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风险,金融
  • 发布时间:2013-09-17 09:16

  地方债务隐忧

  今年6月,审计署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全国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已接近3.85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12.94%;其中16个地区债务率超100%,债务率最高达219.6%;17个省会城市土地出让收入资不抵债。

  7月26日,国务院突发急电,要对全国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

  近两年地方债审计行动

  2011年3月-5月

  全面审计省、市、县三级财政债务情况

  2012年11月-2013年2月

  审计36个地方政府本级自2011年以来政府性债务情况

  2013年8月-10月

  审计全国中央至乡五级政府性债务

  8月1日

  进行审计

  8月20日前

  将本部门政府性债务情况报审计署

  10月中旬前

  向国务院提交审计报告

  地方债务规模

  8月1日,全国性地方债审计全面开闸,这也是审计署对地方债务的第二次全面摸底。根据审计署相关负责人透露数据,此前审计署审计的36个地区债务中,有9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100%。

  警惕地方融资平台风险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各级政府主导的投资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功不可没。但是地方融资平台负债规模的快速膨胀,也引发了担忧。

  高负债增长有隐忧

  决策层的明确表态,实际上已经表达了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政治意愿:即未来中国经济的转型,核心是中国经济质量的提升,就是经济增长要有利于企业和居民资产负债表健康有序的扩张,而非是一味地通过加杠杆来保持宏观经济总量的增速。

  拉美债务危机启示

  墨西哥1977-1982年的发展计划规定,公共投资年均增长14%,巴西1981-1985年的发展计划则提出了四十三项大型投资计划,共计3720亿美元。拉美国家投资占GDP的比重从20%上升到24.7%。

  过于庞大的投资计划超过了拉美国家政府的财政负担能力,这些国家只能通过对外融资来筹集款项,这又导致该地区国家财政赤字的不断膨胀。为了消灭赤字,拉美国家又错误地采用了超发货币的政策,从而引发了这些国家的恶性通货膨胀。

  日本资产负债表式衰退

  日本经济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的主要原因是资产价格的大幅下降,如日本六大城市商业地产价格比顶峰下跌近90%。

  在1990年代初,日本家庭部门的金融资产增长速度远快于金融负债,反映出当时的高储蓄率。但在泡沫破灭后,金融资产的增速稳步下滑,到2003年的时候接近0的水平,在这期间,就业和工资调整展开,“重组”成为流行,许多家庭的经济状况变得紧张,金融资产直到2004年才恢复增长。

  地方债难题的出路

  改革税制充实地方政府税收来源

  中央与地方“事权”、“财权”分配不均的现状导致了地方税收来源有限,进行结构性税改能够丰富地方税收来源,保障财力。

  给予地方政府自主发债权

  地方自主发债能拓宽融资渠道,这需要构建地方政府的财政信用,强化地方财政预算约束,提高地方财政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在执行过程中,应引入市场化的专业信用评级机制。

  改革转移支付制度

  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最大的问题就是专项转移支付太多,一般转移支付太少。而专项转移支付的特点就是锁定用途,决策权在中央部门,导致地方政府缺乏自主权。因此,要改革转移支付制度,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

  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由于地方政府没有规范和合理的举债融资渠道,在通过融资平台进行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受阻后,必然滋生信托、售后回租等高融资成本的融资工具。因此要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需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支点杂志2013年9月刊)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