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生命的影子——专访著名话剧导演赖声川
- 来源:小资CHIC!ELEGANCE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话剧,赖声川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1-05 13:07
如果说起如今一些热门的话剧,没有人能绕过《如梦之梦》,它场馆特殊、时长惊人、创意十足。而一手为我们奉献这部精品话剧的赖声川导演,更是话剧迷心中的偶像。赖声川导演本人儒雅而亲切,一如他的戏,回味悠长却绝不晦涩难懂。我们看赖导演的话剧,体味剧中的悲欢离合,在那些角色里寻找属于自己生命中的影子。
一部戏和一场梦
赖声川导演是在话剧《如梦之梦》的后台接受我们的采访的,忙碌的工作并没有使他变得不耐烦或者疲累,在整个采访中始终耐心、热情、和善。他跟你说《如梦之梦》的创作,跟你谈话剧的商业性和艺术性,又聊起生活和旅途。你会感到,他的世界像是蔚蓝色的大海,丰沛而广博。
此次《如梦之梦》来到上海,掀起了一阵不小的热潮。由于剧场形式特殊,制作成本高,能够有幸亲临现场的人实在不多。此外,总时长八小时的剧也刷新了普通观众们对于话剧的认识。但是真正看过这出戏的观众,都在感叹八小时“转瞬即逝”,所有人都沉浸在《如梦之梦》的世界,有如神话故事里那个因为看山中仙人下棋的樵夫,下山时才发现已过百年。“在一个故事中,有人做了一个梦;在那梦中,有人说了一个故事。”在莲花池的观众,似乎也融入了这个故事里,成为了它的一部分。演技精湛的演员、富有创意的舞台、精致的服装道具,赖声川导演付出极大心力,尽力把每个方面都展现出最好一面。
赖声川导演表示,这出戏从2000年首演以来,改变不大,今年的排练尝试一些新的东西,把几段剧情说的更清楚。为了呈现《如梦之梦》,他和整个团队都非常用心在一切细节上。同时,因为每到一个新场地都需要把剧场做“大手术”,投入巨大,所以夫人丁乃竺常常提醒他,要把每场戏都当做最后一场来做。可能本轮结束,这部体量惊人的话剧就再也无法与观众见面了。因此,可想而知这部戏受到如此热捧也是有缘由的。
如今《如梦之梦》的亚太巡演还未完全结束,就已经在演出过的城市获了巨大成功。这种商业和艺术的良好结合,叫好又叫座的话剧演出形式,让人想探究赖声川导演心中对于话剧的定位,对商业化对艺术性的看法。然而,赖声川导演的回答叫人意外。赖导演认为都是人的观念在限制这些东西,商业跟艺术间本来很多东西没有这个分界,也不需要这样去区分。在他看来从古就是创意在推动整个市场。但是,他也否定戏剧一切都是为了票房,同时还给我们分享了一个吊诡的行业秘密,那就是如果你想透过艺术来做商业,其实很难成功。
说起自己的创作和生活,赖声川导演说以前自己在伯克莱的时候特别喜欢去咖啡馆工作。那里有咖啡做得特别棒有很有品味的店。后来发现出现了星巴克,还开遍了全球,就觉得星巴克这样的咖啡店跟自己早年去的店特别像。甚至在揣测星巴克是不是受了伯克莱那些咖啡店的影响,还打趣说连他们用的柜子都一模一样。
在谈话中,你会深深感受到一个导演的出众思维。他们天马行空,他们眼光独到,他们富有远见。他的脑海里装有星空与世界,交织梦幻与实现。于是耗费光阴与心力,为在座的观众展现出一场场直指人心的精彩话剧。这些精彩纷呈的对白,荡气回肠的情节,都是导演对生活领悟的精华展现。
去看一场话剧吧,当演员真实在你的面前表演的时候,你一定会爱上这种感觉。分享人生,欢笑一场或者感动唏嘘,心中不知不觉满了起来。等到舞台落幕,你若是还能品味到什么,就是导演最乐意看到的事。一如赖声川导演所说,观众会在戏里某些角色身上找到自己生命的影子。
《如梦之梦》的点滴
小资CHIC!:很崇敬赖老师,很高兴有这个机会采访到你。看了你的《如梦之梦》,听说你是在旅行过程中做了这部剧,制作它是有怎样的考虑?
赖声川:其实没什么考虑,就是灵感来了就做。所以我觉得在思考上没有特别的考量。我们做作品不是想干嘛才做,是来了就做。
小资CHIC!:了解到赖老师是从29岁开始做戏剧,而且是在一个没有戏剧环境的地方。你觉得怎样环境才适合做戏剧?
