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私募完胜对冲基金
-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私募,对冲基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1-16 09:26
房地产的微幅复苏让对冲基金停滞不前,通过买入物业并出租等方式,私募基金一方面可以获得租金用于分红,另一方面则继续抬高资产价格。
每次经济复苏,似乎都标志着一个投资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启。
过去十年是对冲基金称王的时代,电子化开启了对冲基金的时代,这些私人持有的基金能买得起昂贵的硬件和软件,从而能够参与到内幕交易,投资业绩因而增加了许多倍。
但是,财富游戏常常变幻莫测。过去十年,对冲基金经理成了名人,各家对冲基金的CEO成为许多投资者心目中的华尔街英雄,例如,史蒂芬·科恩旗下的SAC资本以及比尔·阿克曼旗下的潘兴广场资本。这些对冲基金利用企业的内幕消息去了解整个公司,而不仅仅是进行头寸管理,它们的成功是建立在投机泡沫和各种宣传推波助澜的基础之上。
但是,每一次繁荣都会有结束,因为每个市场的优势最终都会被复制和商品化,并大肆为后来者所效仿,最后必将走向没落。过去几年,对冲基金的回报和大盘几乎不相上下,甚至跑输大盘。例如,与2010年的高点相比,OZM基金的净值下跌超过三分之一, Fortress投资直到最近才达到其2011年的高点,距离2008年还有一段距离。
科恩和亚克曼双方围绕着康宝莱进行了一场生死决斗,现在看来亚克曼进行了一次愚蠢的对赌。虽然只是个案,但是结合此前的惨淡业绩来看,对冲基金似乎已经不再是投资市场的主流。
那么,哪些机构在取代对冲基金?答案就是业主有限合伙企业(MLP),原因有两个:第一,它们实现了优异的投资回报;第二,它们是投资于当前经济复苏最热门的领域,如房地产、石油和天然气。
毫无疑问,房地产在当前的美国是一个热门行业,因为美国目前的复苏严重依赖货币政策,而非财政政策。房地产可以进行货币创造,创造货币的速度超过花钱的速度,所以资产价格必然会上升。
对MLP投资者来说,这意味着投资可以增值,甚至以不断分红的形式获得收入。例如,美国第一免税投资者(ATAX)支付的股息为7.44%,但净值仍然比五年前高;金德摩根能源合伙(KMP)拥有石油管道,该机构发放的股息达到6.72%,而且过去五年净值增加45%。
当然,MLP对民生的伤害可能是巨大的,但对资产价格确实是很大的支持。
很多市场专家曾认为,美国住宅房地产价格回升将无法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实现,因为年轻一代无法负担新房的费用,只好与父母同住,而不是搬出去住。因此,组建家庭的速度将大幅下挫,因此房屋价值不会走高。然而,这种论断正在为MLP所证伪。
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将背负债务去购买房屋所有权的“准房奴”作为房地产市场的主要需求者,所以很容易错误判断住宅房地产的价格走向。
之前,很多人没有预料到私募股权的资金会进入房地产行业,并且会对一般美国人房屋需求形成挤出效应,最终成为房屋价格的决定者。
此外,美国政府允许万亿美元的境外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因此MLP在房地产市场就是价格操纵者,他们能够获得暴利就是非常显而易见的事情了。
虽然政府引入资金的计划似乎已经实现了既定目标,但他们仅仅是创造了另外一个泡沫,这种泡沫的基本面会在社会形势不可持续时开始破裂,因为租金在上升,而收入在下降。例如,研究发现,自2000年以来,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租金上涨了约6%,但承租人的家庭收入下降了17%左右;而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的一份最新的报告显示,该州民众能够负担得起的房屋明显短缺,房价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民众的承受能力。
与此前次贷危机不同的是,MPL是直接参与实体物业的购买,而不是去购买高收益的垃圾债。
黏人的债务
中国债券市场特别是平台贷让中介机构和交易者谈虎色变的同时,美国悄悄完成了一轮学生贷和汽车贷债务驱动下的“成长”,民众身背债务似乎始终是政府经济政策的方向。
