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云平台后起之秀

  • 来源:信息方略
  • 关键字:云计算,大数据,云平台
  • 发布时间:2013-08-24 13:53

  云计算、大数据等概念已经热炒了很多年,自然吸引了不少业内外人士的关注,但是真正冷静下来观察思考,云计算、大数据到底走到了哪个阶段,对于业内人士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跟读者在各大科技类媒体上读到的答案一定会有出入。

  对于这个问题,《云计算核心技术剖析》一书的作者吴朱华曾给出了答案,他认为,目前云计算的技术已经度过了最初的“朦胧期”,业界已经找出一些核心的突破点,铺以重兵攻坚。但是仍然会有一些争议点,比如究竟哪个开源云平台更有助于企业开展自身的云平台。

  在国外,已经有比较成熟的云服务模式诞生,比如我们所熟知的亚马逊、微软云平台。然而在国内,却仍因为网络带宽、缺乏主导者等原因而在公有云这一大市场进展缓慢,但在私有云领域却已经有不少家企业成功部署。然而,即便有这些案例,在云计算相关产业发展中,这个争议点仍然备受关注。四个开源云平台OpenStack、OpenNebula、Eucalyptus、CloudStack都拥有自己拥护者和支持者。其中OpenStack强调的是完整的生态环境,模块众多,不仅有传统用于虚拟机的模块,而且它还提供云存储模块Swift,以及用于虚拟机镜像管理的Glance,最具创新型的网络模块Quantum,但是成熟性不高;而相对而言,从去年起开始发力的CloudStack则因为其成熟度而备受推崇。之所以大家在广泛使用并讨论开源云平台,特别是商业友好许可的云平台,是因为国内各级政府都看重并鼓励软件的自主可控。这样避免被锁死在一个私有许可的软件里,以致于带来巨大的损失。实际上,OpenStack和CloudStack是在开源云平台里最经常被相提并论的两个平台,如果有人说OpenStack是2012年云计算业界的明星,那么2013年CloudStack将迎来一个社区的大爆发,分享一部分OpenStack的光芒。

  CloudStack中国社区成立

  2012年下半年,CloudStack中国社区成立,创办人为天云趋势的李学辉。这个社区成立的目的旨在提升CloudStack的人气,让更多的中国人参与进来,以丰富CloudStack社区的多样性。截止到2013年七月中旬,CloudStack中国社区成立将近一年,共举办了十七场技术沙龙,为国内CloudStack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作为Apache软件基金会的孵化项目,CloudStack得益于Apache社区的影响力和用户规模,从2012年开始,在用户数、开发者及认知度都有了爆发式的增长,李学辉指出。

  此外,Eucalyptus研发总监蒋清野最近发布的《OpenStack、OpenNebula、Eucalyptus、CloudStack社区活跃度比较》一文中也指出,在过去的12个月中,CloudStack和OpenStack项目社区每个月所产生的讨论主题数和帖子数在同一水平上,而且数量远大于Eucalyptus和OpenNebula相关的讨论数量;而在社区参与度上,在过去12个月中CloudStack和Eucalyptus项目的参与度相对较高,接近于4,OpenStack与OpenNebula项目的参与度相对较低,接近于3。“虽然种种数据都表明CloudStack贡献给Apache后确实赢来爆发式的增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CloudStack目前仍处于一个追赶的状态”李学辉强调,相比于OpenStack社区人口基数及活跃度,CloudStack需要进一步提升人气。

  2013年六月下旬,李学辉受邀参加了第二届CloudStackCollaborationConference,在会上介绍了CloudStack在中国的挑战,其中最严峻一个挑战就是很少有企业愿意将自己在CloudStack上做的工作进行分享,这对开源生态系统来讲,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早在三年前,Cloud.com公司同时发布了CloudStack的开源版与企业版,企业版保留大概5%左右的私有代码。2011年7月,Citrix花费2亿美金收购了Cloud.com。作为当时OpenStack的主要支持者之一,Citrix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对CloudStack未来的发展做详细规划。而CloudStack的真正崛起则是在2012年4月,当时Citrix最终决定将CloudStack贡献给Apache软件基金会,成为Apache孵化项目之一,这也标志着CloudStack不存在开源与企业版之分,同时其许可证也完全是ASL2.0,此时CloudStack版本是3.0。

  李学辉创办CloudStack中国社区也是为了在开源热潮袭来的时候,填补中国CloudStack领域的空白,通过建立社区网站、微博、QQ群、邮件组等方式将中国CloudStack爱好者召集起来,通过线上交流与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这些爱好者找到组织,相互共享学习资料,并且获得支持。需要说明的是,CloudStack中国社区是为方便使用汉语的用户(大部分在中国大陆)而自发组建的一个沟通平台,并不是ApacheCloudStack社区的官方分支。所有的代码、版本、官方文档还是在ApacheCloudStack社区,中国社区会提供一些文档的翻译,方便汉语用户学习。

  竞争市场VS垄断市场

  随着CloudStack社区的不断发展壮大,CloudStack经常会被拿来与其他开源云平台作比较。其中,与其相提并论最多的平台,正是在社区人数与活跃度方面均占优势的OpenStack。这两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真的是水火不容吗?这个问题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

