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火锅捞起来!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视频火锅,海底捞,华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3-06 16:56
异地“齐聚一桌”、饱餐视觉盛宴,新年伊始,华为和海底捞携手推出的“视频火锅”赚足了人们眼球。
虽然远程视频在会议、医疗、教育等行业都已经应用,但海底捞视频火锅是华为智真系统首次应用于餐饮行业环境,高端的沉浸式视频通信系统如何适应油、烟、雾泛滥的火锅环境,对于整个视频通信行业,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放眼未来,视频火锅能否就此改变餐饮业的格局乃至人们的社交方式?未来远程视频应用的发展空间会有多大?
视频火锅
不一样的色香味
2月13日,“情人节”的前一天,记者来到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乐天银泰百货8层的海底捞餐厅,作为一名普通的食客,亲身感受视频火锅的色香味。
2月1日,海底捞在京沪两地正式推出视频火锅。消息一出,迅速在网络上引起了骚动。当天记者便打电话预定座位,但是由于定位的人数太多,只能排到了十天之后。海底捞官方微博称,目前海底捞“远程视频聚餐系统”已在北京王府井店、上海长寿路店开始试运行,提供京沪两地视频聚餐服务。
记者抵达海底捞,推门进入“智真厅”时便觉得眼前一亮。首先进入眼帘的是餐厅墙上三个65英寸等离子显示屏,屏幕上写有“上海”字样。已经就坐的上海和北京的朋友早已迫不及待进入了视频状态。屏幕中的四个朋友腰系红围裙,舞动着筷子,桌上花花绿绿的食品一目了然。尽管每人面前的火锅在翻滚,袅袅的烟雾在缭绕,但是画面非常清晰,对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清清楚楚、尽收眼底。
在视频前面,北京的7个朋友已经开始“战斗”了。他们的头像出现在视频的中间底部,一张白色弧形餐桌,围绕着视频摆放。与海底捞其他餐桌不同的是,智真厅是一人一锅,翻滚的锅里浓浓的香味扑鼻而来,房间里除了香味,丝毫闻不到油烟的气味。
海底捞的餐厅设计也可谓独具匠心,两地朋友举杯相庆,千里之外却感觉近在咫尺。除了朋友边吃边聊,还与上海的朋友玩起了“酒令”游戏。无论是语言和动作,传输都非常清晰,和现实没有两样。
记者发现,餐厅里除了3个显示屏、几张普通的桌子、一台平板电脑和一部打印机外,和其他的包间没有两样。服务员告诉记者,靠近视频的上方安装有摄像头,这样对方就可以看到这边的情况。京沪两地除了食品有点不同、服务员服装不一样之外,其余的设施都大同小异。记者仔细观察了那个平板电脑,发现可以外拨电话。据服务员介绍,只要电话拨通,双方就进入了视频状态;一旦一方挂机,视频立即就中断了。
“这个显示屏需要时常擦洗吗?”有人向服务员提问。“我们店经理交代,不用动,更不用去擦洗。”服务员告诉记者,屋里的油烟根本污染不了视频,否则用不了多久视频就会变得模糊。的确,在我们用餐的近3小时中,视频始终清晰如初。
“不过,这个包间并不好定,仅2月12日,就预订了4拨客人。”海底捞服务员对记者表示,智真包间的定价是单店200元一个小时,但是2月是半价优惠期间,每个店只要100元一个小时,非常划算。
“对方可以为我们付账吗?”一位朋友开玩笑地问。“很多视频火锅的客人都是商务宴请,都是单方面买单,所以两边都可以买单。”
这样人性化又价格适中的视频火锅,的确令人体会到不一样的感觉。但是我们心里也不禁疑惑,这样的服务能走多远?
智真让视频火锅
梦想成真
“我在北京王府井海底捞吃视频火锅,对方是上海朋友。”火锅还没吃完,记者发的这条短短20余字的微博和一张视频图片,就迅速被转发了200余条,可见人们对视频火锅的关注度之高。视频火锅为什么这么火?它改变的是火锅的形式还是本质?
