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溧阳市旅游资源保护

  • 来源:旅游纵览
  • 关键字:溧阳市,旅游,资源
  • 发布时间:2011-10-14 15:41
  摘要:旅游资源保护关系到人类所生存的自然环境是否被破坏,历史文化遗产是否能世代继承和保存,以及旅游事业的前途和命运。目前,溧阳市旅游资源保护存在一些问题,如生态资源破坏,旅游资源保护意识淡薄,修建不协调的人造景观与设施,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保护,旅游资源保护立法滞后。今后,应提高旅游资源保护意识,积极倡导生态旅游,适当限制客流量,建造合理的配套设施,在旅游发展中把旅游资源保护放在首位,完善法律法规,形成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律机制。

  关键词:旅游资源;保护;溧阳市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前提和基础,主要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能够存在并进行的外部条件和外部因素的总和。旅游资源保护是一个极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它关系到人类所生存的自然环境是否被破坏,历史文化遗产是否能世代继承和保存,以及旅游事业的前途和命运。

  溧阳市位于江苏省南部,苏浙皖三省交界处,属上海经济区。总面积1535.87平方公里,辖18个镇,2个省级开发区。总人口78.73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13人。近年来,溧阳旅游业有了较快发展,旅游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得到了较大提高,已成为溧阳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在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改善城市综合环境、提升溧阳知名度和竞争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溧阳市旅游资源基本概况

  溧阳市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美,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资源;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1.1自然旅游资源

  溧阳市地处江南丘陵地区,山地平原交错分布,河流纵横交错,湖水清澈,自然环境优美。已开发的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有天目湖、南山竹海、龙潭森林公园、平桥石坝、上黄花果山等景区。

  天目湖旅游风景区位于溧阳城南8公里处,湖水清冽,水质纯净,周围被低矮起伏的丘陵山地所环绕,山地为原始和人工植被所覆盖,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拥有动物164种,植物236种。

  南山竹海位于横涧镇的南山山麓,峰峦叠嶂,高低错落。占地3.5万亩的竹林中,毛竹依山抱石,形声雄浑;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镜湖水域,山水相映,水天一色。

  龙潭森林公园位于市境南部戴埠镇,占地面积2万多亩,拥有漫山遍野的毛竹、栗树、马尾松、茶树。有树身胸围3米以上的古枫香、青檀、榉树、麻栎, 800余年树龄的银杏枝叶繁茂。

  高耸的平桥石坝位于溧阳市平桥镇东南约1.5公里处,坝高24米,坝顶长108米,该坝由无数块长方形山石浆砌而成,整体造型奇特,建筑工艺高超,是我国目前最高的砌石拱坝。

  花果山,位于溧阳市上黄镇。1994年古生物学家在溧阳上黄镇水母山发现了中华曙猿及其伴生哺乳动物群的化石,距今4500万年,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级灵长类动物的祖先。

  1.2人文旅游资源

  溧阳市拥有多样的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包括新四军革命遗址、瓦屋山的宗教文化以及具有地方民俗风情特征的傩文化等。

  新四军革命遗址位于溧阳市水西村,西距宁杭高速公路2公里,南距溧阳市区20公里。1931年11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水西村成立,陈毅、粟裕两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开辟了茅山抗日根据地。现已辟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陈列馆,是溧阳市重要的红色旅游旅游资源,对开展苏南地区的红色旅游项目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被誉为佛教圣地的瓦屋山,位于溧阳北山地区,这里群山逶迤,主峰突兀耸立,山顶有数千亩平坡,远远望去呈青瓦所盖的大屋一般,故名瓦屋山。

  颇具特色的傩文化,集中在溧阳的社渚镇。傩作为驱鬼敬神、逐疫去邪所进行的宗教祭祀活动,其文化形式包括傩庙、傩神面具、傩舞、傩戏、傩符、傩服饰、傩兵器等,组成了一个复杂整体,可以说是祭中有戏、戏中有祭。溧阳的傩文化主要表现形式有跳幡神、竹马灯、跳祧神、跳师爷4种,人们通过傩祭酬神驱鬼,表达“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的喜悦之情,以特定的音乐、舞蹈动作予以充分展现,深受百姓喜欢。

  2.溧阳市旅游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2.1生态资源破坏现象普遍

  旅游地超负荷接待,密集的游人对植被产生严重破坏,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够合理。如在南山竹海过多地兴建建筑物与基础设施等,严重破坏了该旅游区的绿色植被,某些地方的竹林大片减少。

  由于旅游旺季短期内游客大幅增加,形成了超负荷。因为没有制定相应的旅游发展规划或未实施并执行已经经专家论证通过的旅游建设发展规划,肆意开发建设,占用了大片生态旅游区,自然景观遭到破坏。

