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是个有足球,但没有足球场的国家。没有充足的经费,没有稳定的局势,更没有规模化的联赛,伊拉克足球就在这样贫瘠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结出硕果。
南京亚青会上,经历了战后重建,逐渐恢复生气的伊拉克代表团派出了94名运动员,共参加9个项目的争夺,算得上阵容庞大。但伊拉克电视台的4名记者却显得过于专一,他们几乎驻扎在足球赛场,形影不离地跟随着这支青年军,记录下他们在赛场上的每一个瞬间。
“没办法,足球是伊拉克的第一运动”,年轻记者欧利尔.萨米向记者解释道,“在我们的国家,没人不喜欢足球”。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人们很难想象伊拉克人对足球的痴迷程度。2007年,他们用勇夺亚洲杯冠军的成绩宣告了这个国家的重新崛起。据说,在战乱期间,这支球队都未曾解散。
亚青会上,伊拉克队派出了娃娃军参赛。他们的身材明显比有些国家的队员小上一号,但凭借良好意识和灵活的脚法,在小组赛中两胜一负,排名第二。
在半决赛中,伊拉克与伊朗两支颇有渊源的中东劲旅相遇,场面可谓十分激烈。双方的较量一度甚至延伸到了媒体席。伊朗记者傲慢地起身抗议伊拉克记者为自己的球队喝彩,但当伊朗队打出漂亮的进攻,他们又会制造出高分贝的噪音。
伊拉克记者隐忍着,就像他们球场上的队员一样。面对身材强壮的对手,伊拉克青年军显得有些底气不足。在上半场比赛临近结束时,伊朗队依靠一记点球取得了领先。
“我们派出的队员年龄是真实的,我们更着眼未来”,萨米说到,“对手明显比我们高大,我们也清楚原因,但比赛的胜负代表不了双方的真实水平”。
伊拉克的队长哈比卜.埃赫勒是这支球队的球星,和其他大腕一样,他拥有球队的10号球衣。由于战乱以及时常发生的爆炸,伊拉克足球联赛同他们的社会局势一样动荡。有实力的年轻球员会选择到其他阿拉伯国家踢球,埃赫勒就是其中的代表,年纪轻轻的他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国外比赛经验。
在球场上,身材矮小的埃赫勒经常单骑闯关,颇有梅西在巴塞罗那队的风范。伊朗队显然有所准备,他们的后卫一次次放倒埃赫勒。从地上爬起的埃赫勒摇着头,有些无奈。
据萨米介绍,在伊拉克国内,到处可以看到踢足球的人们。在学校里,孩子们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踢球。学校与学校之间也经常较量,虽然没有成型的联赛,但校际间的比赛水平并不低。
“唯一困扰伊拉克足球的应该是经费问题”,萨米说,“入选国家队的孩子才能得到赞助商的装备,其他人只能自己掏腰包。在这方面,我们要感谢中国”。记者留意到萨米也身穿中国品牌的运动服,显然,他也是因为出国跟随足球队采访,才得到了这份赞助。
没有充足的经费,没有稳定的局势,更没有规模化的联赛,伊拉克足球居然在这样贫瘠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结出硕果,其中原因值得深思。但看到伊拉克青年军在场上的那份执着,任何人都可以感受他们洋溢出来的对足球深深地热爱,也许这就是原因。
文 陶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