“民以食为天”,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饮食文化的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1994年,海底捞在四川简阳开业,那时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餐饮店。而今非昔比,随着海底捞客流量的飞速增加,其IT化程度也不断提高。不久前,海底捞已经推出了iPad自助点菜服务,在北京西单店的包间内配置了一套iPad点餐系统,消费者自助点餐后可以直接算出总价,数据则直接由Wi-Fi传输至总台与配菜。而此次海底捞推出这种“天涯若比邻”的聚餐形式,虽然并非独创——俏江南和静雅海鲜都曾花重资引进过IT系统,却都虎头蛇尾没有下文——但从顾客和市场的反应来看,它开创了一个成功的餐饮模式,也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市场。
“作为一名IT人士,我对这项服务非常感兴趣。虽然我感觉此项服务的刚性需求有限,但作为一种增值服务是不错的选择。”在记者的随机调查中,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市场部数字营销经理王博表示,视频会议已经成为成熟的技术和需求,但很多商业会谈和关系建立还是要见面的,所以短期内还只能是一个增值服务。
事实上,在海底捞视频火锅风靡的同时,其背后英雄华为也功不可没。
早在2011年9月,在微博上就传出海底捞与华为合作的消息——海底捞将耗资数千万元全套应用华为的信息化系统,华为也借此试水餐饮行业IT服务。当时,华为的远程医疗解决方案正在宁波智博会上大放异彩,其IT服务深入餐饮、教育、物流等行业也是大势所趋。
海底捞公共事业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海底捞与华为的合作其实早在去年6月就已成功“牵手”。视频火锅由华为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经过一段时间的内部测试后,在今年2月对外试运行这一新业务。对于此前有媒体预测的系统投入达上千万元,这位负责人表示,虽然具体数字不方便透露,但确实造价不菲。
“网上的照片看起来很高端,但视频会议最重要的是用户体验,它需要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包括IT设备和音效等。”Roambi(中国)高级渠道经理TonyDu表示,这可能不是一个能在短时间内带来明显效益的方案。
那么,这样高造价的系统能否产生相应的高价值?在充满油烟和较高温度的环境中,视频设备的部署和实现会遇到怎样的挑战?很多专家担心,设备的寿命会有多长;后期的维护费用是否也很高昂?
“海底捞项目是华为智真系统首次应用于餐饮行业环境,高端的沉浸式视频会议系统如何适应油、烟、雾泛滥的火锅环境,这在整个视频通信行业,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身在深圳华为总部的华为企业业务智真领域Marketing部长王向炯在接受《计算机世界》报记者远程视频会议的独家采访时表示,为了保证产品设计切实满足客户需求,华为研发团队不惜在研发基地搭建模拟火锅环境来进行试验。最终为海底捞专业定制开发出适用于餐饮场景的专业设备和配套件,开创性地解决了“防油、防烟、防雾”三大难题,智真系统从2011年下半年已经开始内测。
首先,华为对智真的三块65寸等离子显示屏进行了特殊化处理,有效避免聚餐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对显示屏清晰度和使用寿命的影响。其次,为了防止油水的浸泡,华为公司专门改造了原来智真系统配置的大型会议桌,为海底捞专门定制设计了一款基于智真的专业餐桌。“在外面有一层防油的玻璃屏,并且对放置在桌面上的麦克风做了防雾处理,既防止了聚餐过程中水、油、烟对音频设备的损坏,又保证了远程聚餐的体验效果。”王向炯如是说。
华为从1993年开始致力于视频通信的研发,多年的积累使华为能够提供全系列视频通信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从沉浸式到个人式的全系列智真产品、从高端到低端的传统视频会议产品,以及覆盖医疗、教育、应急指挥等领域的行业解决方案。
