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欢 灵魂歌者

  • 来源:凤凰生活
  • 关键字:刘欢,好声音
  • 发布时间:2013-02-20 11:07

  他是著名歌唱家、作曲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他是刘欢。他的嗓音几乎让人相信是上天赐予给极少数人的神力。

  极致审美体验歌手

  每人都有自己特别喜爱的歌手和歌曲,某个歌手或某首歌曲一定只有暗合了你的审美,表达了你的情绪才会让你对他或她如此着迷。

  刘欢,中国乐坛的“异类”。身为对外经贸大学的教师,他自称歌手是自己的业余身份,在近三十年的音乐生涯中,只出版过3张专辑。但就是这位业余歌手,却红遍大江南北,被誉为中国乐坛教父级人物。他专辑不多,却首首传唱。盘点中国二十年来最脍炙人口的歌曲,刘欢的数量一定名列前茅,这些歌曲成为观众对于那一年代的集体记忆。

  刘欢的音乐道路几乎是一帆风顺的,从最早的歌曲《磨刀老头》、《你是一面旗帜》、《丁香雨》到风靡全国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东边日出西边雨》、《胡雪岩》中的原创音乐和歌曲,除了其中的绝大部分演唱,刘欢还包揽了全部的作曲(部分含词)、编曲和制作,他是中国大陆头一批为数不多的能用电脑编曲和制作的音乐人之一。九十年代拿了好几个十大作曲家和歌手奖,可谓是中国大陆独一无二的集作词作曲、编曲、制作、演唱和音乐教育于一身的全能音乐人。2008年8月8日,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他与莎拉·布莱曼共同演唱主题歌《我和你》,被媒体视作他音乐生涯的巅峰。在他而言,未必。

  三十年流行与经典

  2013年第一站演唱会,“倾听我们的年代——留欢2012刘欢大型演唱会”在北京震撼开唱,开票48小时几近售罄,即便是天寒地冻的,上座率仍达到百分之分。刘欢带来了他二十多年来广为传唱各种经典曲目,从《北京人在纽约》的主题歌《千万次的问》,到《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胡雪岩》片头《去者》片尾《情怨》、《甄嬛传》主题曲《凤凰于飞》。不同时代的歌声串连起老中青几代人的回忆。再加上新的元素,《少年壮志不言愁》、《天地在我心》、《从头再来》和去年热播的《甄嬛传》主题曲,打通了年轻一代歌迷的音乐情感任督二脉。刘欢还携同他在《中国好声音》的五位学员带来一曲HIGH翻全场的神曲《喂鸡》,让大家看到“教父”卖萌的一面。

  陈鲁豫:我发现你的歌都群众基础良好。

  刘欢:这都碰巧。我们都弄不懂哪种歌最后会火了。做那歌的时候,千万别想后边的事。当时想着我怎么把这首歌写好了录好了就得了。它怎么就能火了,怎么就能流行,这真的是没有人知道。……天呐,满街人,不管卖不卖股票的,全都该出手时就出手。

  陈鲁豫:跟股票有关系吗?

  刘欢:这真的是这样,就是你永远都不明白是为什么,我2003年录了一个《喂鸡》,当时录的时候,一边录一边乐,觉得好玩。而且我还故意把一些声音,用那个声码器,变的升一个八度降一个八度,变成一会儿倍尖的一个声,一会儿变成一个巨大的鸡,就觉得好玩。那谁想到这事过去这么久了,现在就成了什么神曲了。

  陈鲁豫:但有时候挺神的,就是你一首之前也没有预期、不去想的歌,有一天突然大家都在唱,那种感觉也是一个挺神奇的感觉?

  刘欢:对,所以世事难料。

  也曾年少疯狂

  刘欢的父母是中学教师,家教严格,塑造了他谦和低调的个性。1981-1985年,他大学上的是国际关系学院法国文学专业。也就是在大学时候,他无师自通,学会了钢琴和各种乐器。1985年一举夺得首都高校英语和法语歌曲比赛双料冠军。1986-1987年参加中央讲师团到宁夏支教。回忆起青葱岁月里的各种疯狂,他都不觉得苦,反正喜欢去做却做不了的事的事更让人郁闷。

  陈鲁豫:如果一件事你喜欢但你做不成,要煎熬很多年,你会坚持下去吗?

