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后图 千年禁书预言2012乾坤再造
- 来源:章回小说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2-04 10:53
《推背图》推算了大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国运盛衰,堪称传统文化中最具独特魅力的一部预言奇书。它为历朝统治者所忌惮,长期以来被当成禁书,但各种手抄本仍广为流传,西方的2012末日论与《推背图》不谋而合,它因此重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已有至少5000年,在历史车轮滚滚前进的同时,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一些人类自身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对于茫茫难以预测的未来,如果有人能揭露其奥秘定会引起轰动。中国在这方面也有很多预言,其中最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当属1300多年前的《推背图》。
禁而不绝的奇书
《推背图》是中国比较有影响力的预言奇书之一,相传由初唐的李淳风和袁天罡共同编写,共六十象,预言了唐朝以来发生的主要历史事件。从地域范围来看,涉及到中国和外国,如第三十八象,预言的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据说《推背图》有数个版本,原因是清兵入关后恐怕有人能预知清朝未来,所以清廷故意颠倒《推背图》的顺序而制作不同版本流入民间。
对于《推背图》起源的说法也很神秘。据说,李淳风精通天文历算,有一次他坐观紫微星斗,预感到不久将有武则天乱唐的灾难,当他准备一直推演下去时,突然被另一位术士袁天罡从后面推了一下,提醒道:“天机不可泄漏!”他才就此罢手,不再推算,但这时已经推到千年之后了。李淳风便把他推算的天机写成诗歌,并配以图画,通过袁天罡作为奏章呈给了唐太宗。这种事关国家机密的东西当然是不能再让别人看得,可是后来却不知怎么泄露出来,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推背图》。《推背图》不仅把唐朝数百年间,而且唐以后的宋辽金元明清的治乱兴衰也都加以预测。最为珍贵的是它的一幅幅插图,唐以后一千多年的中外服饰也都有所体现,清朝的花翎马褂、洋人的西装革履都描绘得惟妙惟肖。
在人们心中,《推背图》是一种很神秘的天书,能预知未来、包含“天机”,预言社会变迁。在世界上,《推背图》被一些人称之为“中国七大预言”之首,再加上长期以来《推背图》一直被当成禁书,不要说市面上不能出售,就是家里私自收藏和传阅也是违法的。人们往往有这样一种心理,对于一些“禁”的东西兴趣愈浓,这样也使得《推背图》更显神秘。那么,它的作者真是历史中确切存在的人物吗?他们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吗?
历史上的李淳风确有其人,在《旧唐书》、《新唐书》中都有他的传。史料记载,李淳风的父亲曾是隋朝的一名小官,后来弃官回家成为道士,道号黄冠子。李淳风从小聪颖明悟,跟随父亲读书,于是精通天文历算、阴阳之学。他曾经主持铸造过浑天仪、编成《麟德历》以取代过时的《戊寅历》,得到唐太宗的赏识,做了多年的太史令。另一位作者袁天罡较李淳风年长,曾经在隋炀帝时做过县令。他擅长相面,曾经为自己的好友杜淹等人推算未来,而且好友后来的经历都证实了袁天罡的推算,但更令人惊奇的是袁天罡还曾经为武则天相面。据史书记载,武则天幼年时,袁天罡曾给其母相面,称其“可生贵子”。于是,武则天的母亲把两个儿子带到他面前,袁天罡随口就说将来官不过三品,大不了可以保住家业。接着,乳娘抱出了尚在襁褓中的武则天,谎称是男儿,想不到袁天罡看见后大惊失色,声称其面相“贵不可言,龙瞳凤颈,若为女,当作天子”。
历史印证的预言
《推背图》有文字、图画、卦象、解说,称得上是中国古代标准的预言书。《推背图》的各种版本中,流传较广的是经过清代金圣叹批注的六十图像本。全书六十象,每象有一图,另有谶言诗一首,颂一首,分别作为注解。每幅图像的时间相距不一,或相隔数百年,或相隔十来年。一般认为,太平盛世就没有图像,兵燹衰世则图像连连。在第六十幅,绘有两人一前一后,后者用手推前者之背,颂曰“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亦有传《推背图》的得名或源于此。