本刊记者 张尚斌/文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前9个月,美国消费者未偿债务增长5.4%,达到创纪录的3.051万亿美元;消费者债务总额增长5.8%,超过2012年的6.1%和2011年的4.1%。
循环贷是信用卡债务的一种期限伎俩。美国民众每年在循环贷上所缴纳的利息达到8460亿美元,因为信用卡债务的循环利率均值高达13%。华尔街银行家以“美国梦”为诱饵,诱使向往美好生活的民众攀比和举债消费。
美联储的数据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信用卡债务1968年之前是不存在的。1968年是美国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华尔街于当年推出信用卡,当时社会福利伴随着冷战结束已经开始螺旋式下降,美国人不再需要支付枪炮和黄油的账单。
1968年,美国有2亿人,未偿债务总额为20亿美元,人均10美元;1980年,美国人口总数为2.27亿,未偿债务总额为540亿美元,人均238美元;1990年,美国人口总数为 2.49亿,信用卡未偿还债务为2300亿美元,人均924美元;2000年,美国人口总数为 2.81亿,有6500亿美元的信用卡未偿还债务,人均2313美元;2008年,信用卡未偿债务达到10220亿美元,人口总数为3.04亿,人均3361美元。在过去的40年中,美国人口增长了52%,信用卡债务增长了51000%,人均信用卡债务增长了33510%。美国人从债务链的延伸中受惠?没有。受惠的只有华尔街银行,其中来自中国所谓“血汗工厂”的商品采购是这种模式的主要媒介。
由于这些寡头过于贪婪,才导致了2008年的系统性崩溃。2008年7月以来,信用卡债务减少1750亿美元。大银行被迫核销坏账,然而成本传递给了美国的纳税人——通过TARP救助方案,以及伯南克治下美联储接近于零的利率。到了2011年4月,信用卡债务降到了最低的8340亿美元,此后的29个月也只增加了17亿美元。根据奥巴马医改政策,一位失业者要为其医疗保险支付高达40%的比例,而实际通胀率超过5%。
为了使得经济不会因此崩溃,金融家们被迫实施B计划,即必须保持债务的不断增长。寡头们试图掠夺剩余的战利品,然而战利品从哪儿来?他们盯上了汽车和学生。
信用卡1968年诞生之前,严格上说由银行和信用社发放的汽车贷算不上循环债务。当时风险和收益在银行和消费者之间分担,政府放任不管。当时,美国的2亿人口有1100亿美元的未偿还贷款,人均550元。政府于1970年以学生贷的方式开始插足自由信贷领域,但只占很少的份额,截至2008年,只有1150亿美元,只占到消费者未偿债务总额的11%。
由于奥巴马上台后大力推广汽车贷和学生贷,非循环债务从2008年7月的1.65万亿美元,增加到目前的2.2万亿美元。如果中产阶层的消费者都不愿意借贷和消费,寡头们将迫使政府发放次级抵押贷款给借款人,从而维持庞氏骗局。房地产泡沫最终破灭,而房地产价格下跌中的一半仍然由纳税人承担。
2008年,未偿还的学生贷款债务为7300亿美元,其中1200亿美元由美国联邦政府发放。短短五年后,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1.2万亿美元,而政府发放了其中的7160亿美元。由此可知,学生贷款债务总额上涨了4700亿美元,而政府发放的学生贷款增加了6000亿美元。五年间,学生贷款债务上升近5000亿美元,而在校大学生只增加200万,为什么?难道增加的部分是用于学费和书本费?很显然不是,其中的1460亿美元即30%已经违约。
蹊跷的不光是学生贷款,汽车贷款更值得我们注意。很多地区家庭收入中位数低于2万美元,超过40%的成年人口连高中学历都没有,63%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些人有能力举债并按期偿还吗?能够让他们举债去购买 4万美元的轿车?答案是不能。可是这样的贷款是确实发生的。
伯南克的零利率政策造成了不良投资和借贷的冲动。联邦政府持股的汽车金融公司,化腐朽为神奇般地推动了汽车销售复苏,但只不过是一次贷款期限的错配。即使在贫民区,美国的豪车也随处可见,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当然,对于银行家来说,最关键的推动力还是接近于零的资金成本和18%的车贷利率。
本刊记者 张尚斌/文
