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喝彩的《艺术家》
- 来源:电视指南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奥斯卡,艺术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4-28 13:55
万众瞩目的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终于尘埃落定。如果说本届奥斯卡和以往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今年诞生了许多预言帝——早在二月初,各大门户网站就开始有奖竞猜,我没有做过调查,不知道是否真有人悉数“言中”,不过对于几个重头大奖,诸如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甚至最佳外语片奖基本都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内,也在美法两国的情理之中。
奥斯卡变身“文艺青年”,收视率却很“苦逼”
如果为本届奥斯卡找出一个关键词,那无疑是致敬,而致敬是建立在怀旧的底子上,于是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成了真正的主角,默片、黑片影像、卓别林、《一个明星的诞生》、《雨中曲》……如此专心而密集的怀旧,是奥斯卡史无前例的。然而如果你单纯把这个标准当成获奖的风向标,那你一定会大失所望。因为怀旧是真的,致敬也是真的,但评价体系又是另外一回事,这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要说到评奖体系,得先了解一下评奖人。
和中国一样,奥斯卡的评奖人都是一群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基本以男性为主。老男人的口味是很难捉摸的,许多人都喜欢事后诸葛亮,说,老年人就是喜欢老人和孩童为主人公的题材。客观讲,这个结论并非扯淡。首先从老年人的心理学而言,确实喜欢这类和自己密切相关,能感同身受的作品,其次,奥斯卡经典影片《闻香识女人》在当年确实囊括了许多大奖,但这种题材终究不是获奖的杀手锏和不二法门。
纵观最近5年的奥斯卡,产量并没有受次贷危机而下降多少,质量也还是比较靠谱,但是奥斯卡的风向标,却一直偏向小众的艺术影片。本届奥斯卡也不过是在小众的艺术片里挑了一个比较明确的主题。而真正代表好莱坞水准和美国主流价值观的影片,如《点球成金》、《战马》、《帮助》,却只沦为点缀的花边。
有人说,奥斯卡终究不过是美国人的春晚,重要的是齐聚一堂,而不是排座位拿名次。所以官方有权利把奖授予谁,观众也有权利换台不看。奥斯卡的收视率已经惨淡了5年,今年虽然稍微有点回升,但和当年《泰坦尼克号》、《指环王》等主流美国影片获奖的时代相比实在很“苦逼”。
“美法两国”暧昧的艺术
我一向不喜欢看预言,更不喜欢有些影评人在事后言之凿凿地论证“获奖名单”恰在他的意料之内——这种套路对任何一个以文字刷腻子的人来说,无论中外,都很娴熟。但本届奥斯卡是个例外。
“我今天就是来打酱油的,相信我,一会儿的获奖感言一定是法语!”说这句话的正是乔治·克鲁尼。一向老成稳重的克鲁尼如此放言,看来《艺术家》获奖,早已是公开的事实,与此同时也不难看出克鲁尼的不满情绪。美国人和法国人的情感渊源,说起来话长。
当年伍迪·艾伦都不无揶揄地说,法国人喜欢我,一来因为我戴着眼镜,看起来像知识分子;二来就是我的电影不卖钱。所以当法国人拍了一部反映美国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默片时代的故事之后,当影帝让·杜雅尔丹激动地挥舞着小金人,大喊“我喜欢你们国家”的时候,美国人没法不高兴啊。很多年来欧洲人的眼里,好莱坞就有钱没文化,充满文艺调调的戛纳才是电影的天堂。奥斯卡名称来历的几个传说,就一个比一个不靠谱,其中最不靠谱但也是最流行的说法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一个名叫赫丽克的图书馆管理员兼执行董事,认为小金人很像她那名为奥斯卡的叔叔。曾几何时,美国人和法国人我行我素,井水不犯河水。但是中国有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啊!
风水流转到84届,美法两国领导人开始你侬我侬,萨科奇和奥巴马也在接受访问时,“哥俩好”似的坐在一起,互相拍着肩膀。奥巴马毫不吝啬地赞扬了萨科奇和默克尔在处理欧债危机上所体现的“杰出领导能力”。此外还强调,“欧债危机也直接影响到美国……我们完全连在一起”。萨科齐一听,激动坏了,“很高兴美国能够关注欧洲的问题,同样我们也需要美国,才能使我们的形势更加改善”。
没想到一转身,政治上的暗度陈仓已经转嫁到奥斯卡,难怪老帅哥克鲁尼会那么郁闷和愤愤。美国梦是个宏大叙事,看上去牛气逼人,实际上心里有底,该商业就商业,该文化就文化。法国人很高贵,但轻易被招安,没文化的大佬有颗爱文化的心,法国人没法不感动。你以为是我在搬弄是非,混淆视听?那么好,我们听听外媒是怎么评价这部电影的。
“除了一帮巴黎人拍出来的好莱坞《艺术家》,其他电影也纷纷在舞台上对自己的国家喊话。最值得注意的可能是《一次别离》,导演将奖杯献给伊朗人民和所有愿意放下怨恨、尊重所有文化和文明的人。”
———《综艺》
“这是一次法式奥斯卡。学院把最佳影片颁给一部黑白默片简直就像是《阴阳魔界》(科幻美剧)中的一幕在现实中发生。”
———《芝加哥太阳时报》
“《艺术家》横扫最佳男演员、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我们的电影工业不仅仅在表彰这一部电影,更是在向它所描述的黄金时代表示敬意。”
———《纽约时报》
其实最悲伤的并不是克鲁尼,曾经获得六项提名的《战马》与《点球成金》都颗粒无收,这让迪士尼梦工厂和索尼情何以堪!所以斯皮尔伯格和布拉德·皮特才是躲在墙角最悲伤的兄弟,尤其皮特这一部跌宕起伏、盯了足足七年的《点球成金》,堪称其心力之作,不过幸好有高票房傍身,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克鲁尼虽然也没有如愿以偿地封帝,但至少还有章子怡的安慰:“如果他们不选你,你索性就去竞选总统好了。”
金奖傍身,票房惨淡
市场始终是最公平的。《艺术家》虽然成为本届奥斯卡最大的赢家,但该片自1月20日公映以来,在美票房收入只有2900万美元。“钱途”十分惨淡。
既然说到票房,还是顺便提一下另外一部颇受中国观众喜欢的最佳外语片《一次别离》,这部呼声很高的伊朗电影,在获奖之前都被预言是“十拿九稳,板上钉钉”,可是由于剧情的沉闷和文化差异的影响,它的票房只有160万美元。次外,老谋子一直叫嚣的《金陵十三钗》投资近6亿人民币(约9000万美元),在美国的票房收入目前只有20多万美元。
文/夏城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