例如《推背图》的第三幅,也称第三象。全书按天干地支排列成六十花甲,故该图有“丙寅”的字样。接着,是八卦中的卦象。谶言诗似乎比较含糊,但结合“颂”的内容以及对照“图”来分析,明眼人可能已经知道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了。图上的女子手中持刀,意谓从武,而头上的装束颇似皇帝的冠冕,则暗喻女子称帝。显然,谶言诗中“日月当空”、“不文亦武”是指武则天了。武则天出身于富有的商人家庭,十四岁那年,她被唐太宗选入宫中充当才女,太宗死后,高宗李治继位,随即把削发为尼的武则天从感业寺迎入宫中,封为昭仪,后来又立为皇后。唐高宗体弱多病,常把朝政交给武则天处理。等到高宗死后,武则天先后扶立了两个儿子为皇帝,但仍然亲操政权。不久,她干脆自己称帝,改国号为“周”,并且株连杀戮了大批宗室大臣。这段历史,在预言中都能找到依据,“参遍空王”、“重入帝王宫”就是指武则天削发为尼以及两次入宫的经历,“遗枝拨尽”指她的滥杀无辜、牵连宗室,而“喔喔晨鸡孰是雄”一句暗含她称帝的举动。武则天还发明创造了十九个汉字。她认为天上的日月是至高无上的,人间帝王的地位也是至尊的,根据这个道理,她造出了一个“曌”字,作为自己的名字。“日月当空”、“不文亦武”就是“武曌”二字了。
再例《推背图》的第五幅。据金圣叹解释,这是预言唐玄宗时爆发的安史之乱。图中的马鞍系指安禄山,“鞍”与“安”同音;一函史书系指史思明;横卧于地的妇人显然是杨贵妃了。谶言与颂诗中都用“杨花”、“木易”、“金环”来指代杨玉环。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后,唐玄宗方才如梦初醒。中央军无法抵御叛军,节节败退,京师告急。玄宗带领杨国忠、杨贵妃一行,在部分禁军的护卫下,放弃长安,仓皇西逃入川。在到达陕西兴平的马嵬驿时,将士鼓噪不肯再行,杀死了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又迫使玄宗下令缢死杨贵妃。接着,太子李亨带着哗变的将士分军北上,在灵武称帝,就是唐肃宗。而玄宗则继续西行,抵达成都。在该图的文字部分,“蜀道”、“剑山”指玄宗出逃入川,而“山下鬼”则是马嵬驿的“嵬”字,点明“此处葬金环”,“截断竹箫”是把“箫”字去掉竹字头,成为肃宗的“肃”。
《推背图》中的第二十七象就更奇特了。图中画了一棵树,树上挂了一把曲尺,空中有两个圆圈。后人的解释非常简洁,认为树上曲尺就是“木”字加上一撇一横,成了“朱”字,两个圆圈代表日、月,合在一起是个“明”字,图画表达了朱姓建立大明王朝的含义。谶言诗中的“惟日与月”说的也是一个“明”字。至于最后一句的“谈空说偈”,看来是提到了朱元璋将有一段在皇觉寺出家为僧的经历。
作为中国古代预言的集大成者,《推背图》的真伪一直争论不休,有人对它推崇备至,笃信预言的神秘威力,也有人认为它完全是一种虚妄邪说,蛊惑人心。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近年有人在潜心研究《推背图》后,提出不管如何评论以往的历史,至少在金圣叹殁后,该书的预言仍然预测了历史的发展,看来有关《推背图》的是非曲直还会继续争论下去。但不论怎样讲,《推背图》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神秘,作为一个文化现象,它始终是一个颇值得研究的话题。
不谋而合的“2012”
《推背图》所展现的内容是耐人寻味的,想象的空间诱惑了一代又一代后世的读者,他们苦思冥想,试图从中参透深藏着的奥秘。在西方世界流传着很多关于2012的说法,提到2012是人类新黄金年代的开端,而有学者发现,这种说法在我国的《推背图》中竟也有所预示。
《推背图》第五十二象,谶曰:
慧星乍见
不利东北
踽踽何之
瞻彼乐国
颂曰:
搀枪一点现东方
吴楚依然有帝王
门外客来终不久
乾坤再造在角亢
句子里的“乾坤再造在角亢”一句,“角”、“亢”都是天宫二十八宿中的东方青龙七宿,两龙并提,被解读为1989年后的第二个龙年,那也正是2012年。“搀枪”指的是搀枪星,是古代对彗星的别称,在天象中象征着战乱。“乾坤再造”有“更新”之意,“瞻彼乐国”则直绘美好的太平盛世,与2012年之后将是黄金时代有了呼应。
