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脸设计趋势
- 来源:汽车导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09-02-09 14:29
前一阵看到一句话:“车活一张脸”,不免会心一笑,可不是,现在大大小小的汽车商业摄影,形形色色的广告宣传册里无不把汽车的“俊脸”放在最显著的位置,不但如此,人们还把汽车的车灯比作炯炯有神的眼睛,把进气格栅看作是人的鼻孔和嘴巴,颇有仿生设计的意味。不过,如果时间倒退一个世纪,也就是在汽车刚刚诞生的时候,恐怕他的脸面可没有如今这般可爱。早期的汽车由于技术和美学的局限性,车灯都被分离于车身之外,如果要从仿生学的角度来讲,前脸的样子就有点像某种横走的甲壳类海洋生物。
汽车设计师在工作的时候有时绝对会把自己和造物主混淆,因为一辆车的命运多半维系在他们的手上,而他们在刻画汽车外表的时候一定会在汽车的前脸上花费不少的工夫,一副好的“面孔”一定是比例匀称,各种设计元素布置合理,疏密关系处理得当;同时还要暗合各自厂家的品牌设计语言,反映出这辆车的内在设计精神和气质。
前脸·气质
现代汽车的前脸与人的面孔确实有很相似的地方,这首先要感谢对称式的前照灯布局方式,其次还要感谢人们卓越的想象力和探索能力。时至今日,汽车前脸所承载的功能性语义已经可以把其性能、尺寸、地位、目标用户等等信息准确地传达出来,比如一辆前脸看起来小巧可爱的汽车尺寸多半是中小型车,一般会受女性青睐且大多不会在正式场合上出现;而D级车刚好相反,表情冷峻,贵族气质浓郁的它们是各种大型酒会和Party的宠儿。如果是越野车,你就会看到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和高高的离地间隙,以显示它的四个大脚可不是吃素的;而跑车会有一张凶悍到有点浮夸的表情再配以引擎震天的嘶吼,不见其脸先闻其声,开跑车嘛,要的就是吸引眼球,否则就失去了意义;当然还有中庸长相的汽车,就是所谓的官车,当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能过分张扬,所以最适合他们了;此外还有突出稳重的商务用车等等。不同长相不同阶层,正所谓“车如其人”。不过就当今汽车设计的大趋势来看,汽车的表情有“邪恶化”的趋势,人们逐渐喜欢夸张的线条和语义,或许是因为现代社会的人们倡导个性,喜欢独树一帜,宣泄自己感情的缘故吧。
继承性·脸谱化
汽车的脸谱化趋势也是汽车产业发展和汽车设计进步的结果,各大汽车厂商为了突出自己的品牌效应会格外注重自己的前脸设计,产品设计有一种理论叫做“十米理论”,汽车设计也是如此,一辆汽车如果能在数十米开外就要让人们对其行注目礼的话,绝对是对汽车设计师的最好褒奖,也是厂商梦寐以求的,因为一辆汽车的面孔不但继承着这一品牌的独特基因和血脉,头顶还挂着颗大大的logo,对于眼球胜过一切的当代经济来说,消费者多看一眼,就是他们扩大品牌知名度的机会。
早在20世纪30年代汽车已经有脸谱化设计的倾向,但是由于当时制造工艺的限制,汽车看起来都是圆嘟嘟的。尽管如此,不同的车厂还是创造出一些独特的符号和设计元素来区分自己的产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比如宝马汽车的双鼻孔造型,从1933年的type303开始,宝马的双孔型经历了由大到小、由宽到窄的变形过程,这一标志深入人心,以至于人们都产生了惯性思维,看到两个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宝马车的雄姿,对于宝马来讲这自然是大大的好事了。
除了宝马的双孔型之外,国际另外几大车厂也有其自己的标志性脸谱,比如奔驰的水平栅格外加巨大的三叉标志有说不出的豪迈,奥迪著名的“大嘴”,铮亮的金属条从骨子里显示出自己的卓尔不群,福特的X型前脸设计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与其强调运动性的市场定位产生了很好的契合;阿斯顿·马丁的鲨鱼嘴式的前脸极具攻击性;劳斯莱斯的稳重典雅在其前脸上一览无余。
