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悬崖边的贵族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绿城集团,地产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11-15 16:08
“这几年我们努力发展、拼命发展、高负债发展,你以为我们不知道设置安全系数?2005 年调控来了,2008 年来了,你以为我们不知道去年它会来、今年它会来吗?来了应对就是!”
不过,对于绿城发展策略的激进,宋也承认:“对行业形势预判有失误”。他话锋一转,“你没学过历史,你懂什么叫快和慢?”一个多月来,围绕着绿城的刺激眼球的故事一次又一次爆发:从“收购门”、“信托门”,再到“从香港退市”传言,这家公司被推到非常敏感的地带。在这个楼市调控风声鹤唳的当口,某种程度上,人们已经淡忘了它的“以品质取胜”,而把它当成“调控的风向标”。采访宋卫平是一次发现之旅。在他的表达中,房子是“有身段、有表情、有美感、有艺术、有生命”的,而不仅是一个建筑物,“它要经得起时间的洗磨”。从他纵横捭阖、带有哲学味儿的话语体系中可以看出,他对世界有过严肃、成体系的思考。在25岁时,他就认真地研究了“人类将往何处去”的命题,“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就不能算是知识分子。”
但这个“知识分子”映射在网络上,却是一个碎片化、娱乐化,甚至看上去有点疯癫可笑的地产商人。表象是广为流传的“宋卫平语录”,包括:2008 年他言辞激烈地批评万科降价“对行业不负责任”;2009年,他放出豪言要“赶超万科”;2010 年他热烈地赞美自己的竞争对手龙湖,“你们可以卖掉绿城的股票,买龙湖的股票。”他还批评一家著名的开发商产品粗糙,“要是我们的房子做成这样,产品经理会自杀N次!”
跟宋卫平一样,绿城是地产业界非常特别的一家公司。它时而狂飙突进,时而危机四伏。楼市高潮时,它是土地市场的豪客;调控时,它是最危险的公司—2005 年调控,绿城涉险过关;2008年的调控,再度命悬一线,政府的救市政策却让它惊天大逆转,一跃成为规模仅次于万科的行业第二名;这一次调控,它再次走到了命运的低谷。
意外的是,这家赌徒式的公司,却被行业人士普遍的赞誉、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