  刘欢:我觉得我可能不会。我不是那种逮着什么事跟人死磕的那种。

  陈鲁豫:比如唱歌这事?之前如果你就不顺的话,你会跟唱歌这件事死磕吗?

  刘欢:我可能还会一直很喜欢,因为我实在是太喜欢这件事了。我喜欢音乐,喜欢唱、喜欢写,完全是因为大二(十九岁)的时候,才摸到钢琴呐。小时候家里也穷,没有这个条件,学校有一钢琴,天天去弹,就是因为喜欢。要说没有遇到这种机会,那可能以后就还是喜欢呗,也就是这样了。

  陈鲁豫:做音乐的人,在年轻的时候,总会有一些特别激情澎湃的,甚至很疯狂的时候,你有过吗?

  刘欢:我那时候应该就算吧。反正挺疯的。

  陈鲁豫:你为音乐做过最疯狂的事是什么?

  刘欢:其实我现在回想起来,可能当时真没少下功夫,只是那时候不觉得而已。就是喜欢这件事。那时每天中午十一点半下课,大家去吃饭,十二点钟吃完,全体就都回去睡一会儿,或者打牌什么的。我的钢琴就是每天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两点钟上课之前这段时间。而且也没有老师那会儿,也没什么教材,就是自个一通瞎打。

  陈鲁豫:那个年代你会背着吉他四处乱转吗?

  刘欢:我们学校的同学们,一天抱着个吉他这那的,我看着这事,结果那年正好暑假回家,有一亲戚考大学去了,他那吉他不弹了,我就拿来扒拉,一个暑假回来我就是他们那里边最好的了。然后我也没觉得那有什么。我就记得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一回我跟一同学,我们俩那发疯呢,非要骑自行车回天津。

  陈鲁豫:从哪儿,从学校?

  刘欢:从北京,对。家在天津嘛。然后骑自行车骑到半路呢,就得吃一顿饭嘛,结果我这同学说不能喝酒,我不知道他不能喝到那个程度。其实我们俩就一人喝了一碗酒,他就趴桌上睡了。饭馆过了一点钟要关门,就轰我们走,我拉他也弄不起来,然后我就在那哄着人家唱歌。我这么嚷嚷唱他都不醒。我就在那不停地给人唱歌,整了可能得有小一个钟头,好不容易弄起来了,我那是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保不齐的,跟人家那瞎磨咕工夫,给人耽误得。

  音乐之外的梦想

  刘欢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了二十多年的《西方音乐史》,据说他讲课比唱歌更带激情,那些大师巨匠才是他的音乐高标。所以,平时创作的曲儿,对他来说是兴致之作。但当在外面听到别人放他的歌曲,自个听着总觉得别扭。他是中国流行歌坛上的巨匠,本质却是学院派的,始终与纷繁芜杂的世界保持着一定距离,自省且清醒。

  2012对刘欢来说是热闹的一年,从龙年春晚上的《大爱》到上半年《甄嬛传》火热荧屏,再到执“导”中国最火的音乐选秀节目,最后压轴“留欢”演唱会,他真的很忙。而2013,迈入五十岁知天命之年,音乐之外他还有一个电影梦没有实现。

  陈鲁豫:我记得是你哪一年说,你说那个未来人生规划是什么?你说你希望到差不多四十五岁的时候能够拍电影?

  刘欢:已经过去了,五十五吧。不知道,反正这是有这么个念想来着,谁知道呢,但是这个梦想还是在,我相信一旦有条件的话,我还是想把它实现的。我觉得我是随遇而安吧,已经到了这个岁数了我就别再给自个儿使劲上套了。能做点什么做点什么,然后我觉得我更习惯的还是我前两年的那种感受。就是一半性的退隐山林吧,其实这种更适合我。

  陈鲁豫:你退隐山林干嘛?

  刘欢:没干嘛,我这个人在家里边可待得住了,要是没事的话,在家那一个星期都不带下楼的。

  陈鲁豫:你觉得音乐带给了你什么?改变了你什么?

  刘欢:音乐带给了我一切,改变了我的一切。

  陈鲁豫:你平时在创作音乐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状态?就我们想象,作曲家都是在那突然有一段好的旋律出来以后,就特别激动,然后,你是那样的状态吗?

