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我迷茫 我寻找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IT技术女,迷茫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3-22 16:44
现在我决定让你做一些更有挑战性的事,你将会首次承担起领导团队的责任。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差事,尤其是对你,以前那些工作你可以通过毅力挺过去,但是现在你不仅得保证自己的工作进度,还必须让手底下的男人能够认同你——要知道,一个女人来做一群极客的头儿,这实在是太可笑了。老实说,我已经有些迫不及待地等着他们来向我抱怨了。
对了,你准备要孩子了?我预感到对你的工作来说,这不是什么好消息。去做事吧,希望你在新岗位上至少能撑过3个月再来递交辞职信。”
——一个老板的自述(二)
2月20日,晚上6点30分,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
刘月(化名)刚结束了和技术经理的沟通会议,对将要上线的新产品特性有了大致了解。需求文档已经入手,信息搜集整理完毕之后,就是正式的代码实现阶段,并在后端平台上进行版本控制。
这是明天的事情了。
现在,刘月想的只是尽快赴约,和朋友一起去看孟京辉的话剧《恋爱的犀牛》。2012年,是平台配置工程师刘月离开校园的第6年。
同一时间,硬件测试工程师张山(化名)仍然守在工作岗位上,双目紧盯着屏幕上的曲线纹丝不动,外卖送来的工作餐被遗忘在了桌角。
这是她技术生涯的第7年。被岁月磨平了棱角的她,开始怀疑自己最初的选择,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在房价飞涨的北京,究竟什么时候才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小窝?即将而立之年的IT技术女开始进入最为纠结的人生阶段——“我迷茫,我寻找。”
被揭开的迷茫
2月27日,晚上6点45分,北京市海淀某家咖啡馆内。
坐在记者面前的刘月刚下班,她的公司就在附近,平常收工的时间甚至会更晚一些。
尽管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日子,看得出刘月还是很精心地修饰了自己,衣着装扮时尚得体,举手投足温文尔雅,似乎与“IT工程师”这一强调“铁血纪律”与“严密逻辑”的称谓沾不上边。
她说:“人的心态是一段一段的,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特点。”
“那你现在是什么心态?”记者问。
这时咖啡厅的灯突然灭了,四周陷入一片漆黑。刘月淡定地说不用担心,马上就会恢复正常,这家店她经常来,以前也出过这样的状况。
刘月的父亲是一名电信工程师,这对于她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女性很多的思维都是从感性出发的,这会很纠结,因为看不清;而技术行业需要逻辑鲜明的理性思维,你能明确地得到结果。阴柔细致和硬朗冷酷同时从身上流过,这就是IT技术女性的特别之处。”
刘月自信在技术圈子里是个活跃的人,但与圈外的人在一起时还是差得太多了。“与一个陌生人可能会没有任何说话的欲望,这很可怕。”
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期,领导开始安排她在技术之外做一些培训和沟通工作。
在公司里,刘月的办公位置是经典的开放式格间区域,任何时候只要她从座位上起身,周围的同事都能一览无余。随着资历的不断增长,每一年刘月站在自己的格子间环顾,都会看见有人离开,然后头也不回地消失了,随即又会有新的同事进来替代他们。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视线内都是“90后”了,这是一种很强的压抑感。”互联网行业闪电般的认知更迭对于从业人员,尤其是像刘月这样的技术人员来说无疑是一种考验——“不想Out的话,就拼命赶上来吧。”
继续走下去,是不是正确的选择?
有时,迷茫的感觉会在刘月的脑中一闪而过,她会找出一张白纸,仔细分析自己的性格、职业状况、兴趣爱好等,试图找出以后的出路,直到一整张白纸没有任何富余空间。
3月3日,晚上10点35分,北京海淀区某大厦内。
办公市里依然灯火通明,张山的加班仍然在继续,眼花缭乱的数据生硬地从液晶屏上挤入她眼中。
昏昏欲睡之际,同事从网上转过来一张“IT女上班标准样式装备图”,下面的标注是:“像你吗?”