  2.2旅游资源保护的意识淡薄

  由于对经济发展的一味追求,忽视或减少了文化建设,缺少专门的管理、保护旅游资源的人员和机构。人们普遍缺乏保护旅游资源的意识,对旅游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致旅游资源遭到了随意的破坏和侵占,影响未来溧阳地区旅游的开发和特色文化的保留和传承。相关管理部门在处理旅游资源开发行为上缺乏较为客观和合理的衡量体系,没有将对资源的保护纳入到资源开发和生态旅游的经营中,也缺乏科学合理的旅游资源保护措施,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2.3旅游资源保护立法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并没有专门的旅游资源保护法,总体来看,我国旅游资源立法明显滞后,呈现许多不足,法律、法规从不同角度规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的原则性问题,这些很难和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趋势相适应,因此旅游资源遭到了极大破坏,进而威胁了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能力。特别是地方旅游资源保护基本无法可依,影响了溧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一些特色文化的保留。

  3.溧阳市旅游资源保护措施

  3.1提高旅游资源保护意识

  我国公民的保护旅游资源的意识薄弱,这与我们国家整体的环境保护水平不高有着很大的关系。一些公众觉得保护旅游资源是专家、政府的事,然而事实上也只有专家学者会经常表现出对旅游资源现状的担心,相应的管理部门很少采纳这些言论,这更加使公众对旅游资源的保护采取漠视态度,这种情况急需改变。我们应该加强生态旅游的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尽可能的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和途径来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比如溧阳政府可以经常向市民公布相关的环境质量信息以及环境污染对健康和经济的损害,在旅游企业宣传介绍旅游活动项目时,有意识地增加一些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旅游管理者必须先提高自身素质,用科学发展观引领人们认识生态旅游的内在涵义,从而提高旅游者、相关开发建设者以及民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3.2倡导生态旅游,积极开发其他景点,适当限制客流量

  生态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新颖的旅游活动和产品。生态旅游是以大自然环境作为旅游基础的,强调在生态环境得到妥善保护并为旅游地居民谋取利益的同时又能促进大自然与人类社会和谐的前提下,满足旅游者回归自然,追求休憩、娱乐、疗养等需求的旅游方式。针对旅游黄金时期,天目湖,南山竹海等个别景区游客量过多的情况,景区管理部门应注意适当限制售票量。在不破坏生态平衡以及环境的前提下,要想办法增加其他景点的卖点,如可以加大瓦屋山,花果山以及龙潭森林公园等景点的宣传力度,从而分散游客量,使旅游资源在其所能承受的能力范围内接待游客参观。

  3.3建造合理的配套设施,促进旅游资源保护

  景点旅游要进行配套设施的建设是不可避免的。配套设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符合生态平衡的规律,就将会促进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作用;反之,配套设施布局不合理,打破生态循环,不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使旅游资源保护的难度加大。目前的现状是,溧阳大多数的景区内旅游设施泛滥,一些景区还在“小拆大建”。进入大部分景点,我们就可以看到餐馆、酒店、休闲中心等等,再加上超出环境承载能力范围的游客流量,污染就成为了必然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景点配套设施的质量对旅游资源保护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具体来说,就是修建的配套设施应该远离景点,减少人工化工程,宾馆酒店内部应使用污水处理系统,景点内部要多放置垃圾箱、废弃物处理设备等,同时在修建配套设施时应该以不破坏景区的整体环境为前提。因此应当吸取城市环境保护中的教训,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通过建设合理的配套设施来预防旅游景点的环境破坏,促进资源的有效保护。

  3.4完善法律法规,形成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律机制

  法律是旅游资源保护的最后一道屏障。我国应建立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旅游企业的经营和景区资源的管理,为旅游资源保护提供依据。其中应明确旅游资源保护的意义,各类旅游资源管理部门以及他们的职责。通过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起一套融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为一体的法律责任机制,同时注意与相关法律的协调与配合,使我国旅游资源的管理走上理性化、规范化的道路。

  旅游资源保护是环境保护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它的保护程度应与环境保护的水平成正比。目前我国旅游资源保护的现状不容乐观,甚至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保护旅游资源是一项复杂而具体的工作,是一项有利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工作。要想做好这一工作,让旅游业走上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除了旅游管理机构、政府部门外,还需要广大旅游者的积极配合。然而具体到每一个旅游景点、每一个旅游景区,更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各种方法,确切落实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以及对环境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于淑艳.浅谈黑龙江民族旅游资源的保护[J].

  知识经济,2009,12(5):172~143.

  [2] 杨正泰.旅游景点景区开发与管理[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56~60.

  [3] 金瑞林.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 张颖.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J].

  商业经济,2004,6(7):03~19.

  [5] 宋丹莉.论旅游资源的保护[J].

  科技资讯,2008,4(5):01~05.

  作者简介

  陈佳佳,1987出生,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规划与管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