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殇

  • 来源:新体育
  • 关键字:李宗伟,林丹
  • 发布时间:2013-09-05 15:48

  为了避免退赛罚款,羽坛高手一年之内要参加至少9站超级赛外加总决赛,此外还有一年一届的世锦赛、隔年举办的苏迪曼杯、汤尤杯和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亚运会等,中间还穿插洲际锦标赛和国内俱乐部联赛。羽坛高手已被如此密集的赛事折磨的疲惫不堪。

  因伤退赛,被担架抬出,李宗伟拼了一个多小时,还是以一种悲壮的方式输给了他“一生的对手”。8月11日,在广州举行的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中,双方总比分战至1比1后,决胜局林丹20比17领先时,李宗伟因为脱水、抽筋,不得不退赛。再度与林丹在世界大赛决赛相遇,想必李宗伟绝对不会轻伤下火线。最终选择退赛,恐怕的确到了难以坚持下去的地步。赛后,他的教练抱怨比赛时场馆空调关闭、半决赛打到深夜,都是导致李宗伟虚脱的原因。在这些抱怨背后,分析让“劳模”李宗伟最终累倒在赛场的原因,不得不提世界羽联的密集赛程。

  伦敦奥运会之后,当林丹享受长达8个月的悠然假期时,当“四大天王”中的盖德、陶菲克相继退役时,只有马来西亚一哥依旧在赛场上打拼。今年前6站超级赛,李宗伟夺得了当中的4个冠军,几乎每个月都要参加一到两站公开赛,而且通常都要从第一轮打到最后,体能的消耗可想而知。

  李宗伟不能休息吗?可以,但前提是能淡然面对世界排名的下滑,并承受羽联强制参赛政策的罚款。

  “超级丹”阔别世界大赛一年,这期间他可以离开赛场陪伴家人,但是,他的世界排名也一路下滑,跌到了200位开外。若不是羽联颁发外卡,林丹将无缘参加广州世锦赛。这对于志在为马来西亚夺得首个世锦赛冠军的李宗伟来说,则很难做到。能淡然面对排名狂跌的恐怕也只有“全满贯”得主林丹了。

  此外,世界羽联从2007年开始对赛程进行改革,精心打造12站超级赛,其中5站为首要超级赛。同时还颁布强制参赛政策,要求世界排名前十的选手不得缺席首要超级赛,7站超级赛至少参加4站,违者罚款5000美元。林丹缺席众多赛事,他也愿意承担这些罚款。而李宗伟则在接受采访时多次表示,他不想承担罚款。

  当今羽坛毕竟只有一个“超级丹”,而以李宗伟为代表的大多数羽坛高手则要在世界羽联强制参赛政策的“胁迫”下,在维持世界排名的苦苦拼争中,一年到头连续征战,就算伤病缠身,无心恋战。

  现如今,球员对赛程过密的不满与日俱增,同世界羽联逐渐膨胀的赛事规模形成了不小的冲突。特别是在伦敦奥运会之后,进入调整期的各路高手对于强制参赛政策的怨气也随之爆发。去年底在深圳进行的超级赛总决赛中,李宗伟、谌龙等多名高手更是异口同声地喊累。自那开始,一股“退赛潮”便开始侵袭羽联的各大赛事,进入2013年,这股浪潮依旧没有减退的趋势。

  为了避免退赛罚款,羽坛高手一年之内要参加至少9站超级赛外加总决赛,此外还有一年一届的世锦赛、隔年举办的苏迪曼杯和汤尤杯以及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亚运会等,中间穿插洲际锦标赛和国内俱乐部联赛。羽毛球赛事对体力要求极高,而且高手们经常从头打到尾,一年到头参加十多站赛事,身体很难吃得消。

  常年在外参赛,也让选手对于比赛的欲望显得并不那么强烈。在广州羽毛球世锦赛上,女单卫冕冠军王仪涵和亚运会冠军王适娴先后遭到淘汰,女双和混双两对奥运冠军组合田卿/赵芸蕾和张楠/赵芸蕾相继在半决赛中失利,最终中国队只收获两金,创下了世锦赛8年来的新低。