虽然海底捞采用的沉浸式智真系统目前只在上海和北京两地互动,但从技术和应用层面来说,华为智真对三地、甚至多城市互动都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而针对“视频火锅”,华为智真产品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其他解决方案,如搭配40英寸、46英寸和55英寸LCD显示屏的多功能智真系统,配上移动网络之后,其便捷性甚至可以适用于家庭沟通。此外,还有专为高端管理人士或小型会议室设计的个人智真,即插即用操作简便,“根据现在不少消费者提出更私密的视频火锅需求,个人智真完全可以实现两个人吃鸳鸯火锅的愿望。”王向炯表示。
对于一些用户疑惑的“视频作为一种特殊商业模式,除了企业硬件投入较高之外,还会受到网络速度的制约;视频火锅能否成为具有生命力的商业模式”等问题,王向炯表示:“针对客户未来的更多需求,华为在技术支撑方面没有任何问题。现在海底捞使用的智真系统,华为内部现在也已部署了200多套。”据他介绍,深度理解、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是华为的一大特色。华为智真已经应用于全球45个国家,在政府及公用事业、医疗、能源、教育、交通、电力、金融、商业企业及互联网等行业得到全面的应用。
云会议呼之欲出
虽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视频会议早已不是新鲜事物了,但海底捞的视频火锅在餐饮业仍属个例,而餐饮行业的信息化步伐必将越来越快。
王向炯预测,2012年视频会议全球市场规模约35亿美元;到2015年,市场将达到60亿~70亿美元,发展速度非常快。其中,智真是视频会议中比较高端的应用,2015年市场规模将为16亿美元,占整个市场近30%的份额。
事实上,不只华为,中兴、思科等通信企业的云计算投入都非常大,并与现有的视频通信解决方案相结合——云会议就是云计算和网络视频会议的完美结合。海底捞视频火锅也是云会议的一种形式。
云会议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一种高效、便捷、低成本的会议形式。使用者只需要通过互联网界面,进行简单易用的操作,便可快速高效地与全球各地团队及客户同步分享语音、数据文件及视频,而会议中数据的传输、处理等复杂技术则由云会议服务商帮助使用者进行操作。
目前国内云会议主要集中在以SaaS(软件及服务)模式为主体的服务内容,包括电话、网络、视频等服务形式。
云会议的诞生无疑是中国云计算在商务应用领域的一大突破。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云会议平台的服务供应商仅有思科WeBex、Citrix、全时等。像华为这样属于提供从硬件、软件、服务三位一体的解决方案,实属少数。
近年来,网络视频会议已广泛应用在政府、军队、交通、运输、金融、运营商、教育、企业等各个领域。无论用户身处何地,只要打开电脑上网,拨通电话,即可轻松召集或参与多方之间的远程协作与会议。对于IT经费有限的中小企业而言,云会议除免去了用户软硬件投入、设备升级维护费用以外,还能延续SaaS的固有优势——按使用量付费,这种商业模式无疑是最节约而高效的。例如华为eSpace融合会议解决方案将语音、视频和数据共享融合到同一个会场,让用户可以通过电话终端、桌面电脑、电子白板、平板电脑等各种终端,在任何区域、任何时间,简单快捷地接入会议;北京创想空间商务通信服务有限公司提供的全时云会议是基于SaaS平台架构实现,可用度高达99.99%。除满足普通电话会议、网络会议、视屏会议等远程会议的基本需求外,还可提供迎合客户应用习惯的个性化服务,如密码设置灵活、多种付费方式、与OA系统集成、传统电话会议与VoIP电话会议可任意切换等。
不过,云会议的普及依然存在瓶颈。一是受制于中国决策层的会议习惯,厂商在营销创新上仍然没有突破;二是免费对中国用户具有很大吸引力,但是采用这种模式打市场的并不多。因此有专家认为,进入中国云会议市场的企业,不仅要做全球通用的产品,充分运用国际先进的加密技术,从客户端、数据传输过程、云服务器端等方面全程保障会议的安全,确保视频不要总掉线、视频画面逼真,还要迎合中国用户的会议习惯。
