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国纪:篡改四成收入假冒外企逃税逾千万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 关键字:金安国纪,财务作假,募投,A 股
  • 发布时间:2011-11-15 14:13
  如果你的公司主营产品产能利用率约为85%,而你又希望借助于上市融资将产能扩大50%,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想尽可能的降低公司的税负水平,同时又发现变身为外资企业便可达到目的,你又会怎么做?为了顺利实现上市,面对并不靓丽的财务报表,你还会怎么做?别担心,位于上海的金安国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安国纪”)为你提供了绝佳的样板。

  通过研究分析表明,金安国纪通过大肆渲染募投项目的良好前景来掩盖产能过剩的事实,又通过令人眼花缭乱的股权变更达到“外资化”的目的,还明目张胆的篡改财务数据“人为”的提升盈利能力。就是这样一家惯于包装和造假的伪外资企业,竟然也奇迹般的通过了发审委的法眼,并将于近期实施申购。参照其募投项目的相关计划,届时将有不低于4 亿元的资金被金安国纪卷入腰包。

  财务数据作假三股东揭穿

  为了顺利实现上市,金安国纪在财务报表上花了一番心思,企图扮靓业绩,但手法拙劣,更被其另一股东揭穿,最终陷入掩耳盗铃的尴尬境地。

  从产业链角度分析,金安国纪处于电子信息产业的中端,其产品悉数服务于后端的电子行业,并且由于电子行业相对强势,因此电子行业的发展态势基本上可以决定覆铜板领域的景气度。公开资料显示,金安国纪2008-2010年的业绩表现中规中矩,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30.33%,但2009 年的净利润却同比下滑10.88%。金安国纪给出的解释是,系金融危机所致,然而与金安国纪主营业务相似的生益科技2009 年净利润增速高达143.59%。

  更为蹊跷的是,金安国纪的招股资料显示,其2009年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分别为11.69 亿元、0.58 亿元,但金安国纪的第三大股东宁波杉杉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宁波杉杉)却有不同的看法。宁波杉杉系上市公司杉杉股份(600884)的全资子公司,杉杉股份2009 年年报财务报表附注中明确注明,金安国纪2009年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分别为8.49 亿元、0.56 亿元,与金安国纪给出的数据有很大的出入。一个是上市达15 之久的老牌公司,一个是准备冲刺上市的公司,数据的真伪应该不难辨明。

  参照杉杉股份的数据,金安国纪2009年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分别虚增了37.69%、3.57%;此外,金安国纪亦对2009 年的资产及负债作出了一定程度的修饰。而到了2010 年,金安国纪的财务数据才向杉杉股份披露的数据看齐,基本保持了一致。

  很可惜,业已构成了财务造假的事实,金安国纪在招股书中对这一重要事项只字未提。

  募投项目大放卫星

  无论是在实业界还是在资本市场,主营电路用覆铜板的金安国纪都是具备能量的。援引金安国纪的话述,公司是国内排名第四的生产商,与上市公司生益科技(600183)、超声电子(000823)等争锋已久。而在冲刺A股IPO之前的2006 年,金安国纪曾图谋在香港上市,后因内地资本市场如火如荼才改变主意。

  经过保荐人华泰联合证券的“悉心辅导”,金安国纪于今年9月顺利通过发审委审核,不日将正式登临资本市场。如同其它上市公司一样,金安国纪也为自己量身定做了一个募投项目,即“年产960 万张高等级电子工业用系列覆铜板、1200 万米半固化片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6000万美元,由金安国纪控股子公司金安国纪科技(珠海)有限公司(下称“珠海国纪”)具体负责实施,项目周期约为16个月。

