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中国”要循序渐进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宽带中国,电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5-03 16:38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宽带普及提速工程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该会议标志着以政府为主导的国家宽带战略正式拉开序幕。
其实,“宽带中国”已经不是新鲜名词。此前,光纤入户、无线城市、宽带提速等关键词已被媒体炒得热火朝天;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也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对宽带提速的希冀。
但是,宽带中国工程不能只有目标,没有过程;只有数据,没有路线图;只有单枪匹马的局部战役,没有统一部署的大国宽带战略。如何设法解决这些问题,正是此次会议的意义所在。
不过,笔者还是得给宽带中国多提几个醒。既然宽带中国是国家战略,那么就不能只是政府一些主管部门和电信运营商的事情;在没有《电信法》的前提下,绝对不能搞“野蛮拆迁”、“艺术速成”或者“豆腐渣式”形象工程。
很显然,要实现工程的顺畅推行并不容易。
其一,部门之间的利益博弈会成为宽带中国前进的绊脚石。除了“广电系”和“电信系”之间的利益博弈外,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也一直是非常棘手的问题。譬如,如何保证运营商的基站顺利进入地铁、小区以及偏远地区?其中涉及到的利害关系错综复杂、一言难尽,如果没有政令的畅通,只是依靠运营商自己解决,显然是不现实的。如何协调这些单位之间的利益,至今仍是一个难题。
其二,电信企业并非公益性部门,保障公众利益的同时需要兼顾自身利益,这中间的平衡点绝对不是“一味地降价”就能找到的。随着宽带普及和用户的飞速增加,带来的相应后期服务将是无法忽视的问题,运营商的成本大幅增长不可避免。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物价攀升的今天,如何在保证运营商效益的情况下,使得宽带服务不断得到提升,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
其三,公正监管的力度仍需要进一步强化。当前,大到光纤入户、无线城市,小到家庭用户体验,各个层面上都存在着很大争议。例如,电信运营商说铺了10M的宽带,而用户看视频时却发生“卡壳”现象,甚至连基本的网页也打不开;用户投诉“假宽带”,运营商觉得委屈,因为确实提供了10M的带宽,但用户家里5台电脑开着P2P下载高清,当然会“卡壳”。最后结果是用户愤怒不已,运营商忍气吞声,负面报道频频见诸于报端。这种时候,就需要有一个能明辨是非、主持公道的第三方部门机构。
从本质上说,笔者相信宽带中国是一项民心工程,是标志着大国崛起的宏伟工程;但另一方面,也必须保持警惕,绝对不能脱离国情,成为某些地方的形象工程。
这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毛启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