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原油扰动
-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叙利亚,原油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9-11 10:29
叙利亚战事一触即发,原油价格应声上涨。由于美国会对战事有所控制,叙利亚的原油地位也不高,对全球油价的影响将是短期的。
美俄法英都在重兵集结叙利亚周边海域。美国不仅调配了驱逐舰和巡洋舰,还把刚刚在印度洋上完成常规任务准备返回美国的尼米兹航母战斗群调往红海。法国在派遣最先进的驱逐舰到东地中海的同时,还将戴高乐号航母暂时停留在土伦港。英国向塞浦路斯南部的阿克罗蒂里空军基地增派战机。俄罗斯则明确表示,要在9月1日至7日对在地中海水域部署的舰艇执行例行轮换。
叙利亚战事一触即发,原油价格应声上涨,已经触及6个月的高点。这一油价冲击会持续多久?又会有多大程度?在全球经济仍处低谷、新兴市场国家物价高企的时候,原油价格上涨是否会带来较大的影响?
叙利亚战事一触即发
自8月下旬以来,围绕美国对叙利亚动武问题跌宕起伏,原油价格也随之起舞。对于叙利亚的动武,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在向国会谋求授权。9月4日,奥巴马向获得授权又迈进一步,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已经通过提案同意对叙利亚动用武力。
参议院最终会通过这一协议吗?以共和党为主的众议院会不会再次反对奥巴马?社科院美国外交研究室主任袁征告诉《证券市场周刊》记者,美国两院同意的可能性比较大。
一方面,如果不动武,会损害美国声誉,毕竟奥巴马早早就设定了“动用化武即是美国红线”;另一方面,参议院由民主党主导,奥巴马有较多可游说的政治资源。众议院虽由共和党主导,但共和党在对外政策上一直较为强硬,向来批评奥巴马过于软弱。
袁征强调,大多数议员在涉及非自己专业领域的议题时,采用的安全做法往往是跟风。因此,奥巴马只要说服两党领袖,在外交、中东乃至叙利亚事务上有较大影响力的议员,就会对投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而奥巴马为了避免落入更加尴尬的境地,会尽最大可能游说相关议员。目前,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已经同意对叙动武。
不过,国会的最终授权必将追加限制条款。参议院外交委员会通过的提案禁止在叙利亚使用任何美国地面部队,同时设定了对叙利亚动武的60天时间限制,并可视情况将时间一次性延长30天。这些限制条款其实与奥巴马早前设定的计划也较为一致。
袁征认为,叙利亚问题非常复杂,牵涉各种势力,稍有不慎便可能扩大事态,加大中东地区的动荡,这是美国不乐于看到的。而且,奥巴马也不想通过军事打击消灭巴沙尔,毕竟叙利亚反对派仍然一盘散沙,并且混杂着极端势力甚至基地组织。因此,国会最终通过的动武决议,应该会在期限、规模、地面部队等方面予以限制。
从经济角度看,“奥巴马也不愿意加大中东地区动荡,进而推动能源价格涨幅过高,”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员童莉霞告诉本刊记者,“这对刚有起色的美国经济没有好处。而且,美国将在10月再次面临债务触顶风险。”
这种有限制的惩罚性打击会很快执行吗?袁征认为,美国国会应该能很快达成妥协。麦凯恩、格林厄姆等有很大影响力的议员已经同意对叙利亚动武,奥巴马也已在参议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麦凯恩与格林厄姆是共和党最鹰派的参议员,他们在与奥巴马会谈一个小时后均表明支持向叙利亚动武。麦凯恩表示,“国会若否决对叙利亚动武的决议,其结果将是具灾难性的,这将有损美国和美国总统的声誉,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更何况,时间拖延越久,对美国追求的“声誉”伤害越大。目前,已有分析称,美国在声称要对使用化武的叙利亚实施惩罚性打击后却迟迟不采取行动,这种举棋不定、不知所措在向中东地区释放“软弱”信号。
油价上升难持续
考虑到对叙动武持续的时间与规模都会受到限制,原油价格由此受到的冲击也会比较有限,而且持续的时间会比较短。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告诉本刊记者,在开战之前,石油价格会在高位震荡,真正开战后,油价便会掉头向下。只要局势趋于明朗,油价肯定会大幅回调,将地缘政治的风险溢价吐出来。