再看第五十六象。图象中表现的形象都是反常的。除了人的装束和手中的长矛仍然是古代的式样,其余的一切全部都需要现代人加以解答。人对人,鸟对鸟,鱼对鱼,而且加上手执武器,口中吐火,作者想要表达的绝对不会是和睦相处的升平景象,结论只有两个大字:战争。这场战争已经突破了古代战争的概念,早已摒弃了战车的冲撞,骑兵的厮杀以及步卒的肉搏,展现出一幅全新的景象。天上的鸟有如现代化的飞机,寄托着人类千百年来征服天空的梦想,同时也体现了飞机问世以后对制空权的争夺或垄断。水中的鱼也一反常态,不是成群结队地朝同一方向遨游,而是怀着敌对的情绪呈现着互相攻击的情况。当今世界的海洋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军舰横冲直撞,潜艇虎视眈眈。因此,“飞者非鸟,潜者非鱼”,在一二百年以前还是不可思议的幻想,如今已成了普通人的常识。
陆地上的战争爆发了,大刀和长矛早已进入历史博物馆,交战双方口中吐火,或许暗含武器得到全面更新,不必短兵相接的近距离战斗的意思。“干戈未接祸连天”,这在古代的战争中是绝对办不到的事情,如果不是刀对刀,枪对枪,那还算是什么战争?可是,现代化的战争已经达到了这一境界,只要看看日新月异的世界科技水平和各种新式武器,就会明白从几百公里乃至几千公里之外打击敌方已经不费吹灰之力。决定战争胜负将不在于军队士兵数量上的优势,以多胜少已成为一种历史陈迹,“上迄云霄下及泉”,现代人早就熟悉了这种立体化的战争方式。
至于《推背图》最后几象描述的“大乱平,四夷服,称兄弟,六七国。”“无城无府,无尔无我,天下一家,治臻大化。”“一阴一阳,无始无终,终者自终,始者自始。”这些经历混乱后归于天下大同的描述,与“人类将进入崭新文明的愿景”均不谋而合。当然,我们有千百条理由来驳斥这种猜测,但是,我们无法回避身边发生的事实。我们可以指责《推背图》的荒诞,但是我们难以解释人类面临的灾难。
来源:《中国文化未解之谜》、《2012心灵重生》等
……
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已有至少5000年,在历史车轮滚滚前进的同时,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一些人类自身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对于茫茫难以预测的未来,如果有人能揭露其奥秘定会引起轰动。中国在这方面也有很多预言,其中最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当属1300多年前的《推背图》。
禁而不绝的奇书
《推背图》是中国比较有影响力的预言奇书之一,相传由初唐的李淳风和袁天罡共同编写,共六十象,预言了唐朝以来发生的主要历史事件。从地域范围来看,涉及到中国和外国,如第三十八象,预言的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据说《推背图》有数个版本,原因是清兵入关后恐怕有人能预知清朝未来,所以清廷故意颠倒《推背图》的顺序而制作不同版本流入民间。
对于《推背图》起源的说法也很神秘。据说,李淳风精通天文历算,有一次他坐观紫微星斗,预感到不久将有武则天乱唐的灾难,当他准备一直推演下去时,突然被另一位术士袁天罡从后面推了一下,提醒道:“天机不可泄漏!”他才就此罢手,不再推算,但这时已经推到千年之后了。李淳风便把他推算的天机写成诗歌,并配以图画,通过袁天罡作为奏章呈给了唐太宗。这种事关国家机密的东西当然是不能再让别人看得,可是后来却不知怎么泄露出来,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推背图》。《推背图》不仅把唐朝数百年间,而且唐以后的宋辽金元明清的治乱兴衰也都加以预测。最为珍贵的是它的一幅幅插图,唐以后一千多年的中外服饰也都有所体现,清朝的花翎马褂、洋人的西装革履都描绘得惟妙惟肖。
在人们心中,《推背图》是一种很神秘的天书,能预知未来、包含“天机”,预言社会变迁。在世界上,《推背图》被一些人称之为“中国七大预言”之首,再加上长期以来《推背图》一直被当成禁书,不要说市面上不能出售,就是家里私自收藏和传阅也是违法的。人们往往有这样一种心理,对于一些“禁”的东西兴趣愈浓,这样也使得《推背图》更显神秘。那么,它的作者真是历史中确切存在的人物吗?他们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吗?
