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星不再遥远 奔驰B200

  • 来源:汽车导报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09-02-17 17:25
  尽管B200从“大奔”变成了“小奔”,但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它却的确让这个传统德国豪华品牌变得不再遥不可及。

  我们高高在上地坐在一辆奔驰车里,在北京的大街上移动着,“俯视”着旁边的一切,甚至可以跟坐在大巴上的乘客平视。一种优越感油然而生——坐奔驰就是感觉不一样,何况还这么高。对不起,不是硬朗的G,也不是高头大马的GL,而只是一辆小巧的B级。

  由于新车刚落地,奔驰决定用平板车把我们要测试的B200载到郊外,而我们只好也坐在车上一并前往。尽管我们坐得“高”,但一路上却不断听到:“噢?这么小的奔驰呀!”

  精彩丰富的汽车生活

  B级长4270mm,而轴距也有2778mm,的确相比S级和E级来说显得很苗条,即使在C级面前,B级也好像小了一号。中国人传统眼里的奔驰,应该是大气豪迈的形象,但眼前的这辆B级,似乎很难跟“大奔”这个家族称号联系起来。

  2005年3月,奔驰B级在欧洲面世,从此奔驰的产品家族中多了这样一个级别的车型,它介乎于最小的A级和紧凑豪华轿车C级之间,是除了A级之外奔驰家族中唯一的前驱车,同时更加强调多功能性和更丰富的汽车生活模式。就像什么MPV、SUV之类的,奔驰也给了B级一个三个字母的定义:CST(Compact Sport Tourer)——紧凑型运动旅行车。我特意翻看了一下B级车在欧洲的广告语:“Build a new car,takes more than just thinking about cars.”大概意思是这不只是一辆车而已,还有更多车以外的东西,奔驰给B级车赋予了更多丰富生活的含义。

  3年后的今天,B级车正式进入中国市场,CST的名称没有被提及,却以“豪华运动旅行车”出现。把“紧凑”改“豪华”,奔驰(中国)有着自己整体战略上的考虑,而B级车的定位和目标人群也相应有了一些轻微的变化,但强调精彩丰富的生活态度这个主题则仍然得到了延续。在B级车的上市活动中,奔驰用了几个词语来形容B级车的内涵:和谐、纯粹、自然、自由、探索和超越,除了最后那个“超越”有点过于形而上和勉强之外,其它几个词语都能够很好地概括了奔驰所要在B级车上传达的一种生活内涵,而不管“紧凑”还是“豪华”,这种内涵都是一样的。

  “小”中见“大”

  B级是如何把这种外延生活概念落到实处的呢?

  从外表上看,B级有着传统MPV的比例,尽管车身尺寸不大,但内部空间却很可观。由于车身较高,无论是前后排成员都可以有比较垂直的高坐姿,同时拥有很好的视野,头部、腿部以及横向空间也相当宽裕,在车内活动自由,没有什么拘束感,轻松自在,这是C级甚至E级都无法提供的。

  但是当你坐进B级的车厢,车型定位的差别还是能够轻易地区分。尽管有着跟S级造型相似的方向盘,整体内饰设计很难联系到“豪华”,却可以用“简练”来形容,无论在用料用色上都显得低调务实,更多的是强调实用便利性和手感,除了银色的金属拉丝饰条比较显眼之外,没有过多的按钮和复杂的线条以及奢华的用料。

  一直以来,多种多样的座椅组合形式和人性化尾厢功能设计都是日本车的强项,但奔驰B级也提供了多元化的组合方案,其中当后座坐垫抬起、靠背放平,并且后尾厢地板降低后,整个尾厢可以形成高达1645L的巨大容量。

  除了灵活巨大的尾厢空间之外,奔驰B级还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天窗。这个天窗横跨前后排座椅头顶,低配版本只是一块透明玻璃,而顶级版却装备百叶窗式的分段折叠天窗。按下按钮,前端扰流板先升起,然后后段分四块玻璃叶板向后依次折叠,形成一个巨大的开放型天窗,这种设计的好处是可以在溜背式造型中形成更大的天窗开启面积。当然,开启按钮缺乏一键式还是多少有些遗憾的。

  奔驰一向是非常注重安全的汽车厂商,而除了安全气囊、预紧式安全带,各种电子辅助安全设备这些常规装备之外,奔驰B级车在安全性上最大的特点在于采用了“三明治”夹层结构原理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布局,即将发动机与变速器分别放在车厢前方及下方后,这样布局的好处是:在撞击发生时,有足够的变形空间来缓解来自车身的变形,而当遇到严重的正面撞击时,动力不会被向上挤压进车厢中,而会自动向下滑落。

  运动旅行车

  在欧洲,奔驰B级之所以敢于叫出“运动”的口号,是因为除了几款常规发动机之外,还有装备2.0L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版本,而来到中国,却只有一款2.0L自然吸气发动机。