汽车的这些标志性前脸是他们在漫长的设计进化中产生的,一般来说,不同的厂家之间不会相互的抄袭和模仿,有时还唯恐避之不及,落个抄袭的名声,降低了自己的品牌号召力,丧失了客户,得不偿失。大家不要小瞧这些继承下来的前脸的设计语义,他们都是经过一代代设计师、工程师的不断研究与雕琢出来的精华,这些简洁又生动的前脸实际上已经达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添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以至于后起的车厂在寻找自己的脸面时颇费了不少的劲,而且还事倍功半。最好的例子是欧洲车厂和日本车厂之间的对比,欧洲车厂尤其以德法意为首非常注重品牌的继承性,同一系列的车型的前脸必然要与上一代有所关联,一个家族的汽车排在一起,怎么看都像是亲戚,但是日系车厂就不太一样了,尤其像90年代的丰田和尼桑等车厂的汽车看起来都差不多,前脸毫无个性特征,也不能怨它们,毕竟是后起之秀,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好在它们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也开始积极地寻找属于自己的前脸特征。
脸谱是一把双刃剑,有特征的前脸在增强自己品牌认知度的同时,或多或少也会形成一定的局限,当厂家探索新的前脸设计语义时忠诚度较高的消费者会产生不满进而有可能会影响销量。
未来·趋势
可爱灵动
《纽约时报》经济专栏作家波斯特·瑞尔预言一个丰富和多样化的美学社会正在产生,全球已经进入“灵与美”的年代。在这个时代人们将更为追求自己的精神世界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汽车设计也不例外,尤其是在日益细分市场的今天,人们更加喜欢风格迥异,个性突出的汽车,而一些走可爱路线的小车颇受人们欢迎。此中的佼佼者当属菲亚特500和大众甲壳虫,从图中我们就能看到他们脸谱的一些特征。
老款菲亚特500诞生于1957年,当时设计师丹特·吉亚克萨只是将Nuova500车型作为雏形并稍加改进,哪知派生出的500车型从此便风靡欧洲。1977年500车型停产后便再没有一款车冠以500之名继续销售。为了延续一款经典的车型,为了续写历史,再塑辉煌,菲亚特2007年7月4日在都灵发布了全新的菲亚特500。新500带着曾经的荣耀和进化后的设计语义再次复活,依然继承了老500的经典车身基因,标志性线条几乎都由老车型演化而来,这使得500的圆润可爱精髓里融入了更多的现代气息。
凶悍张扬
奥迪的大嘴风格开创了新的凶悍风格的先河。奥迪外形设计师克里斯蒂安·温克尔曼在介绍奥迪的大嘴设计风格时认为奥迪的前进气格栅的演变不过是一个自我演变的过程,其前进气格栅并不是崭新的设计元素,只是将奥迪非常古老的车型上的精髓重新带回到现代社会中。他的观点与笔者颇为一致,也符合欧系车厂的一贯的血缘继承设计哲学。遥想奥迪的大嘴风格也存在了好几年了,在刚刚出现的时候着实给平淡的车坛带来了不少惊喜:覆盖了上下进气口的镀铬栅格比例协调而又不怒自威,确实是大师级的设计水准。凶悍风格的前脸的另一个代表是三菱EVO X,由于风格类似,笔者不再赘述。
明星风范
说起汽车界的明星前脸没有人能比得过劳斯莱斯的宫殿式前脸。劳斯莱斯有限公司于1906年在英国正式宣告成立。其创始人罗尔斯是贵族出身,因资助罗伊斯开发汽车而使二人得以成为终生合作的商业伙伴,他们在1906年发布的银色幽灵汽车已经具有了标志性的宫殿式前脸设计,而且其上方的著名的天使像——飞翔女神(spirit of ecstasy)则是汽车界较少采用立体雕塑作为汽车logo的案例了。
与劳斯莱斯同属于豪车还有本特利和布加迪威龙等。这种车讲究的是稳重典雅、成熟内敛,讲究的是不急不慢的贵族范儿。所以在前脸设计语言上一般会用一些横平竖直的线条来强调车的稳定和从容。
能源之星
随着经济危机和石油危机的不时骚扰,车厂和消费者都受尽了美国次贷危机和石油涨价的苦。各大车厂也把发展电力车正式的提上了议事日程。由于取消了传统的传动布局,以电力代替了普通的内燃机驱动,所以其前脸的一些功能性区域就不是那么重要了,比如给水箱冷却的进气栅格等的造型变化可以更为多端,这种变化在一些概念车上可以看得更为清楚。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更为先进的技术会逐渐的应用于车身设计上,在这方面,宝马再次走在了世界的前列,2008年,宝马推出了GINA概念车,GINA Light Visionary车型拥有无缝的车身蒙皮——一种可以沿着可移动式下部结构展开的弹性织物,使汽车成为一个有生命的雕塑,其前脸还可以根据需要产生变形。通过这款车型,宝马设计中心发布了对于影响未来汽车发展的一些因素的基本看法;其夸张乃至诡异的造型,前卫的设计语言,也反映了宝马对未来汽车设计的一些观点。
