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趋势主导2012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趋势,大数据,移动化,云计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2-13 14:12
2012年来了,无论你内心是恐惧还是淡定,2012年都按照既定的脚步如期到来。虽然,电影《2012》描述的灾难性场景不太可能在现实中出现,但因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可能带来的IT投入减少却是可以预期的。不过,站在技术的角度,经济不景气或许会迟缓某些技术的落地速度,但IT技术仍然会沿着2011年的方向一如既往地向前演进。
客观地说,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IT技术经历了前所未来的大变革,无论是大数据、移动化还是云计算都对IT世界带来颠覆性的变化,推动着IT基础设施及其IT系统运维和管理的彻底变革。因此,2011年称得上是IT技术的转型之年。不出意外的话,2012年,在大数据、移动化和云计算三大趋势主导下的新一代IT技术还会持续发力,IT的价值将随着这些技术在企业中的落地而进一步彰显,而企业也将在这些技术的推动下走向一个更灵活、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新世界。
大数据热持续升温
2011年,大数据是除云计算之外最热门的IT技术词汇,其热度甚至有盖过云计算之势。
与云计算一样,大数据热的背后最主要的推手还是用户的需求。所谓大数据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数据量大;另一个是数据类型复杂。而数据量大且复杂正是当前IT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的研究,全球数据总量每年以超过62%以上的速度增长,2020年可能达到35ZB。其中增长最快的是文本、邮件、音视频、博客等非结构化数据。研究显示,现有数据中非结构化数据已占到85%。
要对混合有结构和非结构化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以做出最合理的决策,传统的数据仓库解决不了,基于MapReduce的开源软件Hadoop因此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从本质上说,Hadoop是一个软件框架或者是一种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它的突出特点是能把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处理分配到众多以集群形式组成的普通服务器群上,这对于亟需处理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的很多互联网企业无疑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实际上,目前在大数据处理方面,很少有哪个软件具有Hadoop这样的处理能力,因此IBM、EMC、NetApp、Oracle、SAP、微软、Informatica以及众多的初创公司纷纷提供与之有关的产品或者服务。
大数据热还引发了一系列与之有关的并购,IBM收购Netezza、EMC收购Greenplum、惠普收购Vertica、Teradata收购Aster等,这些收购的背后无一不是指向大数据市场。2012年随着收购后的重新整合,预计会有更多面向大数据的产品推出。事实上,2011年底惠普就已完成对其收购的Autonomy和Vertica两个公司的产品的整合,推出了一个统一处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分析平台。
另外,大数据还推动了商业智能领域一些新的变化,2011年市场上出现了一批高性能的、一体化商业智能平台,如SAP面向特定服务器优化的内存计算平台HANA、Oracle商业智能一体机Exalystics。业内分析人士预计,随着大数据的需求进一步增长,未来大数据的应用还会普及,最终它将通用化,并演变成为很多存储和商业智能软件中的一个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科研人员在大数据的研究上起步并不晚。早在3年前,我国学术界就已经在“核高基”项目中列入了“非结构化数据管理”课题。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牵头成立的研究小组分别在四面体的数据模型、柔性事物管理模型、跨媒体计算的理论与方法上取得了研究进展,并且开发出了一些原型系统,其研究成果也被应用于盘古搜索、新华微博等。不过,这些研究成果距离大规模商用仍有不少距离。
云计算逐渐落地
与大数据去年的火爆程度相比,或者与前一年的云计算热度相比,今年云计算走得相对平稳了一些。从某种程度上,经过前几年的热炒之后,我们对于云计算的认识正在趋于理性。现在,我们已经跳出了云计算的空洞说教,而重点关注如何落地以及落地后实际效果如何。
云计算落地的推动力在于,作为云计算基石的虚拟化已成为一种标准IT环境,在操作系统层面,作为云计算基础的虚拟化已经成为几乎所有主流操作系统的必备,如微软的Windows Server、红帽的企业版Linux和Oracle的Linux等。同时,市场对云计算的支持也落实到越来越多的设备之中,一些高端服务器除了在操作系统中内置了虚拟化功能之外,还把云服务的管理和门户等集成进来,这无疑会给用户的使用带来非常大的方便。
而在市场上,云计算的相关服务和产品也逐渐丰富起来。2011年云计算市场出现了很多关于云计算的规划、设计的服务,如IBM、惠普、CA等都宣称有落实云计算的关键能力,能提供从云的规划和设计开始,再到基于混合云的交付,以及到云运维、云治理及合规遵从等整套管理解决方案。