“海底捞采用云会议的优势是规模,解决方案在每个点的平均投资较低;缺点是受众消费水平不高,和这个服务面对的客户有些不匹配。我觉得俏江南用这个方案的效果也许会更好。”一位业内专家分析,跟进这项服务的应该是既有规模又定位高端的餐厅,不过这与企业老板的思维是否开放也很有关系。
“华为为客户提供的,是基于客户需求、有生命力的解决方案。华为不仅提供软件,而是软硬件和服务相结合的模式,这是竞争对手无法复制的。”王向炯对《计算机世界》报记者表示,华为凭借本地化的优势服务,具备非常强的交付能力和定制能力,智真和其他很多华为解决方案都具备这一优势。“很多其他公司也有其交付成本,或者说短期收益,但是在这方面比较困难,这却是华为最擅长的。”
可以预测的是,这种新兴的会议模式将很快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其中对云会议最为敏感的当属中小企业。因为精明的企业老板最先考虑的是巨大数目的出差费用,以及在传统会议中所耗费的时间成本,为此,他们会反复核算各种形式的会议成本。而云会议的跨时空、便捷、低成本等特点,无疑将打动他们。一旦这些决策者的观念发生了改变,会议制度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本报记者 毛启盈
链接
华为智真系统三大产品
沉浸式智真系统:针对高端专业会议室设计,提供100%真人大小、1080P60帧极致高清、AAC-LD三声道语音等极具现场感的沟通体验,轻松实现面对面、眼对眼的沉浸式视频沟通体验。沉浸式智真可以提供单排、双排选择,满足不同大小的会议要求。
多功能智真系统:全系列具备1080P高清视频和AAC-LD宽屏立体声CD级音效等领先优势,搭配40英寸、46英寸、55英寸的LCD显示屏,提供单屏、双屏灵活选择,整体超薄设计,支持移动式、壁挂式和固定式安装。
个人智真系统:TP1002/TP1002S专为高端管理人士办公室或豪华小型会议室设计,可以像拨打电话一样轻松完成操作;同时,1080P高清视频、真人大小显示、AAC-LD宽屏立体声CD级语音、即插即用的内容共享都让沟通丰富自由。
专家视点
远程沟通的未来:软件服务将为王
华为与海底捞共推的视频火锅在餐饮业和IT界引起了不小的震荡,也引发了街头巷尾的热议。一边半张桌,透过视频一起分享火锅盛宴,从营销的角度无疑是餐饮与科技结合的创新,但究其本质,正是远程沟通的一种应用。
海底捞视频火锅是一时的噱头,还是能够继续走下去?能够被大量复制吗?带着这样的问题,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全时云会议提供商北京创想空间商务通信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时”)首席营销官丁捷女士。计算机世界:作为中国惟一拥有自主研发会议平台的企业,全时如何看待海底捞视频火锅?您认为这是个噱头,还是可以被复制?
丁捷:我们曾对中国人远程沟通的习惯做过分析,一种是高端需求,它延续了原来中国人的开会习惯,必须将参会人员召集到一个固定的房间里,类似于硬件视频火锅这种形式,只能在这个视频墙前面,才能与远端亲朋“分享”;第二种是大众类需求,一般销售部门针对市场情况进行的协作性会议,无需召集大家到一个固定的场合去开会,只要有无线网络和手机就行;第三种是企业培训型需求,即可以通过电脑共享的方式,来演示PPT、Word、PDF等格式的文档——全时所提供的服务即为后面两者。
海底捞与华为合作推出视频火锅,对这两家企业来讲,是非常好的公关营销案例。但是能否被复制和在餐饮业推广,还值得更深层次的考量。海底捞视频火锅目前收费为每小时200元,而其硬件投入则是百万级资金,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可见复制的难度。
我们很感谢海底捞和华为,带给远程沟通领域一种新思维。远程沟通也可以大众化和娱乐化,并非只限于商务领域。如果未来海底捞乐意推广视频火锅,了解了全时软件服务的优势之后,或许近60家门店的每张餐桌,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让美食爱好者与好友亲朋分享视频火锅的乐趣。而投入的成本可能每月只需要几百元。
计算机世界:您如何看待远程沟通产业中的硬件视频与软件服务的前景?
