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宋龙泉窑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唐代开始设县,由原“龙渊”更名龙泉,故以地而得名“龙泉窑”。龙泉窑以青瓷著称于世,因瓷质精美、釉色润泽淡雅而闻名中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器型
龙泉窑瓷器造型丰富多样,日常生活用瓷有碗、盘、杯、钵、渣斗、执壶等,文房用瓷和佛案供器也非常广泛,如笔筒、笔架、笔洗、水盂、花瓶、佛像、烛台、香炉等,大多制作精致,式样优美实用。至南宋后期,龙泉窑还从古代青铜器、玉器中汲取造型艺术,创烧出了琮式瓶、觚式瓶、各式尊等,格调古朴典雅,线条流畅大方。
胎釉
龙泉窑以釉见长。北宋时期尚保留仿越窑遗风,胎质坚硬,釉呈浅青,薄而光亮。南宋中期以后,胎壁渐厚,淡灰近白,其中釉色以粉青、梅子青最为名贵,除此常见的还有米黄、豆青、蜜蜡、鹅黄、乌金等,都颇受欢迎。釉料配方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龙泉窑青瓷的美感,由原来的石灰釉变为石灰碱釉。这种釉在高温中黏度大,流动性小,宜挂厚釉。因釉层中含有大量小气泡和未完全熔化的石英颗粒,所以当光线射入器表时,釉面会使光线强烈散射,显得温润青翠,凝胎如玉,青瓷釉色之美达到了极致。
龙泉窑器物修胎十分讲究,圈足一般修得很薄,底足常刮去细细如线的釉,烧成后呈现朱红色一圈细线,俗称“朱砂底”,富有时代特征。开片是龙泉青瓷的一大特色,主要表现在口沿及转折釉层较薄的部位开片较为密集,釉厚的部位则较少,以“鱼子纹”、“百圾碎”为多见。
纹饰
北宋龙泉窑青瓷的装饰手法多采用刻花、划花、印花、贴塑等、纹饰形态一般都很纤细,花叶上常伴以蓖花纹,疏密有致,显得清新秀丽。碗盘类多在底心装饰,形体较大的器物则在表面或两面装饰。常见的纹饰,北宋时期多莲瓣、荷叶、水草、缠枝牡丹,南宋时期则以云纹、水波、游鱼、蕉叶、龟凤居多,表现手法为刻、划兼施,贴花、浮雕并用,一般都具有挥洒自如、节奏明快、线条流畅之特点。
款识
宋龙泉窑的款识。有的是釉下刻出文字,有的是模印款识,吉祥语、姓氏人名、纪年一应俱有。传世品中有“天下太平元丰三年闰九月”、“高和”、“姚宅富位”、“福”、“寿”、“大吉”、“金玉满堂”等。
这里重点提醒一下北宋、南宋龙泉窑瓷器的鉴别:北宋器底灰黑,南宋器底赭红,这是制胎用料和精细度不同所致。不同时期的藏品其价值,价位大不一样,请爱家明察,综合掌握其鉴别要点。
卢鹤寿(中国古玩收藏鉴赏研究会会长)
(支点杂志2013年9月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