赖声川:像纽约啊,每天有几十部戏剧可以看,甚至上百部可以看,就是一个不一样环境。
小资CHIC!:你做过这么多剧,却说《如梦之梦》是你最特殊的一部剧,是不是你最满意最好的一部剧?
赖声川:不好说,像你生了很多孩子,不能说哪个好哪个不好。这应该留给别人说嘛。
小资CHIC!:想传达给观众怎样的核心?
赖声川:想留给观众自己找,说出来就没意思,如果你做了一个作品,还要告诉人家什么意思,其实是失败的。
小资CHIC!:跟台湾演员相比,和内地演员的合作感觉如何?在《如梦之梦》中,江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吴浇浇又是您第一次合作的演员,把如此重要的角色,交给一个并不是很熟悉的演员,您是如何考虑的?对她的表现您如何评价?许晴、李宇春和胡歌在舞台表演上都没什么经验,和这样的演员合作会不会有新的火花出来?
赖声川:我对来参加演出的演员们一视同仁,我不会认为他们是明星就不会演戏,当然看完如梦你会相信,他们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吴浇浇不算是第一次合作的演员,我不担心,因为我会知道演员适合哪些角色,浇浇诠释的江红非常好。
小资CHIC!:《如梦之梦》无论是话剧内容还是舞台空间设计或是时长上都很有特色,您觉得最吸引观众的是哪一点?在观影中观众最需要仔细看的是哪一方面?
赖声川:我也不好说最吸引观众的是哪一点,那应该是观众自己去感受,但是有时候我会觉得《如梦之梦》最特殊的地方,可以说是四面环绕的舞台,如果你是坐在莲花池里的观众,戏会环绕着你的周围发生,甚至你也会成为戏的一部分,当然它八小时的时长也是一个特点,但很多观众都告诉我,看完了都觉得“八小时怎么这么快!”
小资CHIC!:有一个煎蛋梦的场景让我很有感触,这个就像人生的旅途,你不知道哪个蛋是成功的。只有煎好后才知道。当初的创作是基于什么?
赖声川:它是生活中很多点点滴滴汇成的灵感。十几年看到的想到的刺激在一起就变成了《如梦之梦》。煎蛋梦其实是我一个很好的朋友告诉我的。后来我把它写到剧里面,我跟他说我把你的梦写进去咯。他就一直坚持那不是梦,那它是什么?它就是真实的。
小资CHIC!:是不是和《金刚经》里面“如梦幻影”有些相似?
赖声川:不一样。煎蛋梦很多人看了会有感觉,我记得有人看完以后写微博,说今天早上早上去上班,如果我换条路走,会不会人生有改变?这是煎蛋梦给人的联想,就是人生的可能性是无限的,如果只是封闭着就会比较有限。就是有种种可能性。《金刚经》又不一样了,就是你真的看到世界上所有东西都是如梦如幻的。如露亦如电。电就是像闪电一样,一下子就过了。你看我们今天剧组一位工作人员的奶奶过世了,我们在处理这个事情。你说很不正常其实也很正常,人生就是这个样子。
小资CHIC!:是不是有种无常的感觉?
赖声川:这就是无常,但是无常这两个字……
小资CHIC!:太消极?
赖声川:不是不是,我觉得是最积极的,如果你真的理解它的意义的话。很多人觉得带有负面和不吉利的说法。无常就是表示没有任何东西从这一秒到下一秒是一样的。你看这个房间,我们在这边讲话跟一分钟以前已经不一样了。你所看到的我,跟我所看到的你已经不一样了。虽然是很微小的,但是慢慢累积。你电话微信会多一些,这就是无常。东西增加也是无常,不是减少才是无常。
商业和艺术不该刻意区分
小资CHIC!:你曾说过要拆掉所有的分别心,这和佛学里面的无我、慈悲、自在是一个道理,你觉得佛学对年轻人的为人处事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赖声川:对我来说,佛学就是一种探究人生真理的心灵科学。最重要的,佛学研究的是人心,以及人心运作的一切原则。事实上我们活在世界上,大部分人几乎从来不去思考自己的心是如何运作,但这个心的运作主宰了我们一切行为。
小资CHIC!:有人说看戏的是傻子,拍戏的是疯子。您在创作的过程中的状态是怎样的?情绪是不是也是比较激动的?
赖声川:我其实很反对“看戏是傻子”这句话,看戏的绝对不是傻子,我们也不可能把它当傻子。他们就是我们的贵宾,我们所有的演出就是为了他们,而我发现今天的观众,不管戏多深,他都能进去,都能够理解,像《如梦之梦》,其实看戏的人都非常能够深入的去分析他的点点滴滴。每个导演或剧作家个性不太相同,我属于脾气温和的个性。
小资CHIC!:你曾说过这是一部不在商业体系下的戏,你觉得文艺和商业该如何有效结合?