丁捷:国家正在推行“宽带中国”战略,未来3.5年,城市家庭的入户带宽将达到20兆以上,农村家庭也将达到4兆以上,东部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家庭还将达到100兆。这样的宽带中国令人向往。让我想起十多年前,大家喜欢去租碟片或买碟片,因为没有人能奢望在线观看视频;但是后来迅雷、电驴等下载软件出现了,出租碟片的小店也自然消失了;如今大家可以在线看视频,流畅和清晰度都不是问题,不用再疯狂下载和存储了。远程沟通的未来,我们相信:随时、随地、以任何终端轻松便捷地接入,将成为主导模式。沟通不在于形式,而硬件视频将因其必须面对地点、设备、投资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逐渐让位给基于云计算的软件应用与服务。全时正在积极努力,力争在高速宽带普及的同时,让大家享有更经济、更便捷的多终端远程沟通服务。
技术解析
“远程呈现”的前世今生
曾几何时,实现长距离交流是人类无法“攻克”的屏障。电报、电话、飞机、火车,都成为人类发展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然而到目前为止,无论哪种技术,都无法实现这样的体验:在实现长距离通话的同时,使“远在天边”的多方交流能够“近在眼前”。
在这样的愿景感召之下,“远程呈现”(Telepresence)概念应运而生。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高码率音视频传输、远程互动等技术形式的统一,让处于天南地北的参与者之间的交流更具有临场感。
“远程呈现”一词最早出现在1980年由Marvin Minsky所撰写的一篇文章中。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将不同地点的远程交流“包装”成为“犹如亲历”一般的应用愿景。
自此之后,针对“远程呈现”概念的技术研究开始逐渐开展起来,但并没有得到实际应用。直到1993年,“远程呈现”的概念才由一家名为Teleport(后来改名为TeleSuite)的公司实现。不过,这家公司的创始人David Allen和Harold Williams最初的想法却并不是发扬光大这项技术,而只是想藉此提高他们所经营的度假村的客流量。Allen和Williams发现,顾客经常会去参加一些重要会议,而不得不削减他们在度假村的住宿时间。因此,他们的想法是开发一种技术,使顾客能够在不离开度假村的情况下也能参加会议,进而延长他们留在度假村的时间。
然而,这一技术的初次亮相就遭遇了“滑铁卢”。希尔顿酒店是首家被授权应用“远程呈现”产品的客户,但是由于使用量偏低而打了退堂鼓。出师不利的窘境使得TeleSuite将其业务重心从酒店和餐饮业转到了商务领域。在这段时间内,David Allen买下了TeleSuite的所有资产并将公司更名为DestinyConferencing。从这家公司在名字上的更迭就可以看出,其已经从单纯强调远距离的交互技术(Tele),转变成了对商务会议领域应用的聚焦(Conferencing)。同时,这一聚焦方向也成为了未来数十年间“远程呈现”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DestinyConferencing随后将其专利授权给了惠普,这让惠普成为了首家进入“远程呈现”市场的大厂商。在此之后,思科和宝利通迅速加入了这一阵营。2007年,宝利通以6000万美元买下了Destiny Conferencing。
如今,除了商务会谈、多人会议之外,“远程呈现”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
医疗:通过高质量的视频交付,“远程呈现”技术目前可以实现的应用包括临床交互式会诊、远程影像及病理会诊、双向转诊、病例讨论和多学科专家会诊、远程手术应用等等。
教育:“远程呈现”技术不仅可以实现高质量的音视频内容,同时还包括文字的实时交流、文件传输、电子白板、文档共享、协同浏览、文件下载、多方点播等主要功能。
能源:高质量视频技术的应用使得“远程呈现”技术能够完成油气传输管道的检查与修复。
肢体语言交流:“远程呈现”技术在体验上与传统意义上的网络会议相比有绝对优势,因此,被用于一些只能使用肢体语言进行交流的场合。
“远程呈现”为我们的远距离交流打开了一扇大门,其市场规模正在急剧扩大。根据Frost&Sullivan的统计,到2014年,这一市场的规模将达到47亿美元;同时,亚太区将成为应用这一技术的先锋,市场规模将达到17亿美元。目前,“远程呈现”领域有多家不同厂商参与其中,包括思科、宝利通、RADVISION、Lifesize等,中国的华为、中兴等厂商也有相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通过与RADVISION的合作,神州数码也推出了相关产品。
(文/李旭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