  刘欢:其实就是写音乐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在你把它给想出来的那一会儿,这个左掰斥右掰斥这段东西成了,这时候最愉快了。再往下就开始变成煎熬了,因为你要完成技术过程。你得修这修那的,然后编曲,就开始头疼了,然后录音的时候就累得要死,就是前面那一段是特别愉快的。

  陈鲁豫:你有没有想尝试做一些除音乐以外的事情,如果有会是什么?

  刘欢:以我的状态看,现在基本上与其说做音乐,基本上还是说在歌曲的这个小角落而已。它如果有更大的,你心里边有些想展示的东西,凭一个歌曲它的承载量是不够的。所以可能那时候就,再加上我特别喜欢电影,我原来就一直有这么个想法,但是怎么说呢?我现在不强求自己去做什么,如果到时候还有这种想法那就再看了。

  陈鲁豫:我是该祝你要保持这种暂时能够悠闲一点的状态,还是2013年继续忙碌呢?

  刘欢: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可能会尝试去做一些比较小场合的这种音乐会的演出。

  凤凰视点

  刘欢,一直屹立于中国流行乐坛之巅,成为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刘欢是感性敏感的,也是认真固执的。2012年参加《中国好声音》做导师,年末却宣布退出。或许,这都不在大家的意料之外。按照他的说话,一个是录节目身体吃不消,更重要的还是不能接受节目的一些操作方式吧。时至今日这样的社会环境,他还是不能接受有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编造的故事和各种传言,也不能理解在市场操作的情况一些远离初衷的妥协。他还是更喜欢纯粹地授课,更喜欢闷在家里做音乐。在《锵锵三人行》,他聊了很多,关于媒体环境,关于音乐教育和理想,他对现况有着清醒的认知和学者气的固执——

  刘欢:不能适应现在的媒体环境

  我们想指望着一个节目来提升中国的流行音乐,其实是做不到的,它是一个整体环境,需要各个方面、工艺方式上的配合才能实现的。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做一点努力,通过这个节目。……

  我们东方容易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些歌曲我们认为很流行,它的标准就是得大家都能唱,它才流行。但是实际上不是这样,至少不应该是这样。你看我们看到流行音乐比较发达的地方,欧美、西方,它很多非常流行的很热门的歌手唱的东西,其实大部分人是学不会的,你跟着他唱不了,很难。但是很流行,就是大家喜欢,我的概念里这叫传听。流传,就是大家听就好了,你去欣赏,好的东西不意味着说咱们都能唱才好。你要是真这样的话,那要歌手做什么呀。就是有些东西你只是听你不能唱,而且在西方的大部分是这样的。可是在我们这儿呢,可能是卡拉OK作用,就是变成这个东西要流行,第一标准就是得让大家都能唱。不会唱这东西就流行不了。

  窦文涛:媒体八卦的心态与人情社会

  就讲媒体八卦的这种心态,大家求一个戏剧性,闹半天就跟拍好莱坞大片似的,那是拍了多少个小时里边挑出来的。我们看着是挺激动,你喜欢这个效果吗?这导师是真想当导师,结果给减成演员了,结果最后把这些都不要,就看着在那儿情绪激动。情绪激动也确实,它这个原版的节目是这么样的一个形式,但是这东西说实话到了中国,咱们这儿这个人情社会还是有不同。我知道欢哥是有追求的,他好像有一句名言叫“只做有价值的事情”。

  许子东:好声音给草根很多幻想机会

  这个节目设计里边最关键,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教育表演,他里边的三个环节代表了我们现在整个大学教育的最关键的三点:第一个就是有教无类,就是来的人是不认识的,只听声音的,不看他背景,特别强调这一点,我不知道他们是有意制作呢,还是实际上是这样。实际上他就是给草根很多幻想实现的机会,而且他是想象挑,这很像大学,你先考得好,考的好了你就可以挑学校,这是很模仿现实的教育。第二环最残酷,就是同室操戈,同门相残。这个听上去很残酷,其实这是现实,每一个成才的人,都首先要在你的老师面前做得比你的同学好才能够出来。

  编辑/梨花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