历史经验显示,非突发战争的战前酝酿对油价影响较大,战争真正爆发后油价反而下降。
中金公司大宗商品分析师郭朝晖指出,当石油供给受战火牵累造成供需缺口两三个月后,OPEC会释放剩余产能予以弥补。而且,高企的油价会损害全球经济,进而抑制原油需求。中信证券石油化工行业分析师黄莉莉指出,从历次战争对油价的影响看,战争的影响正在逐次减弱。
再者,叙利亚自身供给在全球原油供给格局中影响甚微。数据显示,2012年,叙利亚原油储量3亿吨,占全球0.1%,2012年原油产量820万吨,占全球0.2%。并且,在2011年国际制裁启动后,叙利亚已不再出口石油,实际还需要进口石油产品。
与此同时,叙利亚并没有掌控重要的输油管道,距离原油运输通道霍尔木兹海峡也有段距离。
郭朝晖估算了美国对叙动武控制在局部战争未牵扯其他产油国的情形下油价的涨幅,也就是到2013年底,布伦特原油约在118美元/桶,其中风险溢价6美元/桶。
其实,油价的上涨并不是从8月下旬叙利亚危机爆发才开始的,早在7月,油价便摆脱了4月到6月间的震荡格局开始明显走高,部分是因为利比亚国内局势动荡,利比亚日产量已从6月份的100多万桶降到了目前的不到20万桶;还有夏季高温及出行带来的原油需求增加也刺激了油价;而国际资本利用地缘政治的炒作则是主要原因,童莉霞认为,这也是2013年原油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总体优于其他大宗商品的原因。
“从基本面来看,原油供需状况仍较为宽松,”牛犁指出,“这并不支持原油价格走高。”IEA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全球原油总供应仍大于总需求。
近年来,全球原油新增需求主要来自新兴市场国家,欧美的原油需求要么在减少,要么偶有增加。然而,全球经济分化明显,尽管欧美已有一定程度的复苏,但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仍在走低,原油需求难有起色。
而且,“美元指数还将维持强势,”童莉霞指出,“原油价格涨幅有限,预计原油价格会在100美元/桶到120美元/桶之间震荡。”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预计,美元有望迎来上涨长周期。随着美国复苏更强、QE退出势在必行,新兴市场受资金流出贬值压力增大,加上全球经济仍在泥潭挣扎、避险需求仍高会推升美元。
不可控风险犹在
原油价格的上涨不免会拖累目前刚刚有所改善的欧美经济以及仍在下滑的新兴市场国家,不过,整体来看,影响不大,牛犁指出,目前油价的平均水平甚至还低于2012年。
但不同经济体受到的影响显然不一样。童莉霞表示,新兴市场国家受到的冲击会比较大。在全球原油需求大国中,中国、印度、巴西均位居前十,除中国外,这两个国家都面临资金外流、货币贬值、经济下行的困局。原油价格的上涨无疑会雪上加霜。
这种对新兴市场国家的拖累可能会引发全球风险共振。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表示,当前全球正处于金融危机第三波前夜的高位时期,中东局势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引发风险共振,加速金融危机第三波的爆发。
所谓金融危机第三波,是指第一波中心国家(美国)银行业危机和第二波次中心国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之后,由全球流动性紧缩和资本外逃引发的第三波新兴市场货币金融危机。
“在这个过程中,预期因素至关重要,近期的新兴市场动荡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管清友表示,“如果在这个敏感时期中东陷入动荡,可能会引发各类风险之间的化学反应,进而引发市场的踩踏效应。”
更何况,战争一旦打响,难免会有不可控因素发生,尽管美国希望能将事态控制在叙利亚局部范围,但各方反应难以完全预料。美国对叙动武可能激化中东各国之间的冲突。叙利亚和伊朗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两个什叶派掌权的国家,他们和黎巴嫩的真主党一直是坚定的盟友。8月28日,伊朗和黎巴嫩已经警告美国动武将造成严重后果。
如果叙利亚危机蔓延,爆发局部战争并将伊朗拖入战火,甚至波及OPEC核心国家,中东的局势可能失控。油价也会大幅攀升。中金公司预计,如果将伊朗拖入战火,2013年底油价会上升到125美元/桶;如果波及其他OPEC核心国家,油价到2013年底会升至150美元/桶。
本刊记者 刘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