  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解释说,世锦赛自从改为一年一届后,已失去了吸引力,“竞技体育就是这样的,输赢都是具有偶然性的,每一年都会有不同,如果总是一样的话,那就缺少新鲜感了。世锦赛每年一届,而奥运会四年一届、汤尤杯两年一届,含金量更重,队伍准备也会更充分”。

  对于赛程密集的抱怨,世界羽联赛事主管达伦.帕克斯却认为赛程其实算不上“魔鬼”。他拿网球举例说,费德勒每年要参加二十多站比赛,而羽毛球高水平球员一年只需参加11站左右的比赛。

  男双名将傅海峰并不认同羽联的这一说法。他在去年的总决赛期间说:“以前有专家做过调查,羽毛球的强度比网球高,因为跑动更多。我们通常一周连打5天,强度非常大,而且奥运年对于我们来说,精神压力很大,一旦奥运会结束,身体上的变化很大。”

  女单奥运冠军李雪芮也希望世界羽联能够考虑运动员的情况,“很多队员都是担心被罚款才来参赛的,而且总决赛打进八强才有奖金,如果中途退赛的话就没有钱,这对我们是种摧残。不能贡献更精彩的比赛,对球迷来说也是一种摧残”。

  傅海峰希望打造精品赛事,减少强制参加的比赛次数;男单名将陈金认为,应该把比赛减半,把奖金翻倍,而别老把注意力放在处罚队员方面。

  随着球员和教练的抱怨与日俱增,世界羽联似乎也有所松动,开始收集球员的反馈意见,重新对强制参赛规定进行评估,以平衡赛事和球员的诉求。世界羽联赛事主管达伦.帕克斯也解释说,世界羽联的罚款并非“一刀切”。

  帕克斯以因伤退赛为例说,世界羽联首先会根据各会员协会上报的伤情报告,来定夺球员的受伤情况。如果伤情允许旅行,球员就算不参赛,也要到比赛地参加赛事推广活动,这样可以避免罚款;但如果球员因伤确实无法旅行,那么他们既不用参赛,也不会被罚款。

  羽联的赛程和政策总被抱怨,一大原因是这一机构的前任主席姜荣中是彻彻底底的羽毛球“外行”,这个韩国人只是作为一个出资人,对于羽毛球的发展和球员的诉求似乎并不太上心。

  在今年5 月的苏迪曼杯期间,奥运冠军、丹麦人拉尔森成功当选新任羽联主席,被“外行”领导了多年的世界羽联终于迎来了一个“内行”。羽毛球人无不希望他能带来新的改变。

  在广州,拉尔森说,作为过来人,他知道运动员的休息必须得到保证,也知道许多选手经常要打到深夜,确实很疲惫。但是,改变还需要慢慢探索。

  “首先,我们的超级赛赛制才运行了几年,还很年轻。我知道有人建议设立像网球那样的大满贯赛事,同时提升这些赛事的奖金,这样就可以集中精力备战几站比赛,不用一年到头参赛。但是大满贯赛事需要培育赛事文化和认同感,不是随便定几个举办地就可以办成的。其次,羽毛球有5个单项,比赛时间过长是无法回避的事情。而且在改成21分之后,以前选手打一场要35分钟左右,现在他们适应了,比赛延长到45-50分钟。我建议观众可以选择一到两场比赛重点观看,其余时间出去休息一下,看看外面的展位,了解一些羽毛球运动的内涵。”

  从他的话中不难看出,至少在未来几年,想要改变赛程密集这一现状并非易事。而且,从世界羽联公布的2014至2017年的新赛历来看,赛事也并未减少。

  疲惫的球员,频繁的退赛,必然导致羽球赛事吸引力大打折扣,最终受损的只能是羽毛球这项运动。在广州,李宗伟“累”倒,这已为国际羽联敲响了警钟。

  文 姬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