历史上的李淳风确有其人,在《旧唐书》、《新唐书》中都有他的传。史料记载,李淳风的父亲曾是隋朝的一名小官,后来弃官回家成为道士,道号黄冠子。李淳风从小聪颖明悟,跟随父亲读书,于是精通天文历算、阴阳之学。他曾经主持铸造过浑天仪、编成《麟德历》以取代过时的《戊寅历》,得到唐太宗的赏识,做了多年的太史令。另一位作者袁天罡较李淳风年长,曾经在隋炀帝时做过县令。他擅长相面,曾经为自己的好友杜淹等人推算未来,而且好友后来的经历都证实了袁天罡的推算,但更令人惊奇的是袁天罡还曾经为武则天相面。据史书记载,武则天幼年时,袁天罡曾给其母相面,称其“可生贵子”。于是,武则天的母亲把两个儿子带到他面前,袁天罡随口就说将来官不过三品,大不了可以保住家业。接着,乳娘抱出了尚在襁褓中的武则天,谎称是男儿,想不到袁天罡看见后大惊失色,声称其面相“贵不可言,龙瞳凤颈,若为女,当作天子”。
历史印证的预言
《推背图》有文字、图画、卦象、解说,称得上是中国古代标准的预言书。《推背图》的各种版本中,流传较广的是经过清代金圣叹批注的六十图像本。全书六十象,每象有一图,另有谶言诗一首,颂一首,分别作为注解。每幅图像的时间相距不一,或相隔数百年,或相隔十来年。一般认为,太平盛世就没有图像,兵燹衰世则图像连连。在第六十幅,绘有两人一前一后,后者用手推前者之背,颂曰“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亦有传《推背图》的得名或源于此。
例如《推背图》的第三幅,也称第三象。全书按天干地支排列成六十花甲,故该图有“丙寅”的字样。接着,是八卦中的卦象。谶言诗似乎比较含糊,但结合“颂”的内容以及对照“图”来分析,明眼人可能已经知道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了。图上的女子手中持刀,意谓从武,而头上的装束颇似皇帝的冠冕,则暗喻女子称帝。显然,谶言诗中“日月当空”、“不文亦武”是指武则天了。武则天出身于富有的商人家庭,十四岁那年,她被唐太宗选入宫中充当才女,太宗死后,高宗李治继位,随即把削发为尼的武则天从感业寺迎入宫中,封为昭仪,后来又立为皇后。唐高宗体弱多病,常把朝政交给武则天处理。等到高宗死后,武则天先后扶立了两个儿子为皇帝,但仍然亲操政权。不久,她干脆自己称帝,改国号为“周”,并且株连杀戮了大批宗室大臣。这段历史,在预言中都能找到依据,“参遍空王”、“重入帝王宫”就是指武则天削发为尼以及两次入宫的经历,“遗枝拨尽”指她的滥杀无辜、牵连宗室,而“喔喔晨鸡孰是雄”一句暗含她称帝的举动。武则天还发明创造了十九个汉字。她认为天上的日月是至高无上的,人间帝王的地位也是至尊的,根据这个道理,她造出了一个“曌”字,作为自己的名字。“日月当空”、“不文亦武”就是“武曌”二字了。
再例《推背图》的第五幅。据金圣叹解释,这是预言唐玄宗时爆发的安史之乱。图中的马鞍系指安禄山,“鞍”与“安”同音;一函史书系指史思明;横卧于地的妇人显然是杨贵妃了。谶言与颂诗中都用“杨花”、“木易”、“金环”来指代杨玉环。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后,唐玄宗方才如梦初醒。中央军无法抵御叛军,节节败退,京师告急。玄宗带领杨国忠、杨贵妃一行,在部分禁军的护卫下,放弃长安,仓皇西逃入川。在到达陕西兴平的马嵬驿时,将士鼓噪不肯再行,杀死了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又迫使玄宗下令缢死杨贵妃。接着,太子李亨带着哗变的将士分军北上,在灵武称帝,就是唐肃宗。而玄宗则继续西行,抵达成都。在该图的文字部分,“蜀道”、“剑山”指玄宗出逃入川,而“山下鬼”则是马嵬驿的“嵬”字,点明“此处葬金环”,“截断竹箫”是把“箫”字去掉竹字头,成为肃宗的“肃”。
