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段时间,身边许多人都在热议《家政妇三田》,它当然也提供了许多供人茶余饭后消遣的话题,比如日剧女王松岛菜菜子婚后复出;比如被无数日本男女崇拜的“大和抚子”变身成为一个“不笑、不媚、不亮丽”的家庭保姆;比如该剧的单集收视率是如何打入历史三甲纪录……然而,这些话题不过是围绕着该剧而产生的花絮和数据,这部戏成功的关键,还是在于三田灯这个特立独行的形象。该剧直译是《家政妇三田》,可还有人意译成《冷血保姆》——“冷血”确实是这位非常保姆的特质。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大部分人喜欢该剧正是因为这位保姆的“冷血”,而另一部分人极其厌恶该剧的原因也是因为“冷血”。
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保姆呢?
该剧讲述的是家政妇三田灯被派遣到一个问题多多的家里工作的故事。母亲去世,4个孩子和父亲相依为命,整个家庭面临瓦解的危机,而家族成员也都面临着各自的问题。在这样的一个工作环境中,三田并没有感到为难,相反地,反倒是面无表情地去接受一切工作上的命令,甚至是包括犯罪行为……在三田怪异得令人惊悚的种种行动下,分裂破碎的家族成员们慢慢地重新走在一起。但三田悲伤、残酷的过去也揭开面纱:因义弟放火,丈夫和儿子被烧死。阿须田家的成员们开始为三田可以重展笑容而努力。
从故事主题而言,这仍是一个“相助”的故事,唯一的特殊就是三田灯这个人物。她面如表情,就像个机器人。别人问她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她只会说“我没资格对别人的人生说三道四”抑或“这是由你自己来决定的事情”。只要是工作命令,她都认真去执行——哪怕杀人——这是人物最极端之处。在常情里面,人物能做出如此行为是很没有道理的。但好在编剧给了三天灯一个坚实的理由——她不想活了,自从丈夫和儿子被自己间接连累而致死之后,她就被婆婆驱赶走了,并且让她发誓,从今以后,不准再笑了——是她的笑招惹了弟弟的爱慕之情。她也认为自己是有罪的,想过自杀,但终究还是失败了。于是只好收起自己的笑,做一个行尸走肉般的保姆。从此以后,她人生里的光明、希望、梦想、爱、喜悦、幸福,全部消失了。如果雇佣她的人要求她杀人,她会照做——唯有如此,她才会被动地接受惩罚,当自己忍不下心自杀的时候,会有人秉公执法地结束掉她的生命。
故事的逻辑线索非常清晰,并且坚不可破。人物虽然性格残缺,但唯有残缺的人,经历过涅槃的人,才会知道痛失亲人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她就像一个救赎的神,被委派到一个刚刚死了母亲的家里——救赎别人的同时,也超度自己。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三田灯解决问题的方式,全是依靠自己涅槃般的经历。比如阿须田家的子女们一直走不出母亲自杀的阴影,子女在无限怀念母亲的时候,也在恨着母亲,恨母亲为什么忍心抛弃他们,恨母亲为什么不辞而别。然而三田灯却坚定地告诉他们这种想法错了。因为母亲绝对不是自杀。没错,她一开始因为丈夫的出轨是想要自杀,甚至换了新衣服,留下遗书,跑到江边。但是当江水过腰的时候,她内心想的一定是你们——她已经后悔了,只是江水太急,她无能为力——回不去了。三田灯以一个自杀未遂者的心路历程告诉这些孩子事情的真相,因为她知道只有真相才是疏导悲痛的唯一方法。
该剧另外一个拍案叫绝的人物就是小丽。小丽是死者的妹妹,也是孩子们的小姨。小丽很想为这个失去了母亲的家庭做些什么,可她总是能够雪中送花,锦上添炭,她有一种能连绵不断地制造麻烦的才华,有头有尾——烂尾的尾。她为一家人烧的饭总是糊的;即使带来的外卖也是摔了一跤之后,灌满了泥汤;如果去外面吃饭,当孩子到达餐厅之后,便发现小丽预订的是下个月的今天……这样的一个人物总是惹人讨厌的,但你又不好怪罪她,因为她的动机那么善良。为什么要安排这样一个人物?因为这就是三田灯的前史啊。有一集,剧中的大女儿做梦,梦到小丽变成了三田灯,而三田灯变成了小丽,这就是编剧在急切地给出证明——所有冷静克己,无所不能的人并非天生如此,他一定有过一个小丽似的前史,在闯了一次大祸之后,才变得如此冷血。饶是如此,也不能泯灭她们的原始动机——也许行为举止,待人接物有冷暖之分,但本质上,她们都一样善良。这是人物性格的真相。
许多编剧在处理故事的时候,往往会刻意回避真相,甚至会制造一出“阳光总在风雨后”的假象来安慰观众,然而观众绝非那么好骗,或许一个观众的知识体系不如编剧,但他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即使你现在感动了一个阅历浅薄的观众——但是,当这个人遇到同样的问题再回顾时,便会发现你是骗人的,而且是极其拙劣的骗术!
文/夏城南 设计/薛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