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是灰色的

  在进入正文之前,先来看笔者戏拟的一道关于A 股后市走势的竞猜题:

  时隔一年的上证指数负重攀高大赛又要鸣枪起步了。去年的纪录是由2319 点攀至3186 点,升高约37%,历时17 周半。但今年的比赛规划则有重大修改:首先起步略退至2313 点或再低,变化不算太大,然而大盘重量(A 股两市流通市值)却大幅增加约四成多,粗略估算投资者需多负重约5.2 万多亿元(通过比较10 年7 月2 日低探2319 点后当日以2382点收市时的两市在流通市值123,906亿元与本周三以2377 点收市时的两市流通市值175,929 亿元得出,因两者收盘仅相差5 点)。在游戏规则遭此巨变后,你认为本次攀高还能打破或追平去年的纪录吗?如否,你估计最高能抵达何点位?

  提示:去年赛程的前半段(7-9月) 两市A 股平均周换手率约为5.5-6%,后半段(10-11 月)该数值为8.5-9.3%。

  对上述所提的第一个问题(即能否重上3186 点)应该不难回答,因为去年11 月在受阻于3186 点时,A 股两市流通市值为20.5 万亿,假定接下来的反弹中市场仍具有相同的承受力,则两市流通市值在由现时的17万亿元左右上升至20 多万亿元时,上证指点位应在2800 点一带———因为今年7 月18 日两市流通市值为206,042 亿元时(与上述20.5 万亿元相差无几),其位置便在2817 点。另外这一位置又刚好处于年线附近,会遭遇较大的技术阻力。故预料反弹在此受挫的几率较高,而不可能重演去年摸高3186 点的一幕,也就顺带解决了反弹能走多远的问题。实际上,今年4 月18 日的3067 点之所以成为本年度峰值,是因为其时的两市流通市值已达214,091 亿元,远超3186点时的两市流通市值204,593 亿元近1 万亿元,在入市增量资金规模有限、供需天秤日渐倾于供方的形势下,股指峰位较3186 点下调一百多点是很自然的事。照此推理,就算现时市场仍有支撑214,091 亿元的流通市值的承受力,也难以重回3067 点了。

  以上分析仅仅是着眼于既往数据层面的推算,在实际走势中由于系统因素的多元及复杂必然会变数多多。但无论怎样变化,最终都会九九归一———反映到价量关系中来。所以笔者在前面的“提示”中列举了去年2319 点反弹后各周的平均换手率,作为观察研判大盘走势力度的参考。有兴趣的投资者不妨细化至具体每一周数据的比较,例如上图A 股两市平均换手率只有2.56%、而去年在2319点触底反弹后首周该数据是3.31%……如此坚持下去,相信必有收获。

  以上我们提供的是一种有别于当下流行于各类媒体的许多测市言论的分析思路。不客气地说,现时充斥版面与荧屏的绝大多数分析师都患有“假大空”的通病。何为“假”———伪分析之谓也。南辕北辙、指熊为牛、屡测屡错,不是假又是什么?“大”则指大而无当,洋洋洒洒,由理论到理论,在概念上纠缠不休。看似很有学问,却不结合实际,其结果必然是“空”———即空洞无物、言不及义、脱离市场。大家想知道股指会怎样走,为什么会走成这样而非那样。他却拿几条国内外新闻滥竽充数,证券分析师变成时事评论员。他们所依据的分析逻辑是大盘的升势皆因消息的多空而起,而忽视或者忘记股价运动自有其内在规律。其错误根源在对股市的本质缺乏深刻的认识,只是简单地将股市看成是实体经济的附庸,而不知道、不懂得股市是一个集经济学、哲学、物理学与心理学大成的博弈场所。举时下讨论最热门的银行股估值为例,大段大段引经据典的文章登了不少,就是回答不了为何估值超低却一蹶不振且仍跌跌不休,只能用“非理性下跌”来搪塞。其实站在博弈的立场上,投资者情绪化的心理驱使股价反复作偏离价值中枢的钟摆运动,从而使博弈价值兼具投资价值与投机价值的二重性是很容易解释的。简言之就是———因为博弈,必有超跌;上涨亦然。这里用得上德国大诗人歌德的一句名言: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长青。生意盎然的股市,岂能用教科书上死板的条条框框去束缚!

  大市简评:本期时间窗口过后仍不能见底,就要移至下一个窗口亦即十与十一月之交与十一月上中旬之交了。能否转势,也要推到那时。这不是坏事而是好事,道理是否极才能泰来。

  阮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