赖声川:其实本来不该分。在古代也没有分,你在写戏,你是汤显祖,有人在说是商业还是艺术吗?没有人在讨论这个问题。莎士比亚,有人在讨论他是商业还是艺术吗?他就是商业,他必须在他的体制生存然后发达,那莎士比亚时代他的对手之多,都很厉害。可能你读书只读到莎士比亚,我读书一般读到莎士比亚,还会读读他同一时期的其他人。都很精彩的,表示那个时代不断有好手,当然没他厉害。所以你说他商业还是艺术?100%商业,写不出这些,观众不要看,那你说艺术不艺术?100%艺术。所以本来就没有分。那你说《如梦之梦》商业还是艺术,那它源起当然是100%艺术,因为没有任何考虑商业的可能性,才能让我打破一些界限。但当它真的商演以后,你说它是商业,那也可以啊。我觉得都是人的观念在限制这些东西,就是商业跟艺术间,本来很多东西没有这个分界,也不需要这样去区分。
小资CHIC!:就没有刻意去分?
赖声川:他就是他,《如梦之梦》就是《如梦之梦》,你要把她拿来一张票卖两千多块,是一种做法,你要公益,只要网上登记就能看,也是一种做法,但要有人来买单啊。因为我不可能在一个空地上然后没有灯光,没有观众席,没有服装,像小孩子办家家酒一样。怎么说还是有制作费用。我觉得现在大家想很多东西,都是创意来推动商业。从古就是这样的,创意在推动整个市场。
小资CHIC!:你对于现在唯票房论还是有很多的看法,你觉得怎样才是艺术比较成熟的市场业态?你觉得戏剧的社会价值是什么?
赖声川:如果戏剧一切都是为了票房,这样的戏剧对一个社会可能没有太大的影响力,只不过是一些商业演出而已。我觉得一个更成熟的市场业态应该是票价变便宜很多,让所有想看戏的人真正能看到。票价如何变便宜,这个就必须在成本上降低很多,或者得到更多的支持,无论是政府方面或企业方面,都应该有更好的体制,尤其是企业赞助,必须有更好的体制让企业减免所得税,来对艺术赞助。
小资CHIC!:那您认为现在的戏剧环境是怎样的,话剧工作者尤其是热爱话剧的年轻人应该在哪方面多下功夫?
赖声川: 其实我想修正,我并没有说我不懂话剧才来学话剧,而是有一种更深的想法,以为话剧可以综合我所有对艺术方面的兴趣,然后进而对社会有所帮助的。相比来说,今日的社会是一个比较缺少理想的社会,跟我们当年的世界不太一样,所以现在的年轻人比较想到自己的利益,这也是自然我可以接受的,但是在所有人都在想自己利益的时代里,我认为并不是那么容易产生一些伟大的作品。这是一个问题。
小资CHIC!:最近您刚做完乌镇戏剧节,戏剧节中有一个单元叫“青年导演竞赛”,请您评价这些青年导演们的创作,并给出您对青年导演的建议和希望。
赖声川:在戏剧节里,青年竞赛这个单元是我们最重视的,我当时跟黄磊讨论,很随机的就指定了三样道具:椅子、脸盆、手电筒,结果这十二组团队都很创意的发挥在他们的戏里,参赛队伍之中有些人是律师、有些人专门从国外赶来,我们觉得能够看到青年创作者的活力,看到未来大师就在其中,其实对我们的戏剧创作环境有很大的鼓励。
上海有更多属于生活的细节
小资CHIC!:那你觉得未来戏剧的方向是什么?
赖声川:未来戏剧我倒不敢说,我们这个行业有个秘密,是很吊诡的。就是如果你想透过艺术来做商业,其实很难成功。这就是我多年来的感觉。换句话,你现在想画画,为了卖一千,然后我现在做戏,目标是两亿。那很难达到目标。可能在一个公司会议室,我们现在做这个戏,两年到三亿,有多少成功的,中国也没几个。我能想到的就是杭州宋城,一直在演,还有大型的西湖印象,这种是成功。还有很多失败的没听说过,更多连上也上不去的,你也没听过。所以做出来的东西别人印象也不是很深。
小资CHIC!:但现在商业的戏剧也越来越多。
赖声川:但商业的定义是什么,如果说是低成本做一些讨好观众的剧,大家看完了哈哈笑下,感动一下,你演几十场就收了,赚很多钱。我觉得这个对我来讲不是很健康的模式,所以很多人问我问我太太,我们国内戏剧看上去很红火,但是还是有很微弱的一面。这个微弱面不是在制作,而是在创意。我们有哪些作品可以留下来的。上海完全有条件做出百老汇的状态,不是现在,五年以后,有七八家每天都在演出。可能十年后就是五十家。这些剧不是演十场二十场,我现在在跟纽约人合作,他们压力多大,每年52周,每周8场。有一天休息,礼拜三礼拜六演两场。全年无休,一个星期它的票房要到六十多万美金才达标,没有到就下去,后面还有很多戏。我觉得这个才叫商业,演个十几场赚个十几万,我觉得这不算。
小资CHIC!:在您的作品中,上海这座城市出现的频率很高,是不是因为您母亲小时候生活在上海的原因?您甚至说《如梦之梦》在上海演出,有种“回家”的感觉,上海在您的心里是什么印象,有什么地位?
