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难免二次探底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 关键字:货币主义,经济发展,市场
  • 发布时间:2011-08-10 14:33
  有人说,做投资需要有非常的耐心,耐心等待危机的来临。当下,全球共此凉热,当美债危机与欧债债务危机同时爆发之时,全球经济也要步其后尘。当美国经济在债务危机与削减预算双重打击下陷入经济萧条的泥沼,而中国经济也将步其后尘而陷入滞胀。

  经济学家们开始看空全球经济的未来,一些经济学家们开始鼓吹二次探底,媒体们也一致呼唤金融危机最黑暗的时代赶快到来。果不其然,股市成为了经济的晴雨表,股市创出了新低,未来还有更低的时候,不知道经济未来会如何走?

  美国人冀望通过货币主义拯救市场,中国冀望投资刺激来拯救市场,可惜殊途同归———愿望是好的,但结果都可能面临失败的结局。

  诚然,货币在经济运行当中扮演了润滑剂的角色。她在经济上升过程中,能够起到放大泡沫的作用,并貌似让经济保持了较高速的增长,但货币主义者野蛮的认为,可以通过货币超发来刺激经济增长。如果经济是按照货币主义认知的那样简单运行,那么,那么美国经济在伯南克不断推出QEn之后,迟早会回归增长的路径。然而,事实证明了,货币主义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凯恩斯主义亦不是万能的救世主;“流动性陷阱”证明了美联储的愚昧与无知,大跃进的悲剧验证了凯恩斯主义的可笑与幼稚。

  从来都没有救世主。人们不要试图主观的改变经济发展规律,不要试图将人类的主观意志凌驾于经济规律之上,否则最终将遭受更为惨痛的教训。上百年的经济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何违背客观规律的主观行为都将遭遇市场的教育与惩罚。

  市场经济规律证明,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过惯了奢华生活的美国人民,已经在偿还对过去20年的超前消费所欠的债;习惯于投资与政策刺激的中国人民,亦已饱受大跃进带来的种种困惑与恶果。超过市场需求的过度供给将成为经济发展的过剩产物,需要时间和市场自然淘汰这些过剩的产能和供给,通过市场自然的优胜劣汰来获得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物竞天择的游戏规则尽管残忍,但比人为和非公开的保护要来更加公平合理。让市场法则制定自己的游戏规则,让市场之手放松管制,让政府之手放开束缚吧。

  让经济增速回归常态水平,让市场供求指导政府计划,让科技创新领导技术进步,让知识教育储蓄生产力。还给经济规律自由指导经济运行的权利,还给老百姓自由选择居住地的权利,还给学生自由选择学校的权利,还给市场实施优胜劣汰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权利。

  有人认为,当前国际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导致中国停止收紧货币政策,这种逻辑无非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中国经济继续下滑。然而,我们不能忘记,超发的货币依然没有停止在市场肆虐的投机,滥发的货币导致房价大大高估并已成为中国经济致命的威胁。所以,即使货币政策放松了,那也不意味着中国经济转型马上会成功,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本质问题不在于货币政策,而在于经济的深层次问题,包括腐败等社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改变,中国股市的基本面就不会改变,保持下降的惯性,时不时出现一两次脉冲式的反弹,已将成为A股的宿命。

  当新股发行成为了恶意圈钱的提款机,当创业板股票成为游资们嬉戏玩耍的赌场,我们就不要怪郭美美她妈才是股神,要怪就怪自己老爸不是巴菲特。

  大跃进式的经济规划改变不了潜在GDP增速下滑的本质,经济增速的下滑是由于生产力退化导致的。无论是“三公”经费的公开,还是贫富矛盾的激发;无论是郭美美与红十字会,还是高铁事件的悲剧;无论是CPI与负利率,还是货币超发与高企不下的房价;种种迹象表明,民生问题、群体事件与腐败问题等社会矛盾若处理不好,就完全有可能被激化并有进一步扩大化的趋势,这将危及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大局。因此,中国经济需要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上走强,需要从制度改革并建立民众信用基础做起。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发展成就有力的证明,只有制度创新才是经济发展的最大生产力。

  相对中国股市而言,要获得一个牛市,就需要杜绝新泡沫诞生并扩大的根源———新股发行制度和新股审核的寻租权利,否则A股仍就是熊途漫漫,一路阴到底。

  胡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