  为了将上述募投项目推向市场,金安国纪依节奏大肆渲染其良好前景。首先,金安国纪认为与竞争对手建滔化工(00148.HK)、松下电工相比,在规模上尚有较大差距,因此扩大产能,提升规模是当务之急。其次,金安国纪认为国内覆铜板市场未来五年内的需求增长率将达到10%左右(世界平均水平是4.4%),市场将处于不饱和状态。最后,金安国纪认为募投项目达产后,公司将新增覆铜板产能960万张/年,极大的缓解公司的产能瓶颈。但事实却并非如此。金安国纪目前的既有产能是1920 万张/ 年,募投项目的设计产能是其50%,项目投产后,金安国纪的总产能将达到现有水平的150%。在16个月的周期内,产能水平突飞猛进,金安国纪能否消化如此大的产能,无疑是个巨大的悬念。

  数据显示,金安国纪2008-2010 年以及2011年上半年的覆铜板产能分别为1320 万张、1620 万张、1920万张、1920 万张,但产能利用率却分别为82.20%、90.85%、86.18%、83.75%。换言之,在当前产能水平下,金安国纪尚且未能有效提升产能利用率,一旦产能规模释放,很难相信金安国纪能够提高产能利用率。产能位居金安国纪之前的建滔化工、生益科技等单月产能均在200万张以上,不排除金安国纪是为了迅速赶超行业龙头而抛出巨大的募投项目,但是这种“放卫星”式的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只会导致公司虚胖,未必能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业绩。

  假“洋鬼子”曲线避税逾千万

  与大多数上市公司不同的是,金安国纪的背景一直是不清不楚,按照金安国纪自己的说法,公司是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具有“洋背景”。

  金安国纪的前身国纪电子成立于2000 年10 月,原始股东包括东临实业、国际层压板材及香港品科。其中,前两家公司为金安国纪实际控制人韩涛所有,而香港品科属于港资企业,被界定为外资。自成立之初起,国纪电子即拥有中外合资企业的身份,而在2006 年,资本玩家韩涛为促成国纪电子冲刺港股,遂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股权变更企图将国纪电子变成彻头彻尾的外资企业。

  具体而言,韩涛先后成立了金安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英属维尔金群岛注册)、金安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开曼群岛注册)、金安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及金安国际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香港金安”,于香港注册),依次呈控股与被控股关系。接着,韩涛通过香港金安收购国纪电子100%股权及韩涛在内地拥有的其它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完成后,国纪电子成为香港金安的全资子公司,也可以说成是外商独资企业。

  2007 年12 月,韩涛嗅到了A 股的味道,决定转战内地。国纪电子开始引入各类机构投资者,再加上韩涛通过其控制的企业对国纪电子进行连续的股权转让,国纪电子的股东数达到7家并整体变更成为金安国纪,其中,香港金安成为金安国纪的二股东,外资法人身份不变。

  自始至终,金安国纪都与外资股东结下了不解之缘,金安国纪俨然就是正宗的外资企业。正是借助于这样的身份,金安国纪于2004-2008 年享受到了“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所得税,其子公司珠海国纪及上海国纪也均于2008 年开始享受上述优惠,直到2012 年。根据测算,金安国纪(母公司)2008 年的所得税优惠额即不低于1000 万元,如果加上2008 年以前的所得税优惠及旗下子公司的所得税优惠,金安国纪获得的税收红利将更为巨大。

  如果金安国纪是正宗的外商投资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自然无可厚非,但金安国纪的本质却是不折不扣的假洋鬼子。其中的逻辑其实非常简单,金安国纪的实际控制人、境内居民韩涛先是在境外(如开曼群岛)设立特殊目的公司,之后用来收购金安国纪的中资资产,于是金安国纪在表面上就变成了外资企业。但业内人士指出,这是一种典型的“返程投资”,金安国纪的二股东香港金安正是返程投资的产物。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返程投资并非不可取,但须经必要的程序,即外资投资者的身份应当经所在国认证,金安国纪的招股资料并未说明此认证过程。由此可以推测,韩涛可能是耍了心眼,通过某种方式避开了这一环节,以至于金安国纪一直安稳的保留着外资企业的身份。

  本刊记者李雪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