不过,云计算遗留的问题同样存在,特别是政策法规方面的问题,如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云服务的准入和退出等都缺乏明确的政策和法规;另一方面,市场的需求还需要培育,比如,IT外包在国外很成熟,云服务的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但国内目前更认可产品而不是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云计算的落地步伐。
尽管如此,云计算大潮的到来不可阻挡。特别是在中国各地政府部门的推动下,各地掀起了新建云计算基地的高潮,未来,随着各地云基地建设的逐步完成,会有更多的云服务和云应用落地。2012年,云计算仍然会是市场的热点。
移动化颠覆企业IT
在传统的企业IT系统中,桌面的管理基本围绕PC,移动设备的管理只是次要的功能,支持的设备主要以笔记本电脑为主。最近几年,这一局面发生了重大改变。
事实上,近年来对移动设备的支持已经成为企业IT系统的必选项,有的甚至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之一,“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随时随地进行工作”已经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利益驱动。这就要求IT系统必须支持各种移动设备的接入和访问,相应地,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也要随之调整,信息安全必须打破过去以防火墙为界的传统方式,转而以身份保护和信息保护为主。另一方面,套装软件厂商也在积极跟进,如今几乎所有商业软件都已经把移动设备的支持作为基本的功能,一些公司还把移动计算作为近期重点战略,比如,SAP已明确移动计算、内存计算和云计算列入该公司的重点方向。
与移动化趋势紧密相关的还有IT消费化。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特别是平板电脑的普及,员工开始把平板电脑带到工作中,也有人甚至采用BYOD(带自己的设备上班)的工作方式,这样工作和生活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一些面向消费者的技术被带到工作环境中,这些技术的使用习惯和行为模式开始影响企业软件、企业服务以及将来应用的方式。以社交网络为例,过去电脑有故障马上想到的是开一个工单找技术人员帮忙,而现在可能会先上网搜寻,如果找不到,就在社交网络上发一个问题,看朋友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如果都不行的话,最后再找IT部门解决。
应该说,移动化对IT产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比如,苹果公司所开创的应用商店模式就给了很多公司以启迪,由此诞生了一个新的创新机制或者产业链条。实际上,伴随着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互联已经成为创业者的天堂,一批新的技术和应用正在这片土壤上实验、成长壮大,并最终让每个人受益。预计2012年,在智能移动终端进一步普及的大背景下,移动设备及移动应用还会更加多样化,创新也将更加精彩。
本报记者 邹大斌
……
客观地说,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IT技术经历了前所未来的大变革,无论是大数据、移动化还是云计算都对IT世界带来颠覆性的变化,推动着IT基础设施及其IT系统运维和管理的彻底变革。因此,2011年称得上是IT技术的转型之年。不出意外的话,2012年,在大数据、移动化和云计算三大趋势主导下的新一代IT技术还会持续发力,IT的价值将随着这些技术在企业中的落地而进一步彰显,而企业也将在这些技术的推动下走向一个更灵活、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新世界。
大数据热持续升温
2011年,大数据是除云计算之外最热门的IT技术词汇,其热度甚至有盖过云计算之势。
与云计算一样,大数据热的背后最主要的推手还是用户的需求。所谓大数据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数据量大;另一个是数据类型复杂。而数据量大且复杂正是当前IT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的研究,全球数据总量每年以超过62%以上的速度增长,2020年可能达到35ZB。其中增长最快的是文本、邮件、音视频、博客等非结构化数据。研究显示,现有数据中非结构化数据已占到85%。
要对混合有结构和非结构化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以做出最合理的决策,传统的数据仓库解决不了,基于MapReduce的开源软件Hadoop因此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从本质上说,Hadoop是一个软件框架或者是一种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它的突出特点是能把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处理分配到众多以集群形式组成的普通服务器群上,这对于亟需处理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的很多互联网企业无疑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实际上,目前在大数据处理方面,很少有哪个软件具有Hadoop这样的处理能力,因此IBM、EMC、NetApp、Oracle、SAP、微软、Informatica以及众多的初创公司纷纷提供与之有关的产品或者服务。