几十秒钟后,同事得到了她的回复:“太像了,除了不会背那个大单肩包之外。”
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张山之前并没有想过会从事技术工作,只是在机缘巧合下自学了编程和开发,结果入行后一做就是7年。
现在,她正在迷茫中挣扎。与典型的北漂白领一样,“加班”和“隔离感”成为张山身上挥之不去的关键词。想转行,但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目前我好像也只能做技术,好处是赚钱还算多。”缺少精神寄托,平均两周一次的看电影是张山工作之余仅有的娱乐内容,路途遥远也使得她与昔日挚友间的相聚逐渐减少。
刚领到结婚证的她想要尽快生小孩,这也是她目前最大的心结——现在的工作状态让她很难去真正实施这样的计划。
被抉择的未来
不久前,刘月去参加了一个电台访谈节目,当时3位嘉宾中就她一个女孩,另外两位男士从事的都是文字工作,当她说出自己是IT工程师时,主持人诧异地“质问”她为什么还在做这种“枯燥、无味、可怕的职业”。
“以前我会迫不及待地解释:事情不是他们想的那样。时间久了也就懒得说了。其实根本就不用去在意或者改变什么,按照我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就行了。”刘月已经学会了“不理不睬”,觉得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迷惑。
刘月的生活是飘忽的,与朋友结伴,在各种风景中留下足迹。除了技术,还有旅游、摄影、话剧。
尤其是话剧,每看完一部刘月都有写剧评的习惯。“对我来说,技术和文字是互补的。写作能给我的理性工作带来灵感,而技术文档则必须通过文字撰写。”
“35岁之前,我的规划是沿着现在的路一直走下去。”刘月已经做出了决定,还会继续追随技术。“40岁时我希望能尝试全新的工作状态,比如创业或者当自由作家,告别一成不变的‘格子间坐班’日子。”刘月把这个过程看作是一种旅行,希望去不同的地方收获不同的风景,包括爱情。
与刘月不同,入行5年的软件工程师刘小美(化名)下班后通常是径直回家,同样从事IT行业的丈夫也会在差不多的时间回来。到家以后,刘小美脱下职业外套,捋顺了头上的高马尾后就开始做家务。毫无疑问,家庭在她眼里是第一位的。
前些日子,刘小美上网时无意中也看到那张著名的“IT女上班标准样式装备图”,她并不认为这代表了什么实质的意义。“这就是一种戏虐。女性从事IT技术确实很辛苦,但其他行业也一样辛苦,这很正常,IT只是职业的其中一种。”刘小美淡淡地说道。
“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素质通常都要弱于男性,但女性更善于沟通,这对团队协作很有帮助,一个优秀的团队不能缺少女生的加盟。”刘小美从不认同IT行业“把女人当男人使,把男人当骡子使”的说辞,企业文化不同、工作内容不同,工作强度也会有很大差别。
刘小美是一个“很稳当的人”,“做技术工作,没有‘办公室政治’,同事间关系融洽,有问题可以直截了当的提出来一起讨论,这让人觉得很轻松很舒服。”所以,刘小美不选择改行,“我刚走过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个5年,接下来我会好好规划下一个5年。”
想离开的是张山。她开始考虑家人的意见,离开北京去二线城市生活。“我大概会在一两年以后离开北京,去老公的家乡沈阳考个公务员。”这样的规划似乎与现在的她差别太大。
但是,张山似乎依然有些留恋北京这个大都市,毕竟这是自己奋斗了7年的地方,究竟是离开还是坚守,张山也反复问自己很多次。而立之年做选择,这是谁也逃不掉的命题,冲过去,是领悟;改变轨迹,也会迎来别样的人生。强悍的内心和逻辑缜密的推理,已经成为IT技术女的人生方法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