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杂与秩序
- 来源:信息方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城市,排水,北京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8-24 13:40
对资产、物料进行系统管理,最主要的益处在于管理规范化和流程化,具体包括流程优化和缺陷管理。
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每个部门及环节都按照流程实施,可以使工作规范性增强,使工作流程更加规范化。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业务对系统的需求在不断改变,这就要求根据公司资产管理不断改进,实现不只是信息存储,而是成为一个运行有序的管理系统。
扩张与庞杂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排),对设备管理系统的关注起步很早,最初是在2000年。随着集团开始增加不同地区的泵站、管网,信息量也不断增大。开始的雏形主要是希望通过系统收集基础资料,包括不同厂之间的不同设备,以及参数、性能、购买时间、使用情况等。
随着集团不断扩张,资产结构也愈加复杂,资产管理的数据类型从原始基本的数据,包括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年限、日期,审批情况,规格型号等技术参数,扩展到运行信息,包括每年的使用时间,累积的使用时间。此外,还包括运维管理的数据。
不同类型的数据及愈加繁琐的管理流程,需要一套完善的系统对数据及工作流程进行行之有效的监管。
“其实集团对资产管理系统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计划部工程师沈文刚介绍说,“根据公司资产管理方面需求的变化,我们的系统也在不断改进,从最初的信息存储、工作流的流程安排,到报表及工作流程、资产管理、设备运行管理、维护保养维修、采购库存、车辆管理,现在可以管理整个流程管理系统。”
北排于2005年初,开始正式实施项目,经过二次开发、初步上线、测试,到2005年底基本全部运行。
最初的版本是集团化的版本,主体部分装在集团信息中心的服务器上,分厂主要使用浏览器登陆进行操作。2009年开始进行二期规划、开发,随着工作要求变化,质量标准也在不断变化。
所以在二期建设中,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例如维修计划、提供标准、固定的周期性维修等。这些计划需要依靠非常繁琐的数据信息分析,根据系统积累的运行数据和指标,北排的系统可以实现真正自动化生成维修计划。
“以新设备采购为例,有需要的单位提出申请,职能部门会通过系统进行层级审批,而一系列的申请、审批流程,都在系统中得到展现,只要和资产有关的工作流都需要按照流程运行,这样就可以实现工作流程规范化。”沈文刚介绍说。
有条不紊
系统的实施过程中挑战诸多,有老的体制和新的信息化体制之间相互适应、相互配合的挑战,以及物资流程规范。这些都需要一边实施一边完善。关于企业资产的管理,不同企业中有不同需求,管理对象适用整个企业运行流程,所以应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管理进行不同的战略部署。
传统的管理思路几十年间已经根深蒂固,新的资产管理工作流程顺利推进,需要得到实际应用员工的认可。只有应用者认为系统真的切实可行,有完善的制度标准,可以为工作带来便利;在实现无纸化办公之后,让员工在操作过程中感觉到安全、合理,新系统才算是行之有效。
另一方面,就是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使管理流程清晰可控。并且保证整个监控流程透明公开,一系列重要的生产物资都有数据累计。只有这样,对运维过程有了更清楚的监控,才能找到需要改进的目标。
与下属单位的配合、沟通交流联系至关重要。由于系统牵涉到很多子级单位,同时这些单位可能分布在不同地区,工作流程根据规章制度也需要自己制定,已经建立的资产折旧、使用标准也各不相同。所以及时沟通,使运行更加合理,占用了非常多时间。“北排在运行系统初期,在高碑店厂做试点,通过与实际应用者进行交流联系,并及时沟通,可以使系统运行更加合理。”沈文刚说道。每个设备及系统的使用情况不同,不同类别及在不同厂子的使用情况也不同,都需要实时沟通用以达到系统使用价值最优。
旧有的体制和新的信息化体制之间需要相互适应、相互配合,需要考虑物资流程以及相应的规范等,并且需要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随时和企业实际需求相联系。
企业运行资产管理,不仅需要面对技术流程、信息化体制、管理思路等方面的挑战,“怎么应用”更是管理保持鲜活生命的重点。没有行之有效的机制,会造成‘输入垃圾,产生垃圾’的循环。如果缺乏有效的体制监管和正确的出发点,造成数字真实性信任危机,影响管理进程。
除了体制和规范方面带来的困难,如何与企业实际生产联系,并且实现个性化开发也是系统实施过程需要面对的挑战。沈文刚介绍经验说:“包括市政府的管网、泵站等,北排新增了一系列污水处理厂及一些再生水厂,不同厂之间的不同设备,以及参数性能、使用情况各不相同,如何建立完善的体系,是我们当初重点考虑的问题。”
意义深远
越来越多的企业及数量日益激增的各类设备,都需要有完善的系统管理相关基础资料,监控系统设备运行。数据的不断积累显示了“大数据时代”人们对数据的重视,尤为凸显的价值是,通过设备的耗损率、消缺率,可以掌握设备管理维修的流程。
经过几年的运行,这些不断积累的数据指标,包括维修的次数、花费,还可以辅助技术分析。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衡量,就可以合理的控制成本。
通过系统建立统一的标准,给其他附属设备提供一个连接平台,消除了信息孤岛,每个系统间都可以共享信息,进行数据积累,由此将缺陷进行分级,根据缺陷管理制度,实现缺陷管理。
如此的系统管理使流程更加透明、公开,包括招标流程、监控流程以及重要的生产物资。无论是开源节流或是节能减排,系统管理的重要作用都是实现有力的成本控制。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而有效的系统管理是实现质量管理的重要途径。
土地物资、设备等固定资产,企业中运行的软件系统,以及行之有效的资产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人、财、物资源,优化企业资源管理。在整个运行管理过程中,不仅可以对资产进行监管,更多的是实现企业管理价值。
田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