大数据热还引发了一系列与之有关的并购,IBM收购Netezza、EMC收购Greenplum、惠普收购Vertica、Teradata收购Aster等,这些收购的背后无一不是指向大数据市场。2012年随着收购后的重新整合,预计会有更多面向大数据的产品推出。事实上,2011年底惠普就已完成对其收购的Autonomy和Vertica两个公司的产品的整合,推出了一个统一处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分析平台。
另外,大数据还推动了商业智能领域一些新的变化,2011年市场上出现了一批高性能的、一体化商业智能平台,如SAP面向特定服务器优化的内存计算平台HANA、Oracle商业智能一体机Exalystics。业内分析人士预计,随着大数据的需求进一步增长,未来大数据的应用还会普及,最终它将通用化,并演变成为很多存储和商业智能软件中的一个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科研人员在大数据的研究上起步并不晚。早在3年前,我国学术界就已经在“核高基”项目中列入了“非结构化数据管理”课题。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牵头成立的研究小组分别在四面体的数据模型、柔性事物管理模型、跨媒体计算的理论与方法上取得了研究进展,并且开发出了一些原型系统,其研究成果也被应用于盘古搜索、新华微博等。不过,这些研究成果距离大规模商用仍有不少距离。
云计算逐渐落地
与大数据去年的火爆程度相比,或者与前一年的云计算热度相比,今年云计算走得相对平稳了一些。从某种程度上,经过前几年的热炒之后,我们对于云计算的认识正在趋于理性。现在,我们已经跳出了云计算的空洞说教,而重点关注如何落地以及落地后实际效果如何。
云计算落地的推动力在于,作为云计算基石的虚拟化已成为一种标准IT环境,在操作系统层面,作为云计算基础的虚拟化已经成为几乎所有主流操作系统的必备,如微软的Windows Server、红帽的企业版Linux和Oracle的Linux等。同时,市场对云计算的支持也落实到越来越多的设备之中,一些高端服务器除了在操作系统中内置了虚拟化功能之外,还把云服务的管理和门户等集成进来,这无疑会给用户的使用带来非常大的方便。
而在市场上,云计算的相关服务和产品也逐渐丰富起来。2011年云计算市场出现了很多关于云计算的规划、设计的服务,如IBM、惠普、CA等都宣称有落实云计算的关键能力,能提供从云的规划和设计开始,再到基于混合云的交付,以及到云运维、云治理及合规遵从等整套管理解决方案。
不过,云计算遗留的问题同样存在,特别是政策法规方面的问题,如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云服务的准入和退出等都缺乏明确的政策和法规;另一方面,市场的需求还需要培育,比如,IT外包在国外很成熟,云服务的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但国内目前更认可产品而不是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云计算的落地步伐。
尽管如此,云计算大潮的到来不可阻挡。特别是在中国各地政府部门的推动下,各地掀起了新建云计算基地的高潮,未来,随着各地云基地建设的逐步完成,会有更多的云服务和云应用落地。2012年,云计算仍然会是市场的热点。
移动化颠覆企业IT
在传统的企业IT系统中,桌面的管理基本围绕PC,移动设备的管理只是次要的功能,支持的设备主要以笔记本电脑为主。最近几年,这一局面发生了重大改变。
事实上,近年来对移动设备的支持已经成为企业IT系统的必选项,有的甚至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之一,“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随时随地进行工作”已经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利益驱动。这就要求IT系统必须支持各种移动设备的接入和访问,相应地,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也要随之调整,信息安全必须打破过去以防火墙为界的传统方式,转而以身份保护和信息保护为主。另一方面,套装软件厂商也在积极跟进,如今几乎所有商业软件都已经把移动设备的支持作为基本的功能,一些公司还把移动计算作为近期重点战略,比如,SAP已明确移动计算、内存计算和云计算列入该公司的重点方向。
与移动化趋势紧密相关的还有IT消费化。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特别是平板电脑的普及,员工开始把平板电脑带到工作中,也有人甚至采用BYOD(带自己的设备上班)的工作方式,这样工作和生活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一些面向消费者的技术被带到工作环境中,这些技术的使用习惯和行为模式开始影响企业软件、企业服务以及将来应用的方式。以社交网络为例,过去电脑有故障马上想到的是开一个工单找技术人员帮忙,而现在可能会先上网搜寻,如果找不到,就在社交网络上发一个问题,看朋友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如果都不行的话,最后再找IT部门解决。
应该说,移动化对IT产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比如,苹果公司所开创的应用商店模式就给了很多公司以启迪,由此诞生了一个新的创新机制或者产业链条。实际上,伴随着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互联已经成为创业者的天堂,一批新的技术和应用正在这片土壤上实验、成长壮大,并最终让每个人受益。预计2012年,在智能移动终端进一步普及的大背景下,移动设备及移动应用还会更加多样化,创新也将更加精彩。
本报记者 邹大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