我们可以预见,随着人类审美的不断进步,石油资源的日益贫乏,技术的不断更迭,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加先进和令人目眩的汽车面孔呈现在你我的面前。
文:唐琳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现任上海大众造型设计科设计师) 编:谢忻
……
汽车设计师在工作的时候有时绝对会把自己和造物主混淆,因为一辆车的命运多半维系在他们的手上,而他们在刻画汽车外表的时候一定会在汽车的前脸上花费不少的工夫,一副好的“面孔”一定是比例匀称,各种设计元素布置合理,疏密关系处理得当;同时还要暗合各自厂家的品牌设计语言,反映出这辆车的内在设计精神和气质。
前脸·气质
现代汽车的前脸与人的面孔确实有很相似的地方,这首先要感谢对称式的前照灯布局方式,其次还要感谢人们卓越的想象力和探索能力。时至今日,汽车前脸所承载的功能性语义已经可以把其性能、尺寸、地位、目标用户等等信息准确地传达出来,比如一辆前脸看起来小巧可爱的汽车尺寸多半是中小型车,一般会受女性青睐且大多不会在正式场合上出现;而D级车刚好相反,表情冷峻,贵族气质浓郁的它们是各种大型酒会和Party的宠儿。如果是越野车,你就会看到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和高高的离地间隙,以显示它的四个大脚可不是吃素的;而跑车会有一张凶悍到有点浮夸的表情再配以引擎震天的嘶吼,不见其脸先闻其声,开跑车嘛,要的就是吸引眼球,否则就失去了意义;当然还有中庸长相的汽车,就是所谓的官车,当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能过分张扬,所以最适合他们了;此外还有突出稳重的商务用车等等。不同长相不同阶层,正所谓“车如其人”。不过就当今汽车设计的大趋势来看,汽车的表情有“邪恶化”的趋势,人们逐渐喜欢夸张的线条和语义,或许是因为现代社会的人们倡导个性,喜欢独树一帜,宣泄自己感情的缘故吧。
继承性·脸谱化
汽车的脸谱化趋势也是汽车产业发展和汽车设计进步的结果,各大汽车厂商为了突出自己的品牌效应会格外注重自己的前脸设计,产品设计有一种理论叫做“十米理论”,汽车设计也是如此,一辆汽车如果能在数十米开外就要让人们对其行注目礼的话,绝对是对汽车设计师的最好褒奖,也是厂商梦寐以求的,因为一辆汽车的面孔不但继承着这一品牌的独特基因和血脉,头顶还挂着颗大大的logo,对于眼球胜过一切的当代经济来说,消费者多看一眼,就是他们扩大品牌知名度的机会。
早在20世纪30年代汽车已经有脸谱化设计的倾向,但是由于当时制造工艺的限制,汽车看起来都是圆嘟嘟的。尽管如此,不同的车厂还是创造出一些独特的符号和设计元素来区分自己的产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比如宝马汽车的双鼻孔造型,从1933年的type303开始,宝马的双孔型经历了由大到小、由宽到窄的变形过程,这一标志深入人心,以至于人们都产生了惯性思维,看到两个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宝马车的雄姿,对于宝马来讲这自然是大大的好事了。
除了宝马的双孔型之外,国际另外几大车厂也有其自己的标志性脸谱,比如奔驰的水平栅格外加巨大的三叉标志有说不出的豪迈,奥迪著名的“大嘴”,铮亮的金属条从骨子里显示出自己的卓尔不群,福特的X型前脸设计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与其强调运动性的市场定位产生了很好的契合;阿斯顿·马丁的鲨鱼嘴式的前脸极具攻击性;劳斯莱斯的稳重典雅在其前脸上一览无余。
汽车的这些标志性前脸是他们在漫长的设计进化中产生的,一般来说,不同的厂家之间不会相互的抄袭和模仿,有时还唯恐避之不及,落个抄袭的名声,降低了自己的品牌号召力,丧失了客户,得不偿失。大家不要小瞧这些继承下来的前脸的设计语义,他们都是经过一代代设计师、工程师的不断研究与雕琢出来的精华,这些简洁又生动的前脸实际上已经达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添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以至于后起的车厂在寻找自己的脸面时颇费了不少的劲,而且还事倍功半。最好的例子是欧洲车厂和日本车厂之间的对比,欧洲车厂尤其以德法意为首非常注重品牌的继承性,同一系列的车型的前脸必然要与上一代有所关联,一个家族的汽车排在一起,怎么看都像是亲戚,但是日系车厂就不太一样了,尤其像90年代的丰田和尼桑等车厂的汽车看起来都差不多,前脸毫无个性特征,也不能怨它们,毕竟是后起之秀,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好在它们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也开始积极地寻找属于自己的前脸特征。