  这款2.0L自然吸气发动机之前我们很少接触,北京奔驰C200上装备的是1.8L机械增压发动机,跟这台2.0L是两回事。从字面上来看,这台发动机要在5500转时发出136匹马力,相比C200的183匹马力,和宝马120i上同样的2.0L自然吸气发动机而言,奔驰B200都没有任何的动力优势。奔驰认为,在中国市场上,B级车的目标客户群对于动力的需求并不是最大的,因此没有必要引进2.0L涡轮增压版本,一台合适动力的发动机比动力过剩的发动机更能够满足客户的日常需要。这点我们赞同,毕竟对于普通驾驶者而言,激烈驾驶的情况的确不多,而更合适的动力能够产生更优秀的燃油经济性。

  与这台发动机配合的是一台Autotronic无级变速器,而且被设定为7前速。在排挡杆旁边有一个小小的圆按钮,可以调整变速箱的换档时机,从“C舒适”变为“S运动”。我们在北京郊外的城区和山路上分别测试了这套发动机和变速箱的组合。在舒适模式下,发动机的确不够精神,但是胜在输出顺畅线性,而变速箱则是一贯CVT的感觉,也是柔和顺畅,没有换挡的冲击感。进入山路后,换为运动模式,整体感觉要凶猛一些,但也正如一名斯文书生在被激怒时一样,最多也就面红耳赤怒目而视,是怎么也骂不出脏话来的。这种情况变速箱更愿意高转,而发动机在高转中的表现也的确可圈可点,仍然有足够的动力发放,同时依然给驾驶者一副淡定的姿态。

  毫无疑问,这台自然吸气发动机和7前速无级变速箱,走的就是舒适性路线,够顺畅有底蕴,也能偶尔满足一下驾驶者过分的要求,但绝对不是日本厂商那些“红头”自然吸气发动机的狂暴性格,而试问,对于这样一辆休旅舒适取向的奔驰,你真的愿意那么激烈地催逼吗?

  同样,装备了智能电子转向系统的B级车有着非常实用的驾驶方向感,方向盘的转向力度会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加,这样既能够保证在低速时候的轻巧,也能够确保在高速时候的稳定。在日常城市驾驶中,B级的悬挂表现很称职,吸收震动的能力很强,乘客所受的冲击比较小,但却也不是一味的偏软,而是有一种韧性。进入弯道中,B级车的表现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在支撑力很好的悬挂设定下,尽管车身重心比较高,车身在弯中的动态表现很均衡稳定,车架够硬朗,轮胎极限高(我们试驾的顶配版采用马牌轮胎,低配采用普利司通轮胎,但尺寸一样),给予我们很高的过弯信心。奔驰B级在操控这一环节上还是为自己的运动性定位正了名。

  入门奔驰

  B级可以说是在中国能够买到最小最便宜的奔驰了,当然除了SMART(如果你非得认为它就是奔驰的话)。在奔驰的产品线中,B级之下还有一款A级,但没有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所以B200的引进,成为了奔驰在中国销售的最低端车型,也使得奔驰的车型价格第一次进入“2”字头区间——28.8万元。三十万左右的价格,德国原装进口,最重要的是,巨大的奔驰三叉星就嵌在车头格栅上,这些似乎都让中国消费者觉得不可思议,曾经高不可攀的奔驰品牌,如今也似乎走下了神坛。人们不禁要问,这么便宜和这样尺寸的奔驰,还是不是奔驰呢?

  在中国,对于奔驰的印象最多的是“大奔”和豪华,而实际上奔驰的品牌DNA远不止此,还包括世界领先的安全科技,和高标准的品质质量标准。同时,除了顶端豪华车领域,奔驰在最近十多年里,正努力涵盖更多的细分市场,并且让更多喜欢奔驰品牌的消费者能够找到适合自己需求的产品,这就是为什么有A、G、GL、ML、R和B级,甚至SMART等不同产品定位的车型面世,并且都取得很好成绩的原因。

  相比宝马和奥迪在中国市场的入门车型,短小后驱的120i走个性化路线,已经国产并加长的A4L则是大众主流取向,而B级代表的是完全不同的生活态度,跟它们也不是同一种造车理念下的产物。在国外,B也只是A和C的补充,而在中国,奔驰似乎已经和宝马、奥迪和雷克萨斯拼得一头汗水,宝马强在3,奥迪强在A6,雷克萨斯强在ES,奔驰强在S,但是新E马上就出来,所以奔驰暂时不担心A6和ES,但C要赢3还要努力,B可能是来帮忙的,为C做点贡献,C也不再是中国销售最入门的奔驰了。这也许就是奔驰B的战略意义。

  B级尽管有着自己的定位取向,但依然与奔驰品牌的核心DNA一脉相承,而更重的是,它降低了体验这种百年奔驰气质的门槛。

  导报评价:

  优:奔驰的品牌价值,多功能性,安全性能

  缺:内饰缺乏豪华感

  性格分析:具备深厚品牌内涵,强调便捷性、舒适性和更丰富精彩的生活。

  适合人群:追求奔驰品牌,同时希望获得便捷和多功能的时尚人群。

  文:李晔 摄:文靖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