  原本是OpenStack产品第五大代码贡献者的Citrix在收购了CloudStack平台拥有者Cloud.com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做出决定,到底是继续投入大量精力在OpenStack上还是离开OpenStack而专门从事CloudStack的研发,使自身拥有一个可以和OpenStack匹敌的云平台。再经历漫长的思索之后,最终决定放更多精力在CloudStack上,但也并未完全抛弃OpenStack。“就像之前有人说,CloudStack与OpenStack的区别是:CloudStack是产品,OpenStack是项目,产品方便推广,而项目则更重研究。其实现在国内有很多厂商在基于开源云平台做自主研发的产品,但真正落地到生产环境的基本以CloudStack为主。”谈及目前网络上CloudStack与OpenStack的对垒,李学辉中肯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从功能方面来说,CloudStack和OpenStack是非常相似的,它们都是在做相似的事情,只是技术和实现方式有很大不同。二者各有优势,CloudStack设计思路本质是产品,因此成熟度较高,能够通过这个产品快速构建一个提供IaaS服务的私有云,同时也支持公有云与混合云,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设计之初其产品各模块的耦合度较高,不利于功能模块的添加;而OpenStack则以其市场的宣传及良好的生态系统而被人津津乐道,这也得益于OpenStack起步比较早,但是其模块众多,以致于在实际环境中特别是大规模应用发现问题时很难查错,导致运维成本增加。再好的架构还是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及认可才行。

  那么到底是OpenStack还是CloudStack?对于这个问题,李学辉表示:“每个公司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用合适的平台。企业根据内部技术人员构成,根据具体的需求,是要在两个月之内上云平台项目,还是想花时间研究学习,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哪个平台能够帮到自己,就选择哪个平台。总而言之,OpenStack是放眼未来,而CloudStack则立足实际。对于中小规模的企业,以及企业内部私有云的建立,CloudStack可能更加合适。”

  事实上,即使是OpenStack忠实的推动者,其内部架构也有可能是CloudStack,因为CloudStack毕竟成熟度较高,而且OpenStack需要公司技术团队有足够的研发实力。可以说,OpenStack更适合大公司,也只有大公司才玩得起。“而对于CloudStack来说,比较令人诟病的一点就是其耦合性太高,相对而言,扩展性就差一些。但是在目前最新的版本,特别是将来的4.2版本重构以后,解耦力度加大,从架构方面做了很大调整。这些都是从OpenStack或者其他产品上借鉴过来的”,对于二者的关系,李学辉这样定位:两者是一个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的关系。其实对于上文中提到的四个开源云平台来讲,它们的关系都是这样,在竞争中相互促进、相互学习,正如经济学中对于市场的分类一样,在消费者在竞争市场会比在垄断市场更具主导权,因此,与其期待哪个平台会独占鳌头,不如让这四个平台在竞争中进步,企业在部署私有云的时候也就更多一重选择。“这四个平台不管是哪一个发展的好,都会带动其他几个云平台向前发展,而不可能是最终就一个云平台,全球都在用这个是不可能的”,李学辉坚定地说到。

  放眼未来,CloudStack中国生态圈

  大大小小的CloudStack技术沙龙仍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举办,这些活动在提高CloudStack关注度方面确实有所成效。“目前在中国我所知道的也有几十家企业使用CloudStack作为自己的云平台,它们从事的行业除了IT外,还有健康方面,政府,教育,游戏等。像我们天云趋势这样的独立软件提供商也有几家。CloudStack要想在中国有更大的发展,还需要更高的关注度,更多使用者的真实声音,希望更多用户愿意站出来分享,传播。虽然我知道有些公司在用CloudStack,但出于某些原因并不愿意分享。”李学辉感慨道。

  虽然受我国特殊的网络环境影响,公有云、混合云市场发展相对缓慢,但在私有云建设方面,已经有一些案例在陆续开展。拿陕西政务云来说,电子政务云把政府的IT资源转化为服务,以供政府部门、企业、老百姓像水电一样共享使用。而在陕西在建设电子政务云之前,各级系统独立运行,形成信息孤岛,IT资源使用率低,资源无法共享;新业务系统上马,采购成本增加,运维压力提升,安全等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陕西政务云选用CloudStack底层架构,实现全省各级在计算、网络、数据灾备、安全保障、运维服务和信息等基础资源共享。据估算,软硬件方面节约20%-30%,跨部门数据库及业务协同系统节约50%-60%,可复用的公共性、通用性业务系统节约60%以上。其中,成熟稳定的云计算管理平台是整体方案中的核心。定制化的专用服务器,在满足电子政务系统的物理集中与应用管理分散的同时,也使服务器在虚拟化平台上实现信息资源整合,同时管理海量的客户端,拥有最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云计算热与OpenStack热对于CloudStack来说,都是提高其知名度的利好消息,但是在知名度提升之后,需要有更多的像陕西政务云一样的案例实实在在地支撑其发展,我们也希望能借助CloudStack的成熟度和易用性在社区方面赶上甚至超越OpenStack;这样,CloudStack这个开源云平台的后起之秀才能离成功越来越近。”李学辉表示。

  梁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