脸谱是一把双刃剑,有特征的前脸在增强自己品牌认知度的同时,或多或少也会形成一定的局限,当厂家探索新的前脸设计语义时忠诚度较高的消费者会产生不满进而有可能会影响销量。
未来·趋势
可爱灵动
《纽约时报》经济专栏作家波斯特·瑞尔预言一个丰富和多样化的美学社会正在产生,全球已经进入“灵与美”的年代。在这个时代人们将更为追求自己的精神世界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汽车设计也不例外,尤其是在日益细分市场的今天,人们更加喜欢风格迥异,个性突出的汽车,而一些走可爱路线的小车颇受人们欢迎。此中的佼佼者当属菲亚特500和大众甲壳虫,从图中我们就能看到他们脸谱的一些特征。
老款菲亚特500诞生于1957年,当时设计师丹特·吉亚克萨只是将Nuova500车型作为雏形并稍加改进,哪知派生出的500车型从此便风靡欧洲。1977年500车型停产后便再没有一款车冠以500之名继续销售。为了延续一款经典的车型,为了续写历史,再塑辉煌,菲亚特2007年7月4日在都灵发布了全新的菲亚特500。新500带着曾经的荣耀和进化后的设计语义再次复活,依然继承了老500的经典车身基因,标志性线条几乎都由老车型演化而来,这使得500的圆润可爱精髓里融入了更多的现代气息。
凶悍张扬
奥迪的大嘴风格开创了新的凶悍风格的先河。奥迪外形设计师克里斯蒂安·温克尔曼在介绍奥迪的大嘴设计风格时认为奥迪的前进气格栅的演变不过是一个自我演变的过程,其前进气格栅并不是崭新的设计元素,只是将奥迪非常古老的车型上的精髓重新带回到现代社会中。他的观点与笔者颇为一致,也符合欧系车厂的一贯的血缘继承设计哲学。遥想奥迪的大嘴风格也存在了好几年了,在刚刚出现的时候着实给平淡的车坛带来了不少惊喜:覆盖了上下进气口的镀铬栅格比例协调而又不怒自威,确实是大师级的设计水准。凶悍风格的前脸的另一个代表是三菱EVO X,由于风格类似,笔者不再赘述。
明星风范
说起汽车界的明星前脸没有人能比得过劳斯莱斯的宫殿式前脸。劳斯莱斯有限公司于1906年在英国正式宣告成立。其创始人罗尔斯是贵族出身,因资助罗伊斯开发汽车而使二人得以成为终生合作的商业伙伴,他们在1906年发布的银色幽灵汽车已经具有了标志性的宫殿式前脸设计,而且其上方的著名的天使像——飞翔女神(spirit of ecstasy)则是汽车界较少采用立体雕塑作为汽车logo的案例了。
与劳斯莱斯同属于豪车还有本特利和布加迪威龙等。这种车讲究的是稳重典雅、成熟内敛,讲究的是不急不慢的贵族范儿。所以在前脸设计语言上一般会用一些横平竖直的线条来强调车的稳定和从容。
能源之星
随着经济危机和石油危机的不时骚扰,车厂和消费者都受尽了美国次贷危机和石油涨价的苦。各大车厂也把发展电力车正式的提上了议事日程。由于取消了传统的传动布局,以电力代替了普通的内燃机驱动,所以其前脸的一些功能性区域就不是那么重要了,比如给水箱冷却的进气栅格等的造型变化可以更为多端,这种变化在一些概念车上可以看得更为清楚。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更为先进的技术会逐渐的应用于车身设计上,在这方面,宝马再次走在了世界的前列,2008年,宝马推出了GINA概念车,GINA Light Visionary车型拥有无缝的车身蒙皮——一种可以沿着可移动式下部结构展开的弹性织物,使汽车成为一个有生命的雕塑,其前脸还可以根据需要产生变形。通过这款车型,宝马设计中心发布了对于影响未来汽车发展的一些因素的基本看法;其夸张乃至诡异的造型,前卫的设计语言,也反映了宝马对未来汽车设计的一些观点。
我们可以预见,随着人类审美的不断进步,石油资源的日益贫乏,技术的不断更迭,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加先进和令人目眩的汽车面孔呈现在你我的面前。
文:唐琳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现任上海大众造型设计科设计师) 编:谢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