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微生活
- 来源:凤凰生活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空气质量,饮用水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3-14 14:56
空气质量,饮用水安全,交通堵塞,资源浪费,分配不公,甚至连我们“相依为命”的身份证户口本都有人作假。每天打开微博,看着全国各地的PM2.5实况监测播报和网民们无奈的吐槽,对油品质量的质问,再到“中国式剩宴”引发的“光盘行动”,民间从来不缺乏理性思考的声音、寻根究底的勇气。微博平台,越来越成为大家不吐不快的社交广场。从一粒尘土,一滴水中,以小见大,以微见著,这就是“微生活”。
忧伤“抒情派”
@曲黎敏官方微博(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从来,销魂处也是英雄地。但那个时代一去不返,既无销魂,也无英雄。只有北京雾霾的夜,遮蔽着冷嗖嗖不真的繁华。还好还好,有温暖的家。
@张泉灵(央视主持人):
我特别不理解现在在室外抽烟的人,真不会节俭!现在北京在哪儿随便吸两口空气不是烟啊!还自个儿买去!
@孔庆东(北大教授):
海上生迷雾,蒙尘共此时,愿君多屏气,同病共相思。//@钱文忠(复旦教授):上海今天大雾,与以往不同,就个人感觉而言,此次大雾导致呼吸有明显不适感。
@欧阳智薇(央视主持人):
第三次来达沃斯,忙碌,同时也享受这里的好风景好空气,今年更是如此。以前大家对这里的关注都是你们要采访谁,今年大部分的人都在跟我感慨,逃离pm2.5,去那换个肺吧。在米兰的火车上,看到三个乘客拿着有大版面报道中国雾霾的报纸在看,而来到达沃斯,和嘉宾沟通聊天的第一个话题也是北京的天气。
@马占凯(搜狗输入法之父):
路边社消息:日前大获成功的生化危机系列电影续作《生化危机6:PM2.5》将于近日在北京开拍。新片中T病毒侵袭北京之后,又造成严重粉尘辐射,女主角将在北三环、CBD等地与僵尸展开生死决战。据消息人士透露,外景搭建方面、浓雾特效方面节省千万美元左右,成为该片选址北京融入中国元素的最大原因。
@他回精神病院了(导演高群书):
以前看世界,世界就是世界;现在看世界,世界皆雾霾。
@评论员李铁:
今天的新闻《全国灰霾超100万平方公里》,一句话评论:这是一个被地球拉黑的国度。
科学“求实派”
@李响(江苏卫视主持人):
#响想口罩#听说现在口罩的网购量上涨10倍、很多超市口罩脱销。我对所有“听说”的信息从来不全信,可这时候就是不法之人行敛不义财之最佳时机。某些口罩宣称PM2.5阻隔效率大于99%?!呵呵,真这样的话,戴口罩的人戴半天憋都给憋死了。建议大家去专业的药店、器材店选购口罩。
@杨澜(阳光媒体集团董事局主席):
小潘2年前推广人们对于PM2.5值的认识,并提出何时才能向公众公布这个数据的问题。当时他被告知十年之内不可能。但是,在公众的呼吁下,“高级”领导的关心下(中国特色),一年之内北京环保局就开始公布这一数字了。公众的知情权得到尊重,才有参与的动力。@杨澜访谈录
@六六(作家):
#时尚女中年电动车使用报告#最近各地PM2.5爆表,我为空气净化做贡献,零污染,零排放。实际使用10天电动车报告如下:用电194度,如按6毛一度不计夜间半价,共耗电116元。过去每月加97号油2800元,平均10天应加油933元,省约817元。如全部使用夜间半价电充,会更便宜。平均隔两夜充一次电。
@宋英杰(气象节目主持人):
【雾霾】以后,我们可能会更经常地面对这两个天气符号。雾是站着的三,霾是躺着的8。霾本身就是污染物的积聚,雾未必就是污染,但却是污染良载体,即窝藏犯。湿时多是雾,干时多是霾,但往往雾霾交替或雾霾混杂,于是成为同案。消除雾霾,靠风“干洗”,靠雨“水洗”。但是,人努力,比天帮忙更可靠!
@袁莉(演员):
潘总,有即将生孩子的朋友询问您用的空气净化系统是什么牌子的?他们打算砸锅卖铁搞一套,说:不能让孩子从小生长在美国,至少呼吸一下美国标准的空气。//@潘石屹:今天中午我在研究室内外PM2.5分布,我们办公室为24,达到美国标准。
光盘“行动派”
@陈铎(央视主持人):
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略能自慰的是我和朋友圈里面的老艺术家、专家们,如李光羲、范圣琦、杜声显、清史专家李庚其,还有很多年轻的同事们,早就是、一直是“光盘族”了,因为我们知道困苦懂得报恩珍惜今天。很惊喜“光盘族”有规模地被重视和扩大了,我们恳切呼吁人们支持并参与#光盘行动#!
@主持人鲁瑾:
除了年会,婚宴也挺浪费的。听说现在婚宴都5000一桌了,我看每桌至少一半食物是浪费的。光盘行动应该延伸一下:红包缩一点,婚宴便宜一点,浪费少一点。大部分新人和送红包的朋友们都背着房贷,用着父母的钱,大家实际点。我号召新郎新娘开展光盘行动,实在过日子,从婚宴开始!
@孟雷远见(《经济观察报》首席评论员):
我国人,最不乏“道德控”,尤擅以公意绑架私德。现在提出反腐,反对政府和官员讲排场、滥用公帑,挺好的事。但舆论一搀合,报纸电视微博一通胡掰,变了,偷换成扯淡的“全民反浪费”。还光盘行动,这都哪跟哪啊。我不知道是不是组织行为,但确实起到利用民众情绪以转移“斗争大方向”的作用。
@王小山(作家):
个人过日子当然要量入为出,免得后手不继,但支持所有浪费,支持所有奢侈消费,反对#光盘行动#这种非商业的、小农意识的脑残号召。没有消费就没有需求,没有需求就没有生产,没有生产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才不得不节减,最后大家喝西北风了。
@窦含章(媒体观察者):
骂政府是容易的,让自己不开车是不可以的。昨晚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十面“霾”伏谁之过节目中,我的观点主要有三:1、雾霾污染属大城市病,是生活在北京济南这些城市的人必须付出的生活成本;2、许多人追讨责任时是勇士,承担责任时是懦夫,污染难根治;3、政府个人在治污上都应尽力,但要量力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