们超越中介和“服务”,是实实在在的资本经营者。

  美国投资银行不是普通的服务业,要说是,也是经营资本的服务业,它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人力资本提供的服务,更是货币资本提供的服务。

  比如说,其长期有相当于自有资本二三十倍的负债而不倒闭,秘密就在于,一方面通过债券回购协议、商业银行短期贷款等合法占用客户和同业资金等固定低成本的渠道得到融资,投资于高流动性高于融资成本的固定收益产品;另一方面,把所有投资都做了风险对冲。

  投资银行扩大融资杠杆的最初动机是扩大业务和成全交易。西方投资银行把大部分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都用来为交易业务、经纪业务提供融资,为并购业务提供担保贷款,为拟融资企业提供过桥贷款等。

  大部分收益,正是通过巨额的资本吞吐赚取佣金、利差和套利收入。

  反观国内,证券公司资产负债率平均在50%左右,资本杠杆不足两倍,这与加工贸易等传统行业无异,完全丧失了金融机构的本性。

  债务杠杆比例较低的原因,一是缺少低成本融资渠道,一是资产运用受到严格限制。国内券商要想成为真正的资本经营企业,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不仅需要放宽政策环境管制,双向拓宽证券公司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渠道,还需证券公司具备资本经营理念,提高资本运营水平。

  对券商而言,一直拘泥于过去的经纪业务就永远不能逾越“证券经纪商”的前身;仅做“拉项目、报材料、拿批文”的发行业务根本就算不上投资银行。回顾西方券商的曲折发展,滕泰认为,只有从虚拟资产的创造者、资金供需的沟通者、风险吸收和对冲者、信用中介、商人银行、交易成全人以及流动性提供者、咨询顾问、风险资本投资者等基本定位出发,对现有业务形态进行改造,提升业务构架的支撑价值,才能成为真正的投资银行,长期保持高额收入和利润。

  要涅槃,还是要重生?一切在悄悄发生。正如滕泰博士的新著《投资银行——财富天使VS金钱魔鬼》一书中所言,随着保荐责任的强化,发行定价向买方的转变,作为券商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证券融资业务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未来证券融资业务核心竞争力将逐步转移到项目培育、融资服务、产业询价、发行定价和证券推销等方面。

  岳永明 / 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