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 本真只在破晓的一刹

  • 来源:女报•时尚
  • 关键字:纽约,视觉艺术
  • 发布时间:2012-08-02 17:19

  liko

  年龄:21

  就读学校:School ofVisual Arts视觉艺术学院

  居住地址:49thst queenssunnyside NY

  待了多久:两年

  纽约

  全球最繁华的城市,位于纽约州东南部,下辖五个区,隶属纽约州管辖。作为全世界最大的都会区之一,它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世界。在超过一个世纪中,纽约在商业、金融、媒体、政治、教育、娱乐与时尚界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

  离开了聚光和华丽的霓虹,它只不过是一座城

  照片的时间被人们定义为一瞬之间,大多时候它快得连自己都恍惚。让人忍不住怀疑照片上的景物是否真实发生过。

  2010 年末,我不会忘记,那是我降落在纽约拍下的第一张照片。阳光刺穿云层,宽敞的街道边玻璃幕墙反射着掺了黄的绿光,名牌店铺生意并不怎么样却通街都是,酒吧随处可见,跟影片里的纽约一模一样。

  在刚到纽约的那段时间,我最喜欢的活动,是拍日出。或者仅仅因为日出这件事在本质上不分国籍。

  日出时候,整座城薄雾微光渐渐沉寂。离开了聚光和华丽的霓虹,它只不过是一座城。褪去纸醉金迷,纽约只是座像所有建筑物一样用基础线条拼凑出的简单的城市。

  有人说,纽约其实是两座城市,一座属于白天,井井有条,进取向上;一座属于黑夜,妖孽丛生,欲望鼓在身体里膨胀。

  嗯,只有破晓那一刹,零碎的阳光重新洒满在各幢大厦的外墙、街道边的时候,纽约才短暂地露出厚朴的本质。

  我与你同在,我们并不孤独

  纽约人都很爱开玩笑,但他们唯独从不拿911开玩笑。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最大的灾难不是如何毫无准备地突如其来,而是整个民族在灾难的阴影中陷入无休止的恐慌。

  语言学校里经常侃侃而谈的老师Leon也很少讲起这次灾难,并且在这件事上从来都是保持严肃。他无法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去讲述这段历史,当然我相信所有纽约人都无法忘记当年轰然倒塌的两栋楼带走了多少无辜的生命。

  这就像每个纽约人心里都有一块揭下来就疼的疤。

  适逢911 十周年,我在公寓的电视前看见奥巴马总统低头哀悼的样子,我突然明白了Leon 对我们说过的话:有的时候,打招呼并不仅仅是一个友好的方式。在大街上跟对方打招呼,点头或是微笑,更多的时候是告诉对方,我与你同在,我们一起面对。多年后,911 的遗址修成广场式的喷泉,美国人把每个遇难者的名字刻在围成喷泉形状的花岗岩上,在他们死后的十年,他们依旧与我们同在。

  “我们谁都不孤独”,而我不知道这份额外的孤独是否来自纽约额外的繁盛。

  照片让时光倒流,但时光早已残旧

  纽约并不缺少华人,但华人在这个异国他乡也逃不过因为各自的志向不同而各有归属。而对于我这种决定彻底融入纽约,成为美国公民的华人,注定越走越零落。

  从一个接受西方文化的人,变成了西方文化的拥有者;从一个行为艺术的欣赏者,变成了一个实施者;从一群人,变成了几个人。

  幸好纽约终究是国际大都市,这里随处可见各种肤色的人,他们彼此间能互相鼓舞,各自认同。无论富豪出没的上东区对这些人有什么看法,他们,或者也已经包括我,慢慢地却也在这片一面繁盛一面凋零的土地上落地生根,有自己的文化,也有自己的群体。

  有时翻看这段在纽约的日子所拍下的照片,都会想起当时送机时死党问我的一句话:“你舍得吗?”

  我当时在机场支吾着说不出一个字,现在我想自己渐渐有了答案。即使照片让时光倒流,但时光早已变得残旧。那些模糊的人影凭借照片清晰地留了下来,也只不过已是过去式。

  Beat it,or go home

  大二那年最后的作业是一个作品集。那应当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了惊天大的压力。

  随后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几乎每天在电脑前待超过14 个小时,每次拿起画笔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就要崩溃。所以咖啡成为我赖以为生的瘾,而我的美国同学告诉我,美国的大学都是在咖啡里读出来的。

  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对着镜子默默地说,beat it,or go home。

  后来看着成品,心中如释重负,也突然一片澄清。

  很多时候,人生就像手中拎的大纸袋,里面装着不同的梦,明明很沉,袋子的绳子勒得手指很痛,但人总把袋子一个又一个地累加。不过其实只要忍一忍,就能抓住所有的梦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