赖声川:《如梦之梦》有一整节的剧情在1930年的上海,铺陈了顾香兰这个角色的青年时期,演出时的确有“回家”的气氛。1930年是很多故事的年代,上海本身的多元文化就有很多故事可说,当然我母亲生活在上海也是使我感觉到上海就像是回家的原因,像是我在戏中用的「牯岭路四号」,那就是过去我外婆和我妈妈住过的地方。这次到上海来,我的亲戚告诉我,他们过去的邻居在报章杂志上看到我用他们的地址,都非常兴奋都在讨论,但事实上以前那个房子已经不在了,而牯岭路,我发现不是很多上海人知道的一条街。
小资CHIC!:之前你有很多戏在上海,这跟你的上海情节有关?
赖声川:我觉得是啊,在我母亲小时候住上海。当我小时候住台湾,两岸隔绝没有消息,我们并不知道中国的面貌,你要从过去抓这个东西。上海对我们来说,是中国的门面,商业、文化,上海都是代表。其实现在上海很自豪的东西,都是老外做的。
小资CHIC!:好像是的。
赖声川:当然当年中国人也很厉害,但我们都向往这样一种多种文化刺激很开放的中国的面貌。这一直是我向往的,老外创造了很多,是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创造未来的文化。我觉得不止是我,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对上海有特殊的感情。因为从小就被告知,巴黎出来的时装,第一个就到上海,不会到纽约的,所以纽约第五大道靠边站,还是先到上海来看时装吧。
小资CHIC!:北京和上海的文化更喜欢哪里?
赖声川:很不一样,都喜欢。上海能够快速吸收新东西,然后看戏各方面有深度,都很活。北京可能就慢一点,但是慢的话就细细品尝,可能看得更深。至少对我们的作品来讲。但这个话也太简单广泛了,这两个城市氛围很不同,住在里面的感觉也不一样。可能上海有更多属于生活的细节。
人生就是一个旅程
小资CHIC!:在创作时很需要创意和灵感,怎么寻找灵感?
赖声川:我这个年龄不是去寻找灵感,而是找一些适合工作的地方。也可以自己一个桌子坐着,但我还是会找一些有趣的地方,比如咖啡店。
小资CHIC!:你觉得你是个小资的人吗?
赖声川:我一直不懂小资的定义。
小资CHIC!:就是比较注重生活品味。就是像你在咖啡店里工作,比较喜欢那里的环境。
赖声川:但是我觉得我不是,因为我在咖啡店的事情应该不是很小资的事情。
小资CHIC!:休息的时间喜欢做什么?
赖声川:其实没太多时间,看篮球打篮球,我的唯一运动就是打篮球。
小资CHIC!:那你觉得旅游来说对你来说是怎样的?
赖声川:我前面有个戏《那一夜,在旅途中说相声》,算是把我很多旅行的经验写出来,当然旅游对人生很重要。能够在小地方看世界很好,但是走出去能够有更多感觉。尤其对我们创作人来讲,其实也不止,对任何人都这样。现在旅行文化也肤浅和俗气了。
小资CHIC!:你觉得旅途和人生有怎样必然的联系?
赖声川:旅行在人生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养份,也是因为旅行,我能将这几个灵感编织成《如梦》,说的肉麻些,人生就是一个旅程。当然,《如梦之梦》里面非常多的素材都跟旅行无关,而是在平时生活中感受到的,或看到的,或读到的一些东西。确实在旅行中《如梦之梦》的灵感展现开来了。
小资CHIC!:您兴趣广泛,编剧、话剧导演、电影导演、研究佛学,甚至写歌、当体育赛事的解说员,而且都玩得很出色,对你来说是不是只要是感兴趣的都希望尝试,接下来还会有什么计划实现的东西么?
赖声川:未来还有许多计划,当然会继续创作,包含正在为百老汇写的一个剧本,还有上海几个新的剧场设计等等。
小资CHIC!:您特别喜欢看书,最近在看什么书?能不能给迷茫中的年轻人或是小资CHIC!的读者一些好的推荐?
赖声川:我最近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因为工作比较忙。其实年轻朋友,尤其对创意有兴趣的,看看我的《赖声川的创意学》应该不会太乏味!
采访/雨萍 编辑/钟磬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