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财税智慧算账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宁波,财税,智能化,信息化
  • 发布时间:2012-02-13 14:01
  走进宁波市财政税务局办公大楼,一眼就看到“大力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几个烫金大字。在宁波市大力打造覆盖全社会智慧城市项目的带动下,宁波市财税局也认识到未来智慧城市中各系统对智能化、信息化的财税管理的迫切需求。

  “宁波市财税局信息化建设最终要实现科学化决策、精细化管理、个性化服务这三大目标。”宁波市财税局信息中心主任李为群告诉本报记者,“为此,我局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整合各方资源,搭平台、建应用,建成以财税数据应用为核心的智能管理系统,同时建立相关配套的组织、流程和标准,实现宁波市财税的智慧转型。”

  搭建统一管理平台

  宁波市财税局的信息化建设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2000年时根据各业务部门的需要已经建立起相应的信息系统。在2002年国家提出“金财”和“金税”两大工程后,全国很多地方的财政、税务系统都在积极尝试使用SOA的方式实现数据和应用系统整合。此时,一直跑在前面的宁波财税却有意识地放慢了脚步,停下来开始长达3年的“思考”。

  “财政方面,宁波财税是全国第一家实现大系统的单位,但是,当时的信息系统都是依照某一个部门的具体需要进行开发,虽然使用SOA方式对数据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的思路是正确的,但是,由于每个系统的技术、基本框架和数据标准都不一样,采用SOA的方式对于我们来说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李为群表示,当年思考的主要问题是明确“财税系统的未来在哪里”。

  2005年,在经过了3年的蛰伏期后,宁波市财税局决定全面推翻现有系统,一切从头来过。“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决定。”李为群表示,“从2006年至今,我们完成了一系列应用系统的重新组合和架构,形成了包括财政管理系统、税易07税收核心征管系统、综合办公系统、运维管理系统在内的统一管理平台。”

  据了解,从2000年至今,宁波市的财政收入增长了4倍、纳税户数量翻了一倍,但是财税局的工作人员数量却只增加了不到10%。李为群表示:“从取得的效果来看,随着信息化建设的进展,税收的成本不断降低,并且幅度非常大。”

  定性分享转为定量分析

  虽然宁波财税多年来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发展阶段看,信息系统的应用仍停留在业务操作层面的流程化和规范化,难以支撑管理决策方面的需要,实现从定性分享到定量分析的转变。

  “很早以前,美国对财政收支的评估误差就达到不超过0.5%的水平,但是我国对财政收入的判断却仍存在较大误差,这是因为在政府决策中包含了‘毛估估’的成分在内。”“毛估估”是宁波当地话,意思是“粗略估算”。李为群认为现有政府决策中很多都不是建立在统计数据分析基础上的结果,这是因为大多数的数据都“躺”在数据库中无法被有效利用。

  “工商、社保等政府主要的部门都跟财税局进行相关数据交换,但是要把这些宏观数据的作用充分挖掘出来,在技术上单凭我们实在难以完成。之前,我局也陆续开展了一些BI应用,但是整体性、互相关联性都不强,这主要是因为缺少统一规划,没有做好扎实的基础性工作。”为此,宁波市财税局选择了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GBS)作为合作伙伴建设智慧财税系统。

  IBMGBS提供的业务分析与优化(BAO)不仅能为财税局提供传统的BI能力,还能基于BI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此外,还可实现业务信息的标准化,以及智能财务系统的整体技术架构设计和开发面向未来业务需求的全新系统应用。

  宁波市财税局将通过智慧财税系统在“更大平台上”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建模,这些基础数据来自财税部门以及其他十几个重要政府经济部门,保证了基础数据量,从数据治理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分析,保证了分析结果的可信。

  IBM大中华区政府公共事业部咨询服务团队总经理徐永华表示,在智慧城市、智慧政府的建设中,从“毛估估”到科学决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建设智慧政府的一大挑战。

  智慧地算账

  据了解,新的智慧财税系统包括“一个平台六个应用”。“一个平台”是指全局统一的数据应用基础平台,“六个应用”是指基于数据应用基础平台之上构建的智能档案管理系统、智能综合分析系统、智能视窗、智能业务管理系统、智能地理信息系统和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新系统建成后将帮助宁波市财税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降低征税成本、为政府决策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

  目前,宁波市全市现有34.9万正常纳税户,网上申报达16万户,其中企业纳税人达到13.8万户。智慧财税系统将帮助宁波市财税局建成能够办理所有缴税业务的“网上大厅”,让34.9万正常纳税户、2000多家纳税单位享受到更贴心的个性化服务,改变以往信息单向传递方式,实时反馈给纳税人更多的信息等。例如,以前纳税人在网上申请办理某个业务,在申请提交后不能及时了解业务办理的情况,新的系统将会跟踪申请单,让业务办理流程透明化。

  在降低成本上,新系统也表现出色。李为群算了一笔账,单以智能档案管理系统为例,目前宁波全市财税部门每年要处理几十万卷档案,档案管理费用就达到1000多万元,而新系统上线后第一年节省下的费用就可以收回系统的建设成本。

  此外,智慧财税系统还将帮助各级政府管理机构有效利用财税信息,推动整个政务系统的智能化与信息化建设。在此次项目进行中,宁波市财税局与包括人民银行、工商部门、人口统计部门等各类部门进行紧密沟通,积极实现财税信息在这些不同部门间的有效共享与利用,推动整个政务系统的发展。

  “对政府部门来说,信息化的回报不一定像企业一样体现在利润的增加上,政府部门的信息化会给整个社会带来运行成本上的降低。”李为群如是说。

  本报记者 赵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