《推背图》中的第二十七象就更奇特了。图中画了一棵树,树上挂了一把曲尺,空中有两个圆圈。后人的解释非常简洁,认为树上曲尺就是“木”字加上一撇一横,成了“朱”字,两个圆圈代表日、月,合在一起是个“明”字,图画表达了朱姓建立大明王朝的含义。谶言诗中的“惟日与月”说的也是一个“明”字。至于最后一句的“谈空说偈”,看来是提到了朱元璋将有一段在皇觉寺出家为僧的经历。
作为中国古代预言的集大成者,《推背图》的真伪一直争论不休,有人对它推崇备至,笃信预言的神秘威力,也有人认为它完全是一种虚妄邪说,蛊惑人心。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近年有人在潜心研究《推背图》后,提出不管如何评论以往的历史,至少在金圣叹殁后,该书的预言仍然预测了历史的发展,看来有关《推背图》的是非曲直还会继续争论下去。但不论怎样讲,《推背图》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神秘,作为一个文化现象,它始终是一个颇值得研究的话题。
不谋而合的“2012”
《推背图》所展现的内容是耐人寻味的,想象的空间诱惑了一代又一代后世的读者,他们苦思冥想,试图从中参透深藏着的奥秘。在西方世界流传着很多关于2012的说法,提到2012是人类新黄金年代的开端,而有学者发现,这种说法在我国的《推背图》中竟也有所预示。
《推背图》第五十二象,谶曰:
慧星乍见
不利东北
踽踽何之
瞻彼乐国
颂曰:
搀枪一点现东方
吴楚依然有帝王
门外客来终不久
乾坤再造在角亢
句子里的“乾坤再造在角亢”一句,“角”、“亢”都是天宫二十八宿中的东方青龙七宿,两龙并提,被解读为1989年后的第二个龙年,那也正是2012年。“搀枪”指的是搀枪星,是古代对彗星的别称,在天象中象征着战乱。“乾坤再造”有“更新”之意,“瞻彼乐国”则直绘美好的太平盛世,与2012年之后将是黄金时代有了呼应。
再看第五十六象。图象中表现的形象都是反常的。除了人的装束和手中的长矛仍然是古代的式样,其余的一切全部都需要现代人加以解答。人对人,鸟对鸟,鱼对鱼,而且加上手执武器,口中吐火,作者想要表达的绝对不会是和睦相处的升平景象,结论只有两个大字:战争。这场战争已经突破了古代战争的概念,早已摒弃了战车的冲撞,骑兵的厮杀以及步卒的肉搏,展现出一幅全新的景象。天上的鸟有如现代化的飞机,寄托着人类千百年来征服天空的梦想,同时也体现了飞机问世以后对制空权的争夺或垄断。水中的鱼也一反常态,不是成群结队地朝同一方向遨游,而是怀着敌对的情绪呈现着互相攻击的情况。当今世界的海洋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军舰横冲直撞,潜艇虎视眈眈。因此,“飞者非鸟,潜者非鱼”,在一二百年以前还是不可思议的幻想,如今已成了普通人的常识。
陆地上的战争爆发了,大刀和长矛早已进入历史博物馆,交战双方口中吐火,或许暗含武器得到全面更新,不必短兵相接的近距离战斗的意思。“干戈未接祸连天”,这在古代的战争中是绝对办不到的事情,如果不是刀对刀,枪对枪,那还算是什么战争?可是,现代化的战争已经达到了这一境界,只要看看日新月异的世界科技水平和各种新式武器,就会明白从几百公里乃至几千公里之外打击敌方已经不费吹灰之力。决定战争胜负将不在于军队士兵数量上的优势,以多胜少已成为一种历史陈迹,“上迄云霄下及泉”,现代人早就熟悉了这种立体化的战争方式。
至于《推背图》最后几象描述的“大乱平,四夷服,称兄弟,六七国。”“无城无府,无尔无我,天下一家,治臻大化。”“一阴一阳,无始无终,终者自终,始者自始。”这些经历混乱后归于天下大同的描述,与“人类将进入崭新文明的愿景”均不谋而合。当然,我们有千百条理由来驳斥这种猜测,但是,我们无法回避身边发生的事实。我们可以指责《推背图》的荒诞,但是我们难以解释人类面临的灾难。
来源:《中国